第37章 易中海只随手翻了翻里头的插画(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我的签到能当爷》最新章节。

毕竟是新杂志,吸引的是新读者群,

要进一步扩散到更多人群,应该还需要一段时间。

一百万册按理不会这么快售罄,

更何况,鸽子市的黄牛手里还有一些存货。

起初,黄牛将科幻世界《飞》炒到了三块甚至五块的高价。

然而,何雨柱果断出手,全面铺开市场,使得黄牛血本无归。

随着《飞》销量迅速攀升,鸽子市里的价格再次抬头。

许多人因书店缺货,转而前往鸽子市购买,让较早囤货的黄牛挽回部分损失。

虽然仍处亏损,这些黄牛仍坚持分批放货,试图继续推高《飞》在鸽子市的价格。

鸽子市因杂志热销和黄牛频繁投机,引起了各地街道办的警觉。

巡逻力量加强,红袖标人数增多,不少黄牛被查获,所有货物被没收。

与此同时,科幻世界《飞》的影响力持续在京城扩散,并逐渐蔓延到外地。

“什么?又卖光了?还有人特地来新华书店买书?还是外地人?”小张在电话中惊讶地喊道。

杂志社的同事们面面相觑——一百万册仅三天就售罄,市场仍有缺口。

据小张所说,已有外地人专程来京购买。

实际情况是,不少来京出差的人购得《飞》后,将杂志带回各自家乡,引起了当地读者的关注。

各地新华书店闻讯后,纷纷联系京城方面,希望抢先拿到《飞》的创刊号。

何雨柱接过电话,与新华书店店长沟通后,明白了当前形势。

发展速度超出他的预期,他低估了这个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望。

科幻世界《飞》以其前瞻性,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华夏自制的科幻杂志,竟比战斗国的更出色。

何雨柱只得召集杂志社员工继续加班。

然而,面对全国范围内的巨大需求,仅靠京城印刷厂即使日夜赶工也难以满足。

机器连轴运转,老旧设备频繁故障,周富贵多次反映利润多用于采购新机器。

何雨柱曾查看龙门印刷厂的设备,多为战斗国淘汰的机型,在他眼中近乎废铁。

印刷机虽技术门槛不高,但国内百废待兴,设备受制于外国,令他深感无力,也强化了他的使命感。

此时尚在六十年代,他仍有时间改变现状。

这也是他创办科幻世界《飞》的初衷:激发国人对科技进步的向往,尤其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种子,期待未来生根发芽,绽放灿烂花朵。

此为后话。

目前何雨柱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创刊号的印刷。

他打算采取就地解决的方式,哪里需要书籍就联系当地的印刷厂。

第三轧钢厂出版社仅需派遣工作人员前往各地进行指导。

然而,出版社的人员明显不足。

一个创刊号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出版社,连同何雨柱、娄晓娥和冉秋叶在内,总共只有十几人。

根本不够应付需求。

何雨柱已经请杨厂长招聘新人,优先考虑轧钢厂内部具有文字功底且至少高中学历的工人。

但新人需要时间培养,现有人员也只能勉强支撑。

何雨柱计划先派遣他们前往上海、江浙等思想较开放、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展工作。

至于其他地区,他决定开放版权,由当地新华书店自行复制《飞》创刊号。

虽然这样可能导致质量不均,却也是当前形势下的无奈之举。

何雨柱没想到《飞》创刊号会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他迅速做出决定,联系京城各大印刷厂,要求加急印制创刊号,尽可能扩大印量,并在京城各书店继续铺货。

对接工作交由各地新华书店自行与印刷厂协调,出版社不再负责联络事宜。

尽管书店管理者的能力有限,但经过前几天的合作,也只能依靠他们自行处理。

出版社工作人员则获得一天假期,休息后将准备出差。

具体出差地点由杨厂长根据他与各地钢铁厂的往来关系进行安排。

处理完这些事务,天色已晚。

何雨柱想起自己几天没回四合院,也有些想念何雨水,担心她这几天的饮食。

想着何雨水,他起身准备回家。

“柱子……哦,何社长。”

刘岚突然出现在办公室外的走廊。

她一直等候何雨柱下班,想趁无人时与他交谈。

“刘岚?”何雨柱有些意外,“你还没下班?平时你不是最早走的吗?”

“别叫我社长,听着别扭,还是叫我柱子吧,或者柱哥也行。”

刘岚下意识回答:“柱哥?我比你大,叫你柱弟弟还差不多。”

“哈哈,别,只要不是柱弟弟,随便叫。”何雨柱笑了起来。

很久没有这样与刘岚轻松对话了。

刘岚心中有些感慨。

何雨柱如今在轧钢厂风头正盛,由于《飞》杂志的热销,全厂工人都在讨论杂志社的事,尤其是身兼社长与主编的何雨柱。

许多工人原本就认识在食堂工作的他,如今他不仅工资提升,创办的杂志更是一举轰动京城,成了众人热议的焦点。

“柱子,我……”刘岚眼神忽然黯淡下来。

曾经无比厌恶的何雨柱,如今连和他斗嘴都似乎成了一种奢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