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破晓的微光(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嬴政,带领逆臣开创新世》最新章节。

“轮流执掌?共推贤能?置霸王于何地?!置沛公于何地?!”景昭厉声质问。

刘邦却摸着下巴,小眼睛亮晶晶的,突然插话:“嗯…这个‘权重’…有点意思。怎么个算法?是按地盘大小,还是按兵马多少?还是按…钱粮产出?”他瞬间抓住了其中关乎他利益的核心。

萧何低声在他耳边快速计算着,刘邦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

嬴政不理会田璋等人的叫嚣,看向项羽和刘邦:“具体细则,自可详议。朕提议,待北疆胡患暂平,各方于咸阳召开华夏文明议事院第一次正式会议,共商章程,确立架构。在此期间,监军司模式可继续运行,作为议事院之雏形与试验。”

将监军司的成功作为范例,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项佗按记录评定战功的场景,许多人还记忆犹新。

“咸阳?!”项羽眉头一皱,那是秦的地盘。

“若霸王不弃,将会址定于彭城亦无不可。”嬴政淡然道,展现了灵活性。他深知,地点是次要的,达成共识才是关键。

项羽脸色稍霁。

激烈的辩论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田璋、景昭等人极力反对,甚至以退出联盟相威胁。但他们的声音,在匈奴压境、商会虎视眈眈的现实威胁下,在嬴政、张良、范增、萧何等人或宏大、或务实、或利诱的联合推动下,显得越来越苍白无力。

越来越多的将领,尤其是中下层出身、更看重实际利益的,开始觉得有个“讲道理”、“分好处”的地方,总比纯粹靠武力拼杀要好。学者们则大多兴奋不已,认为这是实践各自政治理想的千载良机。

夕阳西下,将骊山行宫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殿内光线逐渐昏暗。炭火再次被拨亮,映照着众人疲惫而兴奋、或阴沉而无奈的脸庞。

经过反复的拉锯、妥协、权衡,一项艰难的初步共识,终于在争吵与智慧的碰撞中,艰难地达成了:

抗胡战事结束后,立即着手筹建“华夏文明议事院”,并于咸阳(或各方认可之其他地点)召开首次正式会议,制定共同章程,确立协调与仲裁机制,以应对共同威胁,处理涉及各方重大利益之事务。

当这项共识由项佗作为监军司代表正式宣读出来时,殿内一片寂静。

田璋面如死灰,颓然坐倒,喃喃道:“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啊…”景昭等人脸色铁青,怒视着嬴政和张良,仿佛在看文明的掘墓人。

项羽沉默不语,重瞳中光芒复杂,既有对未知的警惕,也有一丝被那宏大蓝图所勾勒的“四海臣服”前景所吸引的悸动。

刘邦则搓着手,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得意,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在未来的“议事院”里为自家争取最大的“权重”。

嬴政独立于渐浓的暮色中,玄衣仿佛与阴影融为一体。他望着殿外最后一线天光,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如履薄冰的沉重。

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旧时代的幽灵绝不会轻易退场,田璋、景昭们的反对只是冰山一角。未来的路上,还有无数的明枪暗箭,无数的艰难险阻。

但,制度的种子,已经带着血与火的温度,混杂着仇恨与希望、保守与创新的复杂土壤,在这一片狼藉的旧世界废墟上,顽强地破土而出,绽开了第一丝微弱却无比坚韧的嫩芽。

这缕破晓的微光,能否驱散漫长的黑夜,照亮华夏文明涅盘重生的前路?

无人知晓。

但希望本身,已是最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