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延寿女:娘娘,我们可以把赵玉燕和赵玉娥请出来怎么样(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最新章节。

“姐姐,你又在想殿下了?”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赵玉娥端着一碗燕窝走了进来,见赵玉燕对着窗户发呆,便轻声说道。

赵玉燕回过神,连忙擦了擦眼角,强笑道:“没有,我只是在看月亮。”

赵玉娥将燕窝放在桌上,坐在她对面,轻声说道:“姐姐,我知道你惦记殿下,我也惦记。上次我找李忠全打听,他说殿下在德寿宫过得很好,可我总觉得他在骗我。”

“我也觉得,”赵玉燕的声音带着哽咽,“父亲把德寿宫守得那么严,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殿下怎么可能过得好?上次我跟父亲吵架,他还说我不懂事,说殿下是前朝余孽,不值得我惦记。可殿下明明那么好,他从来没有害过任何人……”

赵玉娥沉默了,她知道姐姐说的是真的。柴宗训待她们姐妹极好,去年她生病时,他还特意让人送来了珍贵的药材,嘱咐她好好休养。可父亲毕竟是她们的亲人,她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丫鬟的声音:“大小姐,二小姐,绣坊的春桃姑娘来了,说有东西要交给大小姐。”

赵玉燕和赵玉娥对视一眼,都有些疑惑。春桃是她们常去的绣坊里的绣娘,她们虽认识,却不算熟络,她怎么会突然来送东西?

“让她进来吧。”赵玉燕说道。

不一会儿,春桃跟着丫鬟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青色的布衣,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包裹,见到赵玉燕和赵玉娥,连忙躬身行礼:“见过大小姐,二小姐。”

“春桃姑娘,你找我有事吗?”赵玉燕问道。

春桃抬起头,眼神飞快地扫了一眼四周,见没有其他丫鬟,才压低声音,从包裹里拿出一个香囊和一封信,递到赵玉燕面前:“大小姐,这是一位故人托我交给您的,她说您见了这个香囊,就知道是谁了。”

赵玉燕接过香囊,只看了一眼,瞳孔便猛地收缩。这个淡粉色的锦缎,上面的鸳鸯绣纹,她怎么会不认识?这是她当年送给柴宗训的香囊!

“这……这是殿下的东西?”赵玉燕的声音颤抖着,手指紧紧攥着香囊,泪水瞬间涌了上来。

春桃点了点头,又把信递过去:“这位故人还说,让您务必亲自看这封信,看完后就烧掉,不要留下痕迹。”

赵玉燕连忙接过信,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写着:“故人托我带话,鸳鸯香囊尚在,殿下安好,盼姑娘念及旧情,施以援手。”

短短几句话,却让赵玉燕泣不成声。殿下安好!他还记得这个香囊!他还在盼着她能帮他!

赵玉娥凑过来看完纸条,眼中也满是震惊。她看着赵玉燕,又看了看春桃,轻声问道:“春桃姑娘,托你送东西的人是谁?她现在在哪里?”

春桃低下头,声音压得更低:“这位故人现在在潼关,她说她是殿下的旧部,一直在想办法救殿下。她还说,若是大小姐愿意帮忙,就请您想办法在陛下面前替殿下说几句话,让陛下放松对殿下的看管,若是能让陛下撤掉攻打潼关的兵力,那就更好了。”

“攻打潼关?”赵玉燕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我父亲要攻打潼关?为什么?”

春桃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大小姐有所不知,符太后现在就在潼关,她手里还有后周的残余兵力,陛下怕符太后会举事,所以派了石守信将军率领五万大军去攻打潼关。”

赵玉燕和赵玉娥都愣住了。她们只知道父亲软禁了柴宗训,却不知道他还要攻打符太后!符太后是殿下的母亲,父亲怎么能对她动手?

“不行,我不能让父亲这么做!”赵玉燕猛地站起身,擦了擦眼泪,眼神变得坚定,“我要去找父亲,我要让他撤兵,要让他放了殿下!”

“姐姐,你别冲动!”赵玉娥连忙拉住她,“父亲现在正在气头上,你去找他,只会让他更生气,说不定还会连累殿下!”

赵玉燕停下脚步,眼中满是焦急:“那怎么办?难道我们就这样看着父亲攻打符太后,看着殿下被软禁在德寿宫吗?”

春桃看着她们姐妹俩,轻声说道:“大小姐,二小姐,这位故人说了,不用急着做决定,你们可以慢慢想。若是你们愿意帮忙,就请在三日后的晚上,在府中的后花园放一盏孔明灯,我会派人来看。若是不愿意,就当这件事从没发生过。”

赵玉燕和赵玉娥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她们不能让柴宗训一直被软禁,不能让符太后被父亲攻打。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她们也要试一试。

“春桃姑娘,你告诉那位故人,三日后晚上,我们会放孔明灯。”赵玉燕说道,语气格外坚定。

春桃点了点头,躬身行礼:“那奴婢就先告辞了。”说完,便转身快步走了出去。

春桃走后,赵玉燕紧紧攥着那个香囊,泪水又一次涌了上来:“玉娥,你说我们这么做,是不是背叛了父亲?”

赵玉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声说道:“姐姐,我们没有背叛父亲,我们只是在做对的事。殿下是无辜的,符太后也是无辜的,父亲不能因为自己的野心,就伤害这么多人。”

赵玉燕点了点头,将香囊小心翼翼地揣进怀中。她知道,接下来的三天,会很难熬。她要想办法在父亲面前替柴宗训和符太后说话,还要想办法不让父亲发现她们的计划。可她不害怕,为了柴宗训,为了心中的那份约定,她愿意冒险。

夜色渐深,汴梁城的灯火渐渐熄灭,只有赵府的窗户还亮着。而在千里之外的潼关,延寿正拿着春桃送来的回信,快步走上城楼。符太后还站在箭垛旁,望着远处的火光,见延寿回来,连忙问道:“怎么样?春桃那边有消息了吗?”

“娘娘,成了!”延寿的声音带着喜悦,将信递到符太后面前,“赵玉燕姑娘说,三日后晚上会在府中后花园放孔明灯,还说她会想办法在赵匡胤面前替殿下和您说话!”

符太后接过信,看着上面的字迹,眼中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抬起头,望着远处的汴梁方向,轻声说道:“训儿,娘没让你失望。赵家姐妹没有忘记你,我们的希望,回来了。”

城楼下的士兵们还在忙着加固城墙,火把的光芒连成一片,像一条温暖的火龙,照亮了潼关的夜空。符太后知道,联系上赵家姐妹,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她要面对的,是石守信的五万大军,是赵匡胤的步步紧逼。可她不再害怕,因为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延寿,有周毅,有城楼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