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战后余波,刘表的“嘉奖”(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最新章节。

就在使团即将离开的前夜,韩嵩突然提出,想单独与林凡谈谈。

书房内,烛火昏黄,只剩下林凡与韩嵩二人。

韩嵩摒退了左右,脸上的温和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严肃。他轻轻抿了一口茶,缓缓开口,不再绕圈子:

“林长史,这两日,嵩所见所闻,南郡确乎艰难,太守与长史,亦确是干才,于困顿中支撑局面,殊为不易。”

林凡心中一动,知道真正的交锋来了,恭敬道:“韩从事过誉,分内之事罢了。”

韩嵩话锋一转,目光如炬,直视林凡:“然,嵩有一事不明,还望长史解惑。永宁坊之‘疫气’,当真是秽物所致?为何嵩隐约听闻,坊间有地动异响?又有墨家之士出入频繁?长史麾下能人异士颇多,连兖州曹公都青睐有加,赠以良驹。如此实力,当真…已至山穷水尽之境?需要削减兵员,紧缩开支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刀,直接撕破了之前所有的伪装!他根本不信林凡那套说辞!他察觉到了异常,甚至可能通过某些渠道,得知了墨家子弟和曹操赠马的一些细节!

林凡后背瞬间渗出冷汗,大脑飞速运转。否认?对方显然掌握了某些线索。承认?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林凡急速思考如何应对这图穷匕见的质问时,韩嵩却忽然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有些复杂:“林长史不必立刻回答。嵩此问,非为诘难,实为惋惜。”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缓缓道:“嵩虽为州牧效力,亦深知景升公为人,守成有余,然乱世之中,仅守成恐非万全之策。南郡有此英才,有此强兵(尽管隐藏),实乃荆州之福,亦是汉室之幸。然…树大招风,木秀于林之道理,长史岂能不知?”

他转过身,目光深邃地看着林凡:“州牧府中,并非只有一种声音。有人欲扼杀威胁于萌芽,亦有人…愿见荆州能更有作为。然无论如何,眼下,过于锋芒毕露,绝非智者所为。削减兵员、紧缩开支之令,虽是蒯异度之意,亦是州牧默许之试探。长史…好自为之。”

这番话,似是警告,又似是提醒,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暗示和…同情?

林凡彻底愣住了。韩嵩的态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第二日,韩嵩率领使团,如期离开宛城,返回襄阳复命。临走前,他并未再提任何敏感话题,只是依照程序,宣读了一份刘表签发的、内容空洞的嘉奖令,并留下了少量象征性的犒赏物资。

送走使团,林凡站在城头,心中却无半分轻松,反而更加沉重。韩嵩最后那番话,在他脑中反复回响。

“州牧府中,并非只有一种声音…”

“有人欲扼杀威胁…亦有人愿见荆州更有作为…”

“削减兵员、紧缩开支之令…亦是州牧默许之试探…”

“好自为之…”

这分明是在暗示,刘表集团内部对南郡的态度存在分歧!蒯越、蔡瑁等人是强硬派,欲除之而后快;而韩嵩,或者他代表的某种势力,则可能是相对温和的观望派,甚至可能是潜在的合作派?

而刘表本人,则默许了削弱的试探,这既是对南郡的压制,或许…也是一种另类的“考验”?考验南郡的服从度,或者…生存能力?

政治的水,实在太深了。

回到郡守府,林凡立刻召来徐庶、刘擎、石韬,将韩嵩最后那番话和自己的分析告知众人。

众人皆感震惊,继而陷入沉思。

“如此说来…我们并非全无机会?”刘擎眼中重新燃起希望。

“机会与风险并存。”徐庶沉吟道,“韩嵩此言,可能是善意提醒,也可能…是更深的陷阱,意在麻痹我等。但无论如何,刘表要求我们削减兵员、紧缩开支的指令,是明令!我们必须做出回应!否则便是公然抗命!”

“可我军刚刚经历大战,正值用人之际,岂能自断臂膀?”石韬急道。

林凡在厅中踱步,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削!当然要削!不仅要削,还要大张旗鼓地削!”

众人愕然。

林凡解释道:“但不是真削!而是明削暗增!借此机会,行‘精兵简政’之实!”

他详细阐述计划:“对外宣布,为响应州牧大人号召,体恤民力,南郡决定大幅削减郡兵员额,裁撤老弱,只保留少量精锐。同时,郡府开支大幅削减,所有非必要工程一律暂停。”

“但实际上,”林凡声音压低,“被‘裁撤’的兵员,并非解散归农,而是转入新成立的‘屯田护卫营’、‘匠作保卫队’、‘城防修缮大队’等编制!这些编制,名义上不属于郡兵序列,饷银亦可从屯田收入、工坊利润、地方治安经费中支出,避开州牧府的审查!如此一来,我等兵力得以保存甚至暗中训练,而账面上,郡兵数量和军费开支却大幅下降,足以应付州牧府!”

“妙啊!”徐庶第一个明白过来,“此乃李代桃僵之计!不仅可应对眼前困局,更能借此机会,将军事力量与地方生产、建设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藏兵于民!”

刘擎和石韬也恍然大悟,连连称妙。

“此外,”林凡补充道,“开支紧缩,也可真的砍掉一些不必要的开销,逼迫我等更精细地管理内政,并非坏事。至于那‘削减’下来的钱粮物资,正好可用于支援禽滑厘先生,全力解决地下隐患!”

思路豁然开朗。危机之中,再次被林凡找到了转化为机遇的缝隙。

计划迅速制定下去,各项准备工作秘密展开。

然而,就在林凡以为终于稳住局面,可以稍稍喘息之时,一名来自襄阳、通过“暗羽”秘密渠道传递的紧急情报,送到了徐庶手中。

徐庶看完情报,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甚至带着一丝惊恐。

他几乎是冲进林凡的书房,将情报拍在案上,声音都在颤抖:“先生!大事不好!韩嵩…韩嵩回到襄阳后,在州牧府议事时,竟…竟公然劝谏刘表,认为袁术已不足虑,曹操乃心腹大患,建议刘表…建议刘表与袁绍结盟,甚至…‘考虑’与曹操改善关系,共图中原!他还…还盛赞南郡刘太守与林长史乃‘乱世英杰’,‘州牧股肱’,建议刘表应‘重用’、‘倚为北方干城’!”

林凡接过情报,只看了一眼,便觉得眼前一黑,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

韩嵩!你这个“老实人”!

你这哪里是建言?

你这分明是把我南郡架在火上烤!

你这简直是在替我南郡敲响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