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最新章节。
唯一的变化是,他每天固定腾出两小时进行体能训练。虽然这次凭借年轻占了上风,但"居安思危"的道理他懂,必须为未来可能更激烈的交锋未雨绸缪。
转眼到了四月末,《心理罪》的前期筹备接近尾声。得益于原班人马再度合作,人员调配反而最省心。真正的难点在于校舍场景的复古改造——故事发生在刑侦技术尚不发达的千禧年初,剧组不得不将崭新的宿舍楼"做旧":
拆掉智能门禁换上铁栅栏,现代化卫浴改为老式公厕,舒适的四人间被改造成拥挤的八人寝。好在这些都是可逆改装,杀青后都会恢复原状。
蓝岛校方的配合度出奇地高,不仅开放场地,还允许通过学生会招募学生群演。投桃报李,孟浩承诺在"绿藤系列"后续项目中,为贫困生和艺术生提供实习岗位。这个持续三四年的校企合作计划,显然让校领导颇为心动。
将开机日定在五月中旬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四个月的制作周期正好错过暑期档。对网剧而言,避开影视大作的混战期反而更利于口碑发酵。
就在孟浩准备安心等待开机时,一通意外来电让他临时改变行程,提前飞往横店。
——————
杭州萧山机场。
孟浩刚出闸口就看见周游在挥手。"师哥!"他快步上前碰拳致意。
周游打量着他调侃:"该改口叫孟导了吧?"
"别见外,"孟浩咧嘴一笑,"叫孟总就行。"
"那孟总以后可得罩着我啊。"
"放心,看在交情份上,盒饭给你双份鸡腿。"
"......你这人说话真够实在的。"
周游是孟浩之前联系过的那位师兄,当初拍摄《灵魂摆渡》时缺少合适的导演,正是他推荐了五百。
“没带行李?”周游望着两手空空的孟浩问道。
“只是来谈之前提到的谍战剧本,应该用不了两天吧。”孟浩回答,“我那边还有新剧要开机,这边结束就得赶回去。”
周游略显惊讶:“这么快又有新项目了?”
“哇,师哥,连你这业内人士都不知道,看来我们之前的宣传费都打水漂了。”
周游笑着解释:“不是不是,主要是公司最近事情太多,根本没空关注新闻。”
两人边说边走到停车场。上车后,周游说:“要是累了可以到后座休息,路上还得两个多小时。”
“不用,飞机上睡过了,现在精神着呢。”孟浩道,“我还以为你们还在山影,没想到已经搬出来了。”
“去年就搬了,最近才算真正稳定下来。”
周游毕业后进入山影,跟随孔笙导演学习。山影作为国企,内部派系复杂。尽管孔笙名气不小,但话语权有限,许多项目因此搁浅。
为了摆脱束缚,孔笙与同在山影的侯鸿亮商议后,带领一批人创立了“正午阳光”,正式脱离山影。
孟浩疑惑道:“我记得侯总当初选择留在山影,怎么现在也出来了?”
“其实正午阳光本就是他和孔导一起创立的。”周游解释道。
山影多年来试图上市,却因利润问题屡屡受挫。今年集团计划引入外部资本,但侯鸿亮担心这会损害山影的口碑,未能说服高层。站队失败后,他对山影的未来失去信心,最终选择离开。
老一辈影视人的魄力,确实令人佩服。
车驶上高速后,孟浩看了看窗外,问道:“师哥,方向没错吧?横店不是在东边吗?”
“谁说去横店了?”周游笑道,“我们去象山,侯总在剧组忙着拍戏,不然哪轮得到我来接你。”
“就是你上次提的那部《琅琊榜》吧。”孟浩问,“不是二月就开机了吗?还没拍完?”
周游无奈摇头:“古装戏本来就慢,何况这是我们 后的第一部作品,必须精益求精。至少还要一个多月才能杀青。”
孟浩暗自盘算,按这进度,后期制作完成得到年底,再加上电视台购片和排期,播出恐怕得明年了。
这样也好,至少不会和自己的新剧撞档。不过,如果谍战剧本真与正午阳光合作,上映时间怕是遥遥无期了。
孟浩专程拜访正午阳光,是为了讨论《伪装者》的剧本创作。
大学时期,《潜伏》的热播掀起谍战剧热潮。受此影响,孟浩查阅"旅长王庸龙潭三杰袁殊"等历史人物资料,构思了一个关于多重身份 的故事框架。但当时仅完成大纲,并未深入创作。
在《北平无战事》剧组结识周游后,孟浩才将尘封多年的大纲完善成完整剧本,并托人递送审阅。原本只期待获得命运的转折总令人唏嘘。虽然孟浩完全可以 运作这个项目,但他清醒认识到作为网剧新人,需要借助正午阳光在传统电视剧领域的专业经验。这不仅关乎单部作品的成败,更是积累行业资源的重要机会。
会面时,制片人侯洪亮开门见山表达了合作意愿。这位戴着黑框眼镜、身着考究西装的业界前辈,展现出典型的成功人士气场。面对快节奏的谈判风格,孟浩保持着沉稳的应对态度。
"项目确定由孔笙导演执导吗?"孟浩不疾不徐地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