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春蒐假拾光(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嬴政,带领逆臣开创新世》最新章节。
在一堆较小的篝火旁,他看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兵,正对着火苗出神。嬴政走过去,很自然地坐在他对面的木桩上。
老兵起初吓了一跳,待看清来人,更是慌得要起身行礼,被嬴政抬手止住。
“老丈是关中人士?”嬴政随意问道,拿起一根树枝,拨弄着火堆。
“回…回贵人,是。小老儿原是函谷关的戍卒。”老兵拘谨地回答。
“函谷关…”嬴政目光悠远,“那里的春天,来得比咸阳晚些。”
一句话似乎勾起了老兵的回忆,他放松了些,絮絮叨叨起来:“是啊…那时候,守着关隘,苦是苦点。但每年开春,雪化了,总能看见关墙外石缝里,挣扎着开出第一株野桃花,粉嫩嫩的,看着心里就亮堂…后来打仗,乱了,也不知那株桃花还在不…”
嬴政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帝国的兴衰,文明的更迭,在这老兵的记忆里,不过是一株无关紧要却顽强生存的野桃花。这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更触动人心。
而在另一处,范增的帐篷前,几个好奇的、随父母前来猎场的牧童围着他。一个胆子大的孩子指着范增摊开的竹简(上面抄录了宪章简化版),问:“老爷爷,这上面写的字,有‘春天’吗?”
范增一愣,看着孩子纯真的眼睛,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罕见的温和笑意,他指着宪章中关于休养生息、鼓励农耕的条款,耐心解释道:“孩子,你看,这里说‘使民以时’,就是告诉做官的人,要按照时节,不能耽误百姓种地、休息。这,就是宪章里的‘春天’啊…”
三日的“春蒐假”转眼即过。最后一天下午,风和日丽。不知是谁带的头,猎场上空,飘起了各式各样的纸鸢。有简单的“王”字鸢,有彩绘的蝴蝶、鹰隼,甚至还有格物院那帮年轻人捣鼓出来的、带着小风哨能发出鸣响的“启明灯”造型纸鸢。项羽也陪虞姬放起了一只绘着兰草的纸鸢,他牵着线,虞姬在一旁轻轻托举,纸鸢乘风而起,越飞越高,两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欢喜。
官员们,士兵们,甚至嬴政、项羽、刘邦等人,都仰头看着。那些纸鸢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翱翔,线的另一端,握在每一个放飞它的人手中,无论尊卑。
临行前,所有人再次聚集在最大的篝火堆旁,虽然经过三日“折磨”,不少人形象略显狼狈,但精神却格外松弛。
嬴政站在众人面前,声音平和却传遍四方:
“此三日,无朝会,无赋税,无兵革。唯有弓马,篝火,猎歌,纸鸢。”
“朕宣布,自今日起,每五年‘华夏同宪盛典’次日,皆设‘春蒐假’!君臣同猎同炊,不议赋税,不言兵革。”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面孔,最终望向渭水对岸那轮廓日渐清晰的启明城。
“帝国之弦,需张弛有度。文明之树,需雨露滋养。”
“这无政三日,便是让这山河,也喘口气。”
回程的队伍,不再像来时那般带着些许抱怨和茫然。马蹄声轻快,人们互相打着招呼,谈论着这三日的趣事,比较着谁晒得更黑,谁的猎物更肥,谁的纸鸢飞得最高。项羽与虞姬并驾齐驱,虞姬手中还握着一小束在猎场采摘的野花,偶尔将花瓣轻轻撒在项羽的马背上,惹得项羽回头无奈又宠溺地看她一眼。
刘邦甚至凑到项羽身边,笑嘻嘻地问:“项老弟,下次春蒐,还跟韩大将军比射马不?俺老刘可以做裁判!”
项羽瞥了他一眼,没理会,但紧绷的嘴角线条,似乎柔和了许多。
张良与萧何并肩而行,看着前方嬴政独自骑行的背影,低声道:“守护者此举…意义深远。”
萧何点头:“弦,确实松了一格。于国于民,善莫大焉。”
嬴政策马走在最前,渭水的风吹拂着他的衣袍。他能感受到身后那股松弛下来的、带着烟火气息的活力。宪章确立了冰冷的规则,而这“春蒐假”,则注入了温暖的生机。
制度的骨架已然搭就,现在,需要填充进有血有肉、会哭会笑、懂得在春天放飞纸鸢的灵魂。
帝国的巨轮,在经历了一番紧锣密鼓的锻造与校准后,终于得以暂时泊入一个宁静的港湾,加添些人情味儿的燃料,然后,再次启航,驶向那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