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券暖万家灯(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嬴政,带领逆臣开创新世》最新章节。

“哗——!”人群先是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阿羌猛地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气度不凡的“贵人”,又看了看那卷竹券,眼中瞬间涌出泪水,他重重跪下,双手过头,接过了那份改变命运的凭证。

随后,跛足的退伍材官孟伯抽到了底层带暖墙的宅院,喜不自胜;旧城铁匠田娘子带着两个女儿,也如愿拿到了迁出拥挤旧城的券书,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发券过程中,另一个有趣的插曲出现了。许多百姓不识字,尤其是宅券上首次出现了辅助识读的“方言拼音”。典客尚书张良见状,索性临时当起了启蒙先生,一边发券,一边指着券上的拼音,教大家认读自己的名字和宅基信息。“阿——羌——”,“孟——伯——”,朗朗的跟读声此起彼伏,这场分宅大会,意外成了又一堂生动的“宪章普及课”。

项羽和虞姬也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切。虞姬轻声对项羽说:“要是以后咱们也有这样的宅子就好了,有暖墙,有公圃,还能种些你喜欢的花。”项羽握紧她的手,认真道:“会的,等天下安定了,我就陪你选一处最好的宅院,咱们也像这样,安安稳稳过日子。”虞姬心中一暖,靠在他肩头,眼中满是期待。

(三) 暖墙、污水井与“宪龟”

领到宅券的人们,迫不及待地涌入属于自己的新家。

孟伯一进屋子,就直奔那面传说中的“暖墙”。他摸着双层墙体中间预留的烟道接口,又看看连接厨房的灶口,乐得合不拢嘴。他试着将那条在战场上受伤、每逢阴雨天就酸痛的瘸腿贴紧墙面(虽然此时无火),仿佛已经感受到了冬日那熨帖骨髓的温暖,连声赞叹:“好东西!比军营里那呛人的炭火盆强多了!这日子,有奔头!”

田娘子则忙着教导两个女儿如何使用屋后的“污水井”。她一边演示将生活废水倒入井壁留孔的渗坑,一边叮嘱:“记住啊,这水井是喝水的,那污水井是倒脏水的,可不敢弄混了!”恰巧里正巡查至此,听到她的教导,大为赞赏,当场以她为例,向周围新邻居们宣讲“污水、饮水分离”的重要性,堪称古代版的“垃圾分类”现场教学。

最有趣的莫过于少年阿羌。他在检查自家屋后的污水井时,发现井壁砖缝里竟趴着一只慢悠悠的小龟。他小心翼翼地将小龟捞起,捧在手里,对盲眼母亲说:“阿母,井里有只龟,我想养在厨房水缸里,给它做个伴!”

这时,嬴政正巡视到此,闻言不禁莞尔,看了看那懵懂的小龟,笑道:“此龟居于此井,见证新居落成,亦是有缘。便叫它‘宪龟’吧,愿它护佑此宅安宁。”

皇帝金口一开,这小龟立刻身价百倍,“宪龟”之名不胫而走,很快成了安家里坊的吉祥物,引得邻里纷纷前来观看,也为这段乔迁之喜增添了几分神话色彩。

项羽和虞姬也跟着人群参观宅院。走到一处带公圃的宅院前,虞姬蹲下身,摸着地里松软的泥土,对项羽说:“这里种些蔬菜和花草肯定好看,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好。”项羽蹲在她身边,帮她拂去沾在裙摆上的泥土,轻声道:“等咱们有了宅子,公圃都听你的,你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周围邻居见这对璧人如此恩爱,都善意地笑了起来。

(四) 公圃锄影与乔迁之火

每家每户还在公圃分到了五步见方的菜畦。嬴政挽起袖子,拿起锄头,亲自示范如何点种葵菜籽。皇帝与民同锄的景象,让新住户们倍感亲切与鼓舞。阿羌学着样子,笨拙却认真地在自己家的菜畦里撒下种子,仿佛种下了整个未来的希望。

夜幕降临,按照允许,家家户户在门前燃起了小小的乔迁火堆。火上架着锅,煮着难得的肉食,烤着香喷喷的面饼。孩子们兴奋地放着写满祝福语的纸灯。

阿羌将第一块烤得焦香的饼子吹凉,递到盲母手中。老妇人摸索着接过,咬了一口,轻声问:“羌儿,这新屋…究竟妇人?”

阿羌望着眼前温暖的火焰,映照着母亲饱经风霜却此刻安详的脸,无比认真地回答:“阿母,墙是暖的,烟囱不呛人,井水…是甜的。”

盲母没有说话,只是紧紧握着儿子的手,浑浊的眼泪无声地滑过脸颊,滴落在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地面上。

项羽和虞姬也在一处火堆旁坐下。虞姬烤着一块面饼,不时翻面,防止烤焦。项羽则帮她拢了拢火堆,确保火势稳定。很快,面饼烤得金黄,虞姬吹了吹,递到项羽嘴边:“你尝尝,看好不好吃。”项羽咬了一口,满口香甜,笑着点头:“好吃,比军中的干粮强多了。”两人相视而笑,火光映在他们脸上,满是温馨。旁边几个邻居看着,都忍不住感叹:“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

不远处,嬴政与萧何悄然站立,望着这片万家灯火。

“墙暖,烟不呛,井水甜…”嬴政低声重复着阿羌的话,对萧何道,“萧卿,听见了吗?此一句质朴之言,胜却朝堂万卷青史。”

萧何躬身,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放眼望去,沿着安家里坊整齐的街巷,数千点乔迁的星火蜿蜒排列,与空中升起的、写满“屋暖烟甜”祈愿的纸灯交相辉映。更远处,原阿房宫工地的方向,依旧有象征帝国雄心与建设的灯火在闪烁。

这一夜,民生温暖的万家灯火,与帝国宏大的未竟之心,在同一天幕下,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家的温暖,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悄然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