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诸葛来访,隆中对弈(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最新章节。
荆北秋收的硕果与日益强盛的军容,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林凡的预期。就在各方势力或惊惧、或忌惮、或盘算之际,一封由荆南发出的拜帖,被快马加鞭送到了襄阳郡守府。帖上的落款,赫然是——“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刘备麾下,军师中郎将 诸葛亮”。
“孔明要亲自来了。”林凡将拜帖递给一旁的徐文和庞统,语气中带着一丝意料之中,又夹杂着几分难以言喻的期待。与这位千古名相的正面对话,是他重生以来就一直隐隐期待的时刻。
庞统接过拜帖,嘿嘿一笑:“看来荆南的刘皇叔坐不住了。我军势大,又与其毗邻,诸葛亮此来,一是探我虚实,二是为其主谋取最大利益。这场会面,怕是比与马岱、伊籍打交道,要费神得多。”
徐文面露忧色:“军师,诸葛亮智谋深远,其来意莫测。需小心应对,勿堕其彀中。”
林凡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庭院中开始飘落的梧桐叶,淡然道:“无妨。诸葛亮是智者,亦是务实之人。他此来,合作之意当多于算计。如今之势,孙刘联盟貌合神离,曹操虽败犹雄,刘备夹在中间,地狭民寡,最需外援。我荆北,是他最好的选择,至少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
他转身,目光清明:“准备迎接吧,以最高规格。我要让孔明看看,我这荆北,是否值得他倾力结交。”
数日后,襄阳城东门外,旌旗招展,甲士肃立。林凡并未摆出全副仪仗,而是与刘擎并辔立于城门之下,徐文、庞统、周卓等文武重臣随行在后,既显尊重,又不失威仪。
午时刚过,一支轻简的车队便出现在官道尽头。为首一辆朴素的四轮车上,端坐着一位羽扇纶巾、身姿挺拔的年轻文士,面容俊朗,目光深邃如星海,不是诸葛亮又是谁?他身后仅跟着数名随从护卫,以及一辆装载礼物的副车,显得十分低调。
车驾至城门前停下,诸葛亮从容下车,整了整衣冠,上前几步,对着林凡和刘擎躬身一礼,声音清越平和:“亮,奉我主刘皇叔之命,特来拜会刘镇南,林军师。冒昧来访,还望海涵。”
林凡与刘擎连忙下马还礼。林凡上前扶住诸葛亮,笑道:“孔明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凡心向往之久矣!今日得见,幸何如之!先生快快请起!”
刘擎也温言道:“久闻先生‘卧龙’之号,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先生远来辛苦,请入城叙话。”
双方一番谦让,林凡与刘擎亲自陪同诸葛亮入城。沿途,诸葛亮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街道、市集、行人,将襄阳城的繁荣安定、军民气象尽收眼底,虽面色平静,但眼眸深处,却不时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惊异与赞叹。
接风宴席设于郡守府正厅,气氛融洽。双方都默契地没有谈及敏感的正事,多是谈论风土人情、经史典籍,偶尔林凡会“不经意”间提出一些超越时代的见解,引得诸葛亮侧目深思,庞统则不时插科打诨,缓和气氛,徐文则负责掌控全局,宾主尽欢。
宴席之后,林凡邀诸葛亮至书房密谈,仅有庞统作陪。他知道,真正的交锋,现在才开始。
书房内,烛火摇曳,茶香袅袅。三人分宾主落座,气氛相较于宴席,多了几分凝重。
诸葛亮轻摇羽扇,率先开口,语气诚恳:“林军师,庞先生。亮此来,一为恭贺军师治理荆北,卓有成效,百姓安居乐业,实乃乱世中难得之乐土。二来,亦是代我主皇叔,向军师与刘镇南,表达结盟共抗曹贼之诚意。”
林凡点头:“皇叔仁德,孔明先生苦心,凡与刘镇南,皆已深知。抗曹保汉,乃我等共同之志,凡亦愿与皇叔、先生,携手并肩。”
诸葛亮微微颔首,话锋却悄然一转:“然则,天下之势,错综复杂。曹贼势大,虽败于赤壁,然根基未动,假以时日,必卷土重来。江东孙氏,坐拥六郡,水军强盛,周郎雄才,然其志在吞并荆州,全据长江之利,于我,于军师,皆非益事。”
他目光清澈地看向林凡:“故,亮以为,孙刘林三方,看似同盟,实则各有所图,难以长久。真正能互为唇齿,共抗强敌者,唯荆北与我家皇叔耳。不知军师以为然否?”
这番话,直指联盟的核心矛盾,也将刘备方面最深的担忧摆在了桌面上——担心被江东吞并,也担心荆北坐大后对其不利。他这是在寻求一个更稳固、更核心的双边联盟。
林凡与庞统对视一眼,心中皆道:“果然来了。”
庞统沙哑一笑,接口道:“孔明兄所言,洞若观火。周郎之心,路人皆知。然则,既知互为唇齿,这‘唇’与‘齿’之间,又当如何相处?利益又当如何划分?总不能空口白话,便让我荆北为皇叔抵挡来自北面、东面的所有压力吧?”
这话说得直接,甚至有些尖锐,但正是谈判所需。
诸葛亮神色不变,羽扇轻摇:“庞兄快人快语。亮亦知,同盟需以实力与利益为基。我主虽暂居荆南,然有关、张、赵万夫不当之勇,有荆南四郡可为根基,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届时,我军可西图巴蜀,北望关中,与军师之荆北,形成东西夹击中原之势!此长远之利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