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献策破局,尺规天下(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最新章节。
“好一个‘附带之利’!”蒯越忽然开口,声音冷冽,“林长史此计,可谓老辣。然则,推行新制,涉及工匠、物料、工时,绝非旦夕可成。若在此期间,袁术不耐等待,兴兵来犯,如之奈何?此策岂非缓不济急?”
“治中大人所虑极是。”林凡不慌不忙,“故凡在文中亦提及‘拖’字诀。需派得力之人往南阳周旋,争取时间。同时,革新可分批进行,优先统一箭簇、弩机等易耗品及关键部件的标准,便可快速见效。即便新械未成,亦可先将库中部分旧械,按其要求数额,略作‘调整’(例如将箭杆稍削短些许,使其飞行不稳;或将枪头安装角度稍作偏斜,使其易折),先行送去,亦可收类似之效。待新械制成,再逐步替换我军旧装。”
他竟然还有更阴损的后续手段!连库存旧械的“再利用”都想好了!
蒯越眼中精光一闪,不再说话,只是深深看了林凡一眼。
刘表的手指停止了敲击,他拿起案上那枚玄黑玉佩,缓缓问道:“这枚玉佩,样式奇特,非是凡品。你从何得来?”
终于问到了这个!林凡心中紧张,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疑惑”:“回大人,此玉佩…乃前日傍晚,一位自称‘颍川故人’的老者所赠,言或可于危难时得一喘息之机。凡亦不知其来历,只觉得蹊跷,方才冒昧系于文书之上,或许…或许那老者是希望此物能助文书上达天听?”他半真半假地解释道,将重点引向“帮助传递信息”,而非玉佩本身。
“颍川故人?”刘表沉吟片刻,与身旁的蒯良对视了一眼。蒯良微微摇头,表示亦不知情。刘表不再追问,将玉佩放下,目光重新回到林凡身上。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良久,刘表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林凡,你可知,本牧为何留你与刘太守在馆驿?”
林凡心道来了,恭敬回答:“凡不知。然凡与刘太守,对州牧大人,对荆州,皆忠心耿耿,天地可鉴。或许…是大人有何事需垂询,或另有深意安排。”
“伏牛山。”刘表吐出三个字,目光紧盯着林凡,“那股势力,绝非寻常。本牧已查到确凿证据,其与西凉董卓麾下中郎将牛辅之部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潜入荆州,所图非小!你等此前侦察,可知此事?又有何发现?”
果然如此!刘表果然查到了更深层的东西!而且直接点明了是牛辅的部将!林凡心中巨震,但脸上却露出“震惊”和“恍然大悟”的表情:“竟…竟是如此?!难怪其装备精良,战法悍勇!我等此前只疑与南阳有关,竟不知背后还有西凉影子!多谢州牧大人明察!此等心腹大患,必须尽早铲除!”
他完美地扮演了一个刚刚得知惊人真相的下属,既撇清了自己早已知情的嫌疑,又表达了同仇敌忾的态度。
刘表仔细审视着他的表情,似乎想找出任何一丝伪装的痕迹,但林凡的表演毫无破绽。
“西凉军虽随董卓西迁,然其触角竟伸至我荆州腹地,此乃前所未有之危局!”刘表语气沉重起来,“本牧已下令严密监控,并加紧筹备,欲择机一举拔除此钉!然则,北有袁术,此獠亦不得不防。南北受敌,荆州兵力钱粮,皆捉襟见肘。”
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林凡那份条陈上:“而你今日所献之策,于应对袁术方面,确有其独到之处,或可为我争取更多时间与主动。”
林凡立刻道:“此乃凡分内之事。凡愿与刘太守返回南郡,整军经武,一方面严格落实大人之军械革新之策,另一方面,死死盯住伏牛山!绝不容其与南阳袁术勾结,亦不容其流窜危害他处!为州牧大人日后犁庭扫穴,当好先锋,守好门户!”
他趁机再次提出返回南郡的请求,并将自己的作用与刘表的核心利益(应对袁术、清剿伏牛山)紧密捆绑。
刘表沉吟着,手指再次无意识地敲击桌面,显然在权衡。蒯良微微点头,似乎认可林凡的态度和能力。蒯越则依旧面无表情。
终于,刘表做出了决定:“林凡,你确有急智,亦通实务。你所献之策,本牧会酌情采纳。军械制式革新之事,便由你南郡先行试点,摸索经验。若行之有效,再推广全州。”
这是给了他们一个任务,也是一种有限的放权和解禁!
“至于返回南郡…”刘表顿了顿,“明日一早,你便与刘太守回去吧。南郡防务,至关重要,不容有失。伏牛山之事,密切监控,未有本牧将令,不可轻举妄动,打草惊蛇。”
“谢州牧大人信任!”林凡强压心中激动,躬身行礼。
软禁,终于解除了!
离开州牧府时,夜色已深。林凡拿着那枚失而复得的玄黑玉佩,心中百感交集。一次险象环生的献策,竟然真的扭转了局面。那枚玉佩,究竟有没有起作用?刘表看到它时那一瞬间的眼神变化,又意味着什么?“颍川故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回到馆驿,将消息告知刘擎,刘擎亦是欣喜若狂,连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先生真乃神人也!竟能以此策打动刘景升!”
“非我之策有多高明,实乃此策恰好切中其当下最大痛点。”林凡冷静道,“然而,主公,危机并未完全解除。刘表允我等回去,是让我等继续为他顶在北面,应对袁术和监视伏牛山。军械革新试点,看似授权,实则亦是责任,若办不好,反成罪过。且蔡瑁那边,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刘擎神色一凛,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我等需尽快返回宛城,早做布置。”
次日清晨,果然再无守卫阻拦。林凡与刘擎、周卓及五十亲卫,迅速收拾行装,离开馆驿,直奔襄阳城门。
出城的过程异常顺利,守城军校验过新发放的通行令箭后,便开门放行。
终于离开了这座繁华而危险的城池,众人都有种重见天日之感。马不停蹄,沿着来路向南方疾驰。
然而,行出不到十里,经过一处地势略显起伏的林地时,周卓突然猛地举起右手,厉声喝道:“止步!戒备!”
所有亲卫瞬间勒住马匹,刀剑出鞘,弓弩上弦,警惕地望向四周寂静的林地。
林凡心中一沉,难道蔡瑁竟敢派人公然截杀?
只见前方道路中央,一棵大树下,拴着三匹骏马。旁边,站着三个人。
为首的,是一位年约二十七八岁的文士,身着青衫,面容略显苍白,眼神却带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懒散和洞悉世事的敏锐。他身旁,站着一名体格魁梧、面容坚毅的青年将领,以及一名作护卫打扮的汉子。
那青衫文士见车队停下,也不惊慌,反而懒洋洋地走上前几步,对着警惕的周卓和林凡等人,随意地拱了拱手,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颍川郭嘉,郭奉孝。在此等候刘太守、林长史多时了。”
他目光扫过林凡,最终落在他腰间那枚若隐若现的玄黑玉佩上,笑意更深:
“看来,那位老先生的‘尺规’,终于送到该送的人手里了。只是不知,林长史欲用这‘尺规’,丈量一个怎样的天下?”
林凡如遭雷击,猛地勒紧缰绳,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个看起来放荡不羁、却一语道破天机的青年。
颍川郭嘉!
尺规天下!
那枚玉佩…那老者…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似乎骤然交织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