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将星投效,羽翼渐丰(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最新章节。
林凡与刘擎交换了一个眼神,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惊喜与决断。
刘擎上前一步,郑重抱拳道:“高壮士身怀绝技,忠勇仁义,却屈居乡野,岂非明珠暗投?如今乱世,正需壮士这等人才报效国家,拯民水火。我乃朝廷别部司马刘擎,这位是参军校尉林凡。我部正缺善于练兵的将领,不知壮士可愿屈就,入我麾下,共图大业?刘擎必以诚相待!”
高顺看着刘擎真诚的目光,又看了看周围虽然略显稚嫩却纪律初显、士气高昂的“擎字营”军士,再回想方才林凡临阵指挥时条理清晰、应对迅速的部署,沉默了片刻。他一生所愿,便是统领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践行他的治军理念,在沙场上建立功业。此前的遭遇让他心灰意冷。但眼前这支军队,这位宗亲司马,这位目光深邃、似乎能洞察先机的林校尉,让他看到了一种不同的可能性。
片刻后,高顺单膝跪地,抱拳沉声道:“顺,一介武夫,蒙司马不弃,以国士相待!顺,愿效犬马之劳!必竭尽所能,为司马练出一支令行禁止、能打硬仗的铁军!”
得此大将,刘擎林凡大喜过望,当即任命高顺为军司马,位次仅次于刘擎、林凡,与周卓并列,独领一营,并总揽全军操练事宜。
高顺也不推辞,即刻上任。
回安阳的路上,他便开始仔细观察“擎字营”的行军、扎营、警戒、后勤等各个环节,眉头不时微蹙,显然发现了诸多问题。
抵达下一处宿营地,部队刚安顿下来,高顺便来求见刘擎和林凡。
“司马,校尉。”高顺行礼后,直言不讳,毫无寒暄,“请恕末将直言,我军士气高昂,士卒敢战,此乃长处。然军纪、号令、操典、协同、后勤,皆存巨大疏漏!行军队列散漫,易遭突袭;扎营选址粗糙,防御薄弱;警戒哨位布置不合理,反应迟缓;号令传递依赖吼叫,混乱易误;各部队之间缺乏配合,战阵变化生疏;后勤辎重管理混乱,损耗甚大。长此以往,遇小股敌军或可凭血气之勇胜之,若遇强敌劲旅,或陷入僵持苦战,必一触即溃!”
这番批评,可谓毫不留情,句句戳中痛点。刘擎林凡闻言,非但不怒,反而相视一眼,心中大喜。能一眼看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如此具体而深刻的批评,正是他们渴求的练兵大家!
“高司马请详细道来,该如何改进?需要何等支持?”林凡虚心地问,并示意石韬记录。
高顺显然早有成算,沉声道:“练兵之道,首重‘法’与‘律’。法者,操典也。需制定详尽操典,规定行军、扎营、警戒、攻防、旗号、金鼓等一切细则,令将士熟记于心,照章行事。律者,军纪也。令行禁止,赏罚分明,功必赏,过必罚,绝无姑息,此乃军队筋骨,无纪律则无战斗力。”
他顿了顿,继续道:“其次,乃‘训’与‘练’。训者,教导也,使士卒知为何而战,明号令,熟技艺。练者,实操也,需持之以恒,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方能使操典化为本能,令阵法运转自如。末将观我军,于此四点,皆需大力整顿。若蒙信任,末将愿从明日起,重整操典,严明军纪,先从行军、扎营、警戒诸般细则抓起,再及战阵配合、单兵技艺。百日之内,必让我军面貌焕然一新,脱胎换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刘擎拍案而起,毫不犹豫,“就依高司马之言!自即日起,全军上下,包括本司马与林校尉在内,皆须遵从高司马号令操练!有违令懈怠者,无论何人,一律依军法严惩不贷!石功曹,全力配合高司马所需一应物资人员记录!”
有了刘擎的全力支持,高顺雷厉风行地开始了他的练兵大业。
其手段之严,令全军上下咂舌甚至 initially 怨声载道。
行军迟延一刻?鞭刑!
扎营不合规范?推倒重来!
警戒哨位打瞌睡?重责军棍,哨长同罚!
号令不熟?全体操练至午夜!
个人内务不整?处罚!
他甚至将林凡提出的一些现代队列训练、内务条例(如叠被、物品摆放)纳入操典,认为这些细节正是培养军人绝对服从性和纪律性的绝佳手段。
一时间,军营之中哀鸿遍野,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周卓,也因为冲锋时快了鼓点半步,被高顺当着全军的面严厉斥责,并罚其带队练习了整整一百遍“闻鼓而进,闻金而退”。
然而,高顺虽严,却极其公正。所有惩罚条例明文公示,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与士兵同吃同住同操练,甚至做得比任何人都好。他所制定的操典,虽然苛刻,却条理清晰,实用高效,士兵们逐渐发现,按照操典行事,反而更安全,更省力,战斗力提升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刘擎和林凡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他身后,全力支持。
于是,怨言渐渐变成了敬畏,又由敬畏变成了信服。军队的风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队列无比整齐,号令绝对统一,扎营又快又规范,夜间警戒森严如同铁桶。一种名为“铁军”的气质,开始在这支队伍中孕育。
有了石韬打理内政,高顺整训军队,刘擎与林凡终于能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宛城之行的最后谋划中。麾下文武初备,让他们底气足了许多。
数日后,一切准备就绪。刘擎、林凡、石韬、高顺,以及精选的二百仪仗护卫,启程前往郡治宛城。
越是接近宛城,沿途的繁华景象便越显出与安阳的不同。然而,在这繁华之下,刘擎林凡却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审视甚至敌意的目光。
在城外驿馆安置下来,依制向郡府递上公文后,很快,郡府的反应便来了。并非立刻召见,而是派来一名郡丞曹寅的心腹功曹,名为协助安排觐见事宜,实则是来“摸底”和“提醒”。
那功曹态度傲慢,言语间充满了上官衙门的优越感,旁敲侧击地打探刘擎的底细、林凡的来历、军队的规模,并“提醒”道:“刘司马,林校尉,郡中诸位大人对二位可是颇为‘关注’啊。明日太守设宴,为天使接风洗尘,亦是为你等有功将士庆功,届时郡中名流豪强、各级官员皆会到场。席间若有问对,还望二位谨言慎行,莫要失了体统,辜负了太守大人的一番美意啊。”话语中的威胁与警告,毫不掩饰。
功曹走后,驿馆内的气氛顿时压抑起来。
石韬面色凝重:“宴无好宴。明日之会,恐是鸿门宴。”
高顺沉声道:“兵来将挡。我等只需持身以正,亮出实力,何惧流言蜚语?”
周卓(作为护卫统领跟来)瞪大眼睛:“谁敢对公子和先生无礼,俺先跟他讲讲道理!”说着握紧了拳头。
刘擎看向林凡:“先生,看来这宛城第一关,便是明日这场宴席了。”
林凡目光平静,嘴角甚至露出一丝淡淡的、难以捉摸的笑意:“公子放心。我等一路行来,内修政理,外练强兵,更得贤才相助,早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他们想看我等的笑话,想将我等的功劳抹杀,甚至想将我等踩入泥泞……”
他顿了顿,语气从容却带着一丝冷冽的自信:“那便让他们看看,我这‘算无遗策’之名,是否浪得虚名。明日之宴,或许正是我等扬名郡国,让某些人彻底闭嘴的舞台。”
“只是不知,”林凡望向窗外宛城繁华的街市,仿佛在寻找什么,“水镜先生所提及的那位徐元直,此刻是否就在这城中?他又会如何看待明日这场风波?”
一切,都将在明日那场觥筹交错、却暗藏刀光剑影的宴会上,初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