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春苗破土(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空间女配在六零》最新章节。

三月的风裹着沙尘掠过训练场,凤紫鸾蹲在药材种植区,指尖捻起一粒刚出土的当归幼苗。暗绿色的嫩芽顶开板结的冻土,像婴儿攥紧的小拳头,在晨光里微微发颤。

"凤医生!"通讯员小跑过来,军装领口沾着草籽,"君参谋长说下午有军区首长来视察培训中心,让您准备汇报材料。"

她直起腰,后背传来一阵酸痛。昨夜整理高原病案例到深夜,煤油灯熏得眼眶发涩。远处,新搭建的中药材晾晒棚在风中摇晃,竹竿上挂着的干燥草药沙沙作响。

"小王,"她指着药材区,"告诉陈医生,把那批刚采的雪莲和红景天分类装好,首长可能要看高原特供药材。"

回到办公室,铁皮柜里的牛皮纸档案袋堆得老高。凤紫鸾抽出一沓学员考核表,钢笔尖在"针灸麻醉实操评分"一栏停顿——第三期学员里,有个叫赵铁柱的战士总掌握不好进针角度,上周考核时把银针扎进了自己虎口。

"报告!"门被推开,陈志远抱着牛皮纸箱闯进来,"君参谋长让我送来的,说是去年从北京捎来的针灸模型!"

纸箱里整齐码着十几个石膏人体模型,关节处用红漆标注着穴位。最上方摆着本硬壳笔记本,扉页上画着人体经络图,旁边密密麻麻写满批注:"足三里穴,进针深度1.5寸,患者应有酸胀感孕妇禁针合谷穴"——是君陌离的字迹。

凤紫鸾指尖抚过那些批注,忽然想起三年前分别时,他在站台递来的那碗热汤。煤炉上的铝壶突然发出尖锐的啸叫,她这才发现水早就烧开了。

下午的视察比预期来得早。当军用吉普碾过碎石路时,凤紫鸾正带着学员们在临时手术室演示战地急救。君陌离率先跳下车,肩章上的参谋长徽章在阳光下闪着冷光,身后跟着几位穿呢子军装的首长。

"这位是军区卫生部的张部长。"君陌离低声介绍,"张部长对针灸麻醉很感兴趣。"

凤紫鸾迎上去敬礼,余光瞥见张部长胸前的怀表链子随着步伐晃动。她迅速调整状态,带着众人穿过晾晒着草药的小院,推开培训中心的木门。

教室里,二十多个学员正围坐在一起。黑板上画着夸张的人体经络图,用彩色粉笔标注着"针灸麻醉重点穴位"。看到首长们进来,学员们唰地站起来。

"继续。"凤紫鸾示意他们坐下,转向张部长,"张部长,我们正在讲解头部穴位麻醉,这是处理颅脑外伤的关键技术。"

张部长扶了扶圆框眼镜,目光扫过墙上贴满的病例分析表。凤紫鸾翻开笔记本,开始讲解最近治愈的一位炮兵伤员案例——战士在爆破作业中被飞石击中前额,传统麻醉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他们采用合谷穴与印堂穴配伍,配合局部浸润麻醉,成功完成了碎骨取出手术。

"银针要斜刺入印堂穴0.3寸,"她拿起模型演示,"同时捻转合谷穴,产生协同镇痛效应。"模型头顶的红色标记点在阳光下微微发亮,像一滴凝固的血珠。

演示结束后,张部长走到药材晾晒区。凤紫鸾跟过去,看见他蹲下来捏起一株红景天,粗粝的指腹摩挲着叶片上的绒毛。

"这些高原药材,"张部长问,"真能缓解战士们的急性高原反应?"

"去年冬天在五道梁哨所做过试验。"凤紫鸾蹲下来与他平视,"我们给三十名新兵连续服用红景天煎剂,配合针灸刺激膻中穴,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降低了40%。"她指向墙角堆着的玻璃罐,里面浸泡着风干的雪莲花,"雪莲更有奇效,但产量稀少。"

君陌离一直站在窗边,望着院子里正在给模型扎针的学员们。赵铁柱这回手法明显熟练了,银针稳稳刺入足三里穴,旁边的战友连连点头。

"凤紫鸾。"张部长突然开口,"总部打算在全军推广你们的经验,但有人质疑针灸麻醉的科学性......"

"科学性需要数据支撑。"凤紫鸾直起身,从铁皮柜里抱出一摞病历本,"这是过去一年两千三百例针灸麻醉手术记录,包括术前评估、穴位选择、术中生命体征监测和术后恢复情况。"她抽出一本翻开,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写满数字和符号,"比如这位腹部手术患者,针灸麻醉后血压波动不超过10毫米汞柱,心率保持在每分钟70次左右。"

张部长戴上老花镜,凑近仔细查看。君陌离走过来,从另一叠文件里抽出一张表格:"这是各军区医院的反馈,针灸麻醉使麻醉药物用量平均减少65%,术后感染率下降22%。"

视察结束时,夕阳正把训练场的沙地染成金色。张部长握着凤紫鸾的手说:"小同志,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总部决定拨专款扩建培训中心,再派十名针灸专家来交流。"

回办公室的路上,君陌离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给你的。"展开来是包晒干的藏红花,花瓣色泽鲜艳如初春的朝霞。

"西藏部队送来的。"他说,"听说你最近在研究活血化瘀的配方。"

凤紫鸾接过布包,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远处传来学员们的笑声,赵铁柱举着扎满银针的人体模型跑过,像举着一面胜利的旗帜。

夜里,凤紫鸾伏在煤油灯下整理新到的资料。窗外的白杨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叶片在风中沙沙作响,像在诉说着什么。她翻开最新一期的《中西医结合战地医疗简报》,头版刊登着培训中心的照片——简陋的平房前,学员们整齐列队,胸前的红十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钢笔在笔记本上沙沙滑动,她写下今日的感悟:"医道如春苗,破土而出需时日,但终将长成参天大树。今日所见,不过是开始......"

灯芯偶尔爆出噼啪的火星,映照着她专注的侧脸。窗台上,那株从老家带来的金银花藤正悄悄攀援,嫩绿的新芽已经顶开了窗缝,向着春天的阳光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