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战略抉择 贾诩献策暗通董卓(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汉末之满城尽带锦帆甲》最新章节。
三方各自退军之后,战场上仍有无数人影举着火把,在夜色中紧张地寻找伤者。
受伤将士们痛苦的哀嚎声,如同一把把重锤,狠狠地撞击着这黑暗的夜空。
锦帆军的营地内,伤员满营,既有自家兄弟,也有黄巾军战士,甚至还有官军士兵。
甘宁一视同仁,给予他们同等的尊重。
与此同时,邺城的管亥部连夜率领一万新招募的士兵赶来支援,贾诩也抽调了大量医师和药材火速送到。
整整一整夜,甘宁都穿梭在士卒之间,忙着收拢兵力,安慰伤兵,未曾合眼。
看着那一片片密密麻麻的尸体,他的内心被深深触动。
“胜得如此惨烈,败得如此悲壮!”
“主公,依诩之见,广宗城中董卓军此刻兵力已不足一万五千人。
若集结魏延、黄忠所部兵马一同进攻,或许能趁机拿下广宗。
不过,陈留的左中郎将皇甫嵩部已集结各地兵马三万多人,还收拢了上百艘船只,看样子可能要兵进河内,与袁绍合兵一处。
而汉军虎贲中郎将袁绍部已经进军河内朝歌,对我军侧翼构成威胁。
他合并了河内方悦部,又凭借天子旗帜以及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号,召集各地豪强支援。
兵力一下子从出洛阳时的一万人扩充到如今的近五万人,且粮草兵员源源不断。
听说近日皇帝为表彰袁家功绩,又拜袁绍之叔袁隗为太傅,袁家四代之中竟有五人位比三公,称其四世五公也毫不为过!”
甘宁听后,嘴角微微一紧。
这出身名门就是不一样,要是他告诉贾诩,这年轻一辈的袁绍日后还能当上大将军,袁术更是当了皇帝,不知贾诩会惊讶成什么样子。
“文和,你如此看重袁绍,难道我军最大的威胁来自西面?”
“主公,即便我军费尽心力灭掉董卓,还有皇甫嵩和袁绍的大军。
天下士族众多,以天子大义,袁绍的名望,其军队必定不愁兵员和粮草,官军只会越打越多。
河北如今已是是非之地,与其消灭董卓,不如设法调董卓兵马远离河北,减轻黄巾军的压力!”
“我又不是皇帝,没有圣旨,如何调动董卓?”甘宁心中疑惑,但他相信贾诩不会无端说出这番话。
“主公,在下认为董卓有不得不离开的理由。
其一,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而董卓曾是袁隗府上的故吏。
若袁绍、皇甫嵩同时抵达河北战场,刚吃败仗的董卓自然不愿听从年轻的袁绍指挥。
况且他与皇甫嵩在西凉时就素来不和,继续留在河北战场只能屈居副职,就算有功也只是从功。
其二,并州刺史之位被皇帝封给了丁原,西凉韩遂、马腾暴乱,董卓作为新任西凉刺史,其兵员属下大多来自西凉,他正可借此机会请命回西凉平叛就职,重整旗鼓。
其三,张角三兄弟,董卓已取得张梁首级立下大功,这最后剿灭张宝的功劳对他而言并非好事,往小了说是与故主争功,往大了说是与大将军、与皇帝争功。
其四,诩观察此人野心勃勃,不甘居人之下,将手下兵将视为私人势力。
若我军以换回叛徒严政为名,放回华雄、胡轸,董卓必定大喜,不愿与我军无谓消耗。
其五,天下大乱之势已现,董卓必不甘心失败,若他日后有野心东出,他在西,主公在东,远交近攻,或许能达成默契,各取所需!”
甘宁越听越觉得可行,董卓野心勃勃,又不被关东士族待见,在平乱期间常被关东士人暗讽为袁家走狗。
如今他手握重兵,位高权重,心中必然以此为耻,回西凉的心思已然显露。
想明白这点后,甘宁自然不愿再与他空耗兵力。
如今大汉各地城池都有本地豪强士族募兵守城,想要轻易攻城掠地已非易事。
甘宁手上这些兵马留在河北只是白白消耗钱粮,若放到海外,却可开疆拓土。
“好,董卓麾下有谋士李儒,想必能看出其中利害关系。
就依文和之计,只是派谁去当使者合适呢?”
“主公,贾诩愿带胡轸将军前往。
一来表示诚意,二来也与牛辅将军告个别。
届时我军可退回东莱,让董卓军从后得接手魏郡之功,也给黄巾军喘息之机。
同时将邺城和严政交给张宝,张宝必定不会阻拦!”
“就怕董卓扣留文和,还是派别人去吧!”
“主公大军就在附近,董卓断不敢如此,诩告辞!”
贾诩很快与胡轸仅两人两骑,前往广宗。
胡轸得知能回去,满心欢喜,城门守军认识胡轸,两人顺利从南门进入广宗。
然而,刚刚送走贾诩,甘宁正在营帐里研究撤退路线时,一个下人模样的少年端着茶水走了进来。
“放那吧!”甘宁并未抬头细看,只当是甘巴找来照顾自己起居的普通下人。
可此人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依旧端着茶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