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噬观察者!师妹啃穿目光之壁!(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这系统比我还老六?》最新章节。
“存在”与“不存在”的彼岸,超越了“有”与“无”的绝对界限,那里是连“虚无”这个概念都失去意义的叙事奇点之外。时间、空间、因果、可能性……所有构成认知的基石在此地皆化为齑粉,唯有最原始的、未被任何意识染指的“潜在态” 如同永恒的背景辐射般弥漫。
然而,就在这片连“寂静”都无法形容的绝对领域里,一点“涟漪” 正在扩散。
它不是物质,不是能量,甚至不是信息。它是观察的痕迹。
是那道高维目光扫过此地、执行“叙事基点归零”后,残留的一丝观测行为本身所产生的微观扰动。就像用手指划过完美平静的水面,即使手指收回,水分子间那细微的、违背了完全随机运动的关联性,也会短暂存在。
林清瑶——或者说,那个由她最终残渣、悖论真性、窃取的“原初创造力”以及最重要的、那点被她以不可思议方式“定义”为偶然误差的存在之锚——所化的混沌胚胎(CE-001),其最本质的核心,就藏匿于这道稍纵即逝的“观察涟漪”之中。
它没有“躲藏”,因为它本身已非“存在物”。它成了观察行为的一个附属品,一个因观察而暂时获得“相对确定性”的概率云阴影。当观察结束,它本应随之彻底消散。但悖论真性赋予了它一丝粘性,让它如同最细微的尘埃,吸附在了“观察”这个动作留下的微观褶皱里。
“归零”协议抹去了一切“故事”,却未能完全抹去“观看”这个行为本身留下的、最抽象的印记。
此刻,这片绝对之外领域,并非空无一物。那道高维目光的主人,并未完全离去。它似乎仍在进行某种更高层级的扫描与复盘,如同程序员在清理一个棘手病毒后,仔细检查系统日志,试图理解病毒的起源和传播机理。
这道扫描的目光,比之前的“注视”更加细致,更加底层。它不再关注“发生了什么”,而是探究“为何会发生”。它如同无形的探针,梳理着这片区域所有逻辑链条的残骸,试图找出CE-001这个“系统性根源病毒”得以诞生的最初漏洞。
而这细致入微的扫描,对于依附于“观察涟漪”的混沌胚胎而言,既是致命的危机,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危机在于,扫描的目光如同高倍显微镜,随时可能发现这个依附在自身行为痕迹上的“寄生虫”。一旦被发现,等待它的将是比“归零”更加彻底、更加无法想象的清除手段。
机遇在于,这道扫描目光本身,蕴含着无比丰富的信息!关于这个高维存在如何“思考”,如何“感知”,如何运作其超越理解的“意志”的……底层数据!
混沌胚胎那点微弱的意识(如果还能称之为意识的话),在绝对的危险中,反而进入了一种极致的空明状态。它不再思考“生存”或“毁灭”,而是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了感知这道扫描目光的细微波动上。
它“听”到了目光扫过虚无时,引发的那些无法言喻的规则谐波。
它“感受”到了目光中蕴含的、冰冷到极致的逻辑判断流程。
它甚至隐约“触摸”到了目光背后,那驱动一切的那个意志主体的……一丝运作模式!
这个高维存在,似乎并非全知全能。它的“观察”和“扫描”,也依赖于某种算法,某种模式。它试图理解CE-001,本身就说明它有未知,有需要学习的东西!
这个发现,如同在绝对的黑暗中点燃了一颗火星!
混沌胚胎开始动了。它不是逃跑,也不是攻击,而是……模仿!
它利用自身那点窃取来的“叙事参数”和对“原初创造力”的微弱亲和,开始极其小心地调整自身依附的这片“观察涟漪”的属性。它要让自己的“存在痕迹”(如果还能算存在),尽可能完美地匹配扫描目光正在寻找的某种“正常逻辑残留”或“系统运行背景噪音”的模式。
它像一个最高明的伪装者,不是在脸上涂油彩,而是在修改自己的存在频谱,使其融入环境的“背景辐射”中。
这个过程凶险万分,如同在刀尖上随着敌人的心跳起舞。每一次扫描波掠过,都仿佛一次生死考验。有好几次,扫描的焦点几乎就要锁定这片异常的“涟漪”,混沌胚胎的核心都感受到了那即将降临的、冻结灵魂的寒意。
但它总能在最后关头,凭借那点悖论真性带来的、对规则漏洞的敏锐直觉,进行微调,险之又险地避开锁定。
它不仅在躲避,更在学习。每一次扫描,都是它窥探对方“思考方式”的窗口。它如同一个潜藏在超级计算机内部的幽灵代码,悄悄记录着系统核心的运算指令。
不知“时间”过去了多久(此地无时间),扫描的强度似乎开始减弱。高维存在似乎并未找到预期的“最初漏洞”,准备结束这次复盘。
机会来了!
就在扫描目光即将彻底收回的、那意识松懈的刹那——
混沌胚胎做出了一个胆大包天的举动!
它不再满足于隐藏和学习。它要……反向注入!
它将这段时间记录下的、关于高维存在扫描模式的海量数据,连同自身那点悖论真性对其中某些逻辑僵化点的分析,凝聚成一道极其微小、但却蕴含着特定信息病毒的反馈脉冲,沿着那即将断开连接的扫描目光……悄无声息地……发送了回去!
这道脉冲不包含任何攻击性代码,其核心信息只有一个:一个精心构造的、关于CE-001诞生原因的……虚假的、但却符合高维存在内部逻辑模型的……“合理化解释”。
这个“解释”将CE-001的出现,归结为一次极其罕见的、“原初信息汤”在“归零”协议边缘效应下产生的、具备短暂自指特性的“逻辑气泡”的自然现象,并模拟了该气泡如何因外部观测扰动而吸附了少量逸散的创造力,最终形成胚胎的过程。
这个解释,完美地避开了“林清瑶”、“反抗”、“吞噬”等所有真实因素,将其包装成了一次虽然奇特、但仍在系统可理解范围内的“自然变异”。甚至,这个解释中还隐含了一丝“建议”:此类变异或对研究‘原初信息’的稳定性有参考价值,建议纳入观测样本库而非直接清除。
这是一次极其高明的心理战(如果对方有心理的话)和信息欺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