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虚实相济,智退疑兵(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最新章节。
说罢,他不等刘擎回话,立刻调转马头,大声下令:“全军听令!转向西北!追击溃匪!”生怕走慢一步,那山坡后就真的冲出伏兵来。
百十人的郡国兵,来得快,去得也快,火把长龙很快转向,消失在另一个方向的黑暗中。
直到那马蹄声彻底消失,丘陵上的众人才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几乎瘫软在地。劫后余生的狂喜和虚脱感交织在一起。
刘擎回到林凡身边,后背早已被冷汗湿透,他看着林凡,眼中充满了后怕和无比的钦佩:“先生……又救了我等一次!”
林凡也长长吁出一口气,勉强笑了笑:“侥幸而已。此计可一可二,不可再三。我等必须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
经此一夜两惊,队伍再也无人敢耽搁休息。天色微亮,便即刻启程,向着安阳县的方向加速行进。
有了前夜的教训,林凡和刘擎更加重视哨探的作用。张季和王猛被正式任命为哨探正副头目,林凡将更多侦查技巧倾囊相授,并规定他们必须轮番前出五里侦查,遇情况以特定鸟鸣声传递信号。
这一措施很快收到了效果。
所有人都欢呼起来,疲惫一扫而空,仿佛看到了希望的终点。
然而,王猛接下来的话,却给众人浇了一盆冷水:“但是……县城四门紧闭!城头上全是守军和弓箭手!城外……城外黑压压的全是难民!根本靠不近!好像……好像前几天有黄巾溃兵试图诈城,所以县令下令戒严了!”
安阳近在眼前,却如远在天边!
希望之后是更大的绝望。城外的难民,恐怕比他们这支队伍的人数多出十倍百倍!饥饿、疾病、冲突……那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漩涡。
如何入城?成了横亘在他们面前,比之前所有危险都更艰难的难题。途中,他们数次提前发现小股流民或可疑迹象,都能及时避开或做好准备,行军效率和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林凡又利用休息时间,开始有意识地教导那十名青壮一些最简单的协同技巧。比如如何利用地形互相掩护,如何听口令同时投掷石块(暂无弓箭)进行远程骚扰,甚至演练了遇到小股敌人时,如何以周卓为锋尖,组成一个简单的三角防御阵型。
这些训练虽然简陋,却让这群乌合之众渐渐有了些“兵”的样子,彼此间的默契和信任也在增加。他们对林凡的称呼,也渐渐从“林先生”变成了更带敬畏的“先生”。
数日后,队伍人困马乏,粮草将尽之时,负责前出侦查的王猛终于带回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公子!先生!看到了!看到安阳县城了!就在前面二十里外!”王猛跑得满头大汗,脸上却洋溢着兴奋的光芒。
刘擎的脸色也凝重起来。他宗亲的身份,在乱世中,有时是护身符,有时也可能是催命符。一个处理不好,非但进不了城,可能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林凡身上。
林凡望着安阳县的方向,眉头紧锁。硬闯是找死,哀求多半无用。
必须有一个足够的“理由”,一个让安阳县令不得不开城,至少是开一条门缝的理由。
这个理由,不能仅仅是“宗亲”,还需要“价值”。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队伍,扫过凶悍的周卓,扫过经过初步训练、已有些模样的青壮,扫过刘擎腰间的螭龙旗……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成形。
“公子,”林凡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决断,“我们不仅不能掩饰行迹,反而要大张旗鼓,前往安阳。”
刘擎一怔:“先生此言何意?城外难民众多,若大张旗鼓,恐生变故。”
“就是要让变故发生。”林凡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要做的,不是去乞求入城,而是去‘要求’入城,并展示我们值得他开城的‘价值’。”
他详细解释道:“请公子即刻打起旗帜,亮明宗亲身份。我会让周卓在前开路,十名青壮持‘械’护卫两侧,虽衣甲破烂,却需步伐整齐,显出纪律。我们不是去逃难的,而是去‘投奔’并‘协防’的!”
“抵达城外后,公子不必与难民争抢,只需于安全距离外立营(哪怕只是象征性的)。然后,公子需亲自撰写一封书信,言明身份、遭遇,并强调我部虽人少,却屡破流寇,有勇将(周卓),有经过战阵的义士(青壮),更有……”林凡顿了顿,“更有精通军略、能助其守城安民之人(指他自己)。愿助县令共保安阳,只需一块空地安置妇孺,青壮皆可上城协防。信中语气要不卑不亢,有宗亲风骨,亦有合作诚意。”
“然后,选派一胆大心细之人(如张季),持信射入城中。若县令有眼光,自会权衡。若其仍拒……我们再做他图。”
此计可谓胆大包天!几乎是反过来将军,逼迫县令做出选择。但细想之下,却又合情合理,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手中的筹码:宗亲身份、周卓的勇武、队伍的纪律性以及林凡自身的价值。
刘擎听得目光炯炯,只觉得豁然开朗,用力一拍大腿:“妙计!就依先生之言!我等便堂堂正正,去叫这安阳城门!”
队伍再次开拔,这一次,目标明确,步伐虽然沉重,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气势。
周卓扛着大旗(临时找的长木杆将螭龙旗挑起),一马当先。十名青壮努力挺起胸膛,尽量保持着整齐的队形,护卫着刘擎和林凡以及家眷。这支小小的队伍,在浩浩荡荡的难民潮边缘,显得如此的突兀和与众不同,立刻吸引了无数道目光。
惊疑、好奇、嫉妒、渴望……各种复杂的眼神从难民群中投来。
他们能成功吗?
那封自信乃至有些狂妄的书信,能打动谨慎多疑的安阳县令吗?
安阳城门,会为他们这区区数十人而开启吗?
希望的终点就在眼前,而最后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