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启航前夜的生日宴(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密统帝国》最新章节。
启航前夜的生日宴
公元 2239年元旦前夜,奈良山下的魔鬼森林被一层淡紫色能量光晕温柔笼罩,那光晕像融化的紫水晶液,顺着树干的褶皱缓缓流淌,在地面织成一张会呼吸的星图——每道纹路的亮度都与附近星系的亮度同步变化,猎户座腰带三星的投影恰好落在米王 1号航空母船的入口处,形成一道天然的迎宾门。米王 1号航空母船的金属外壳在暮色中折射出冷冽光泽,每一块钛合金装甲板的接缝处都渗出极细的蓝光,仿佛巨兽皮肤下跳动的血管,蓝光的脉动频率恰好与宇宙背景辐射的 7.35赫兹吻合,有经验的船员都知道,这是母船能量系统进入最佳状态的标志。
船体内,会议中心旁的超大餐厅正上演着一场奇妙的时空交融——本该由全智能设备主导的未来场景里,竟飘来柴火灶独有的烟火气息,与空气中弥漫的臭氧味形成微妙的对峙。两种气息在全息吊灯下交织成可见的漩涡,像极了米凡推导出的“文明共生模型”,漩涡中心悬浮着无数细小的光点,那是食材创生裂变器运行时逸散的粒子,在灯光下闪烁如星。
一
米凡静立餐厅入口,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门框上雕刻的星图纹路。那些用激光蚀刻的猎户座腰带星,在智能灯光下忽明忽暗,像在重复某种宇宙级的摩斯密码——后来舒美丽告诉他,那其实是他祖父生前最爱的一段《步天歌》的声波转化图案,“参宿四足三连星,伐有三星足黑星”的韵律藏在明暗交替里。今天是他的生日,也是他为自己举办的地球告别宴。他的目光掠过餐厅角落,那里的全息投影正循环播放着二十年前的画面:年幼的他蹲在祖父的稻田里,手里攥着半块麦芽糖,看祖父用秸秆在泥地上画星图,嘴里念叨着“稻穗弯腰时,就像星星在鞠躬”。
这是舒美丽特意为他准备的惊喜,她花了三天时间从家族数据库里找回这段影像,修复了因年代久远而模糊的边缘。此刻投影的光晕恰好落在红木长桌中央,与那道“九转银河”的热气交织成雾,雾气中悬浮的细小水珠,每个都映出缩微的星图,随着气流轻轻晃动,像在演示星系的自转。
“米先生,最后一道‘九转银河’做好了。”厨师老李摘下沾着面粉的手套,额角汗珠顺着刀刻般的皱纹滑落,在下巴尖悬而未落。他是米凡通过暗网从江南古镇请来的,对方起初以为是诈骗,直到看到米凡发来的“祖父菜谱数字复刻版”才相信——那菜谱的纸页边缘有被米汤浸泡过的痕迹,是 1987年某个雨天留下的,当时祖父正在记录“雨后天晴时,星光与稻穗的角度关系”。
此刻老李望着自己用三天三夜熬制的高汤淋在分子料理模拟的“星尘”上,喉结不禁轻轻滚动。这道菜的灵感源自米凡祖父的菜谱,只是将传统的九转大肠换成了用可食用陨石粉制作的“星环”,咬下去会爆发出类似跳跳糖的宇宙射线模拟音效——那是米凡根据蟹状星云的脉冲信号调制的频率,每次咀嚼都像在嘴里引爆一场微型星际爆炸。
米凡递过一个加密终端,老李的视网膜扫过屏幕时,瞳孔因那串 1后面跟着 9个零的数字微微收缩——1000万,足够他在月球环形山购置一套带私人生态舱的别墅,舱里能种他老家的龙井茶树,生态舱的光照系统还是米凡团队研发的“仿地球晨昏光谱”,据说能让茶叶保留 98%的地球风味。
“这不是佣金,是敬意。”米凡声音轻柔,指尖在老李手背的老茧上轻轻一碰,那里还留着年轻时炒茶被铁锅烫出的疤痕,疤痕的形状像片缩小的茶叶。“这些菜里,有我祖父种过的稻子的味道。他总说,再厉害的飞船,也得靠地里长出的粮食才能飞起来。”
老李愣神之际,米凡已转身走向餐厅深处,皮鞋踩在能自动清洁的纳米地板上,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仿佛有人在翻动一本古老的线装书——那是他昨晚特意从地球博物馆借来的《天工开物》复刻本,扉页上有祖父用朱砂画的北斗七星,星点的位置与 2023年的实际星图分毫不差,此刻正躺在休息室的案头,与舒美丽写的便签重叠在一起:“你的星图里,该有我画的一颗。”便签的纸是用回收的茶叶纤维做的,边缘还带着淡淡的茶香。
舒美丽正站在酒水台旁调试饮品,她身着月白色连体工装,领口别着一枚星轨形状的胸针——那是米凡用第一束推导出的宇宙波数据 3D打印而成,胸针背面刻着一行小字:“你的眼睛,是我见过最亮的星图。”她调试饮品的动作带着微妙的韵律,每个步骤的时长都精确到秒,那是她多年前跟着米凡做实验时养成的习惯,当时米凡说:“精确是对宇宙最基本的尊重。”
见米凡走来,她将一杯琥珀色液体递过,指尖不经意擦过他的虎口,那里有块浅疤——是七年前他们共同调试第一台空间折叠仪时,被溢出的能量束灼伤的,至今仍能在特定频率的光线下显露出当时的能量轨迹,像条凝固的闪电。“按你说的,用晨露和今年新茶调制,辰时采摘,顺应春生之气。”
她特意选用了祖父果园里的明前龙井,茶叶在水中舒展的姿态,恰好与米凡昨晚演算的时空曲率曲线重合,她盯着那曲线看了整整五分钟,突然明白这就是米凡常说的“科学与诗意的同构”。米凡接过杯子时,指腹轻擦过她的腕骨,那里有一圈极淡的红痕——是上周调试空间显像屏时被能量波灼伤的,当时她为了保护一份重要的星图数据,用手臂挡住了泄露的辐射,事后只轻描淡写地说“数据比皮肤金贵”,却在深夜偷偷用修复凝胶敷了三次,每次都对着镜子念叨“快点好,别让他担心”。
“人快到齐了。”舒美丽的目光越过米凡肩头,落在陆续走进的人群上。院长大人拄着智能拐杖,杖头宝石随步伐亮起,每走三步就会投射出一段他年轻时发表的论文摘要,其中关于“宇宙文明存续法则”的论述,正是米凡此次航线规划的理论基础,论文末尾有行小字:“感谢米凡祖父的启发”,那是院长大人在一次酒后吐露的,说米凡祖父曾用“种庄稼不能一次播完所有种子”的比喻点醒过他。
都督夫妇带着双胞胎儿子,两个孩子正好奇地戳着墙上的食材创生裂变器显示屏,那里实时播放着小麦从播种到收割的量子模拟过程,哥哥突然指着某个粒子运动轨迹喊:“这和米叔叔昨天讲的星系旋转一样!”——他说的是米凡前晚给孩子们做的“宇宙面包”实验,用面团演示星系旋臂的形成,当时弟弟把面团捏成了不规则的球体,米凡却说“这是椭圆星系,也很美”。
二
蓝德怀里抱着一个金属盒子,里面装着他女儿的胎发——按米凡嘱咐,这将是他们在外宇宙打印“家人”的关键样本,盒子表面刻着的 DNA双螺旋结构,其实是一组加密的回归坐标,只有米凡和蓝德知道,解开坐标的密钥是蓝德女儿的笑声频率,那笑声里藏着他们去年在火星基地发现的“类地行星宜居带”参数,当时蓝德女儿的笑声让烦躁的米凡突然理清了思路。
米凡刚要开口,餐厅入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原本只邀请了七家人的宴会厅,此刻涌进近千名身着统一银色制服的人——都是即将参与穿越多重宇宙的科研人员和船员。他们制服胸前都别着编号牌,从 001到 999,像一串流动的星河,编号的排列顺序暗含着他们各自负责的宇宙区域坐标,相邻编号的坐标差值正好是黄金分割比例,这是米凡亲自设计的,他说“连编号都该遵循宇宙的美学”。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通道,王科机长走在最前面,飞行服袖口沾着机油,那是上午检修引擎时蹭到的,他的机械义眼在灯光下校准着焦距,镜片上闪过一串飞行参数:推力系数 1.27,曲率半径 3.8光年,这些数字是他用摩斯密码敲给米凡的——“引擎状态完美,等你发令”,这组密码是他们二十年前在军校共同破解的“星际救援信号”的变种,当时米凡用三天三夜算出了信号源位置,救了整艘训练舰。
“米博士,我们可不是来蹭饭的。”王科的声音带着引擎般的低沉共振,他身后的机械臂正抱着一个半人高的蛋糕,蛋糕上用可食用荧光材料绘制的星图,是他们团队熬夜计算出的最优航线,其中三个跳跃点被特别标成了心形,那是舒美丽悄悄建议的——“让冰冷的坐标有点温度”,她用食用色素调的粉色,恰好是米凡最喜欢的“猎户座β星”的色值,王科当时调侃说“科学家谈起恋爱来比谁都浪漫”。
“大家只是想跟你说声……保重。”他身后的人群响起细碎的附和声,有人举起手中智能手环,屏幕上跳动着各自家人的全息影像——那是他们昨晚熬夜上传的“留守备份”,每个影像的右下角都有一个极小的三角符号,代表着“永不删除”,而这个符号的设计灵感,来自米凡某次演讲中说的“三角形是宇宙中最稳定的结构”,当时他举的例子是“父母与孩子组成的家庭三角”,让在场很多人红了眼眶。
米凡深吸一口气,走到临时搭起的演讲台旁。台面由一块来自火星的赤铁矿打磨而成,他的手掌按上去时,石头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仿佛在提醒他此行的温度——据测算,穿越宇宙壁垒时,舱内温度会骤降至绝对零度以上 0.1度,那是足以冻结原子振动的寒冷。但此刻他的掌心却在发热,因为舒美丽悄悄从台下递来一枚小小的暖手宝,外壳印着他们第一次成功穿越小行星带时的航线图,图上用红笔圈出的那个陨石坑,形状像极了舒美丽的侧脸轮廓,当时米凡盯着看了半小时,差点错过既定航线。
“谢谢各位。”他的声音通过餐厅的声波放大器扩散开来,在穹顶的星空投影下形成一圈圈涟漪,那些涟漪的波长,恰好与他发现的宇宙背景辐射频率一致,有位老研究员立刻听出:“这是米博士发现的‘创世余音’!”,当年正是这位老研究员,在米凡被质疑时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的理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人群中响起几声轻笑。三个月前,米凡在全球直播中宣布“带全家启航”时,多少人连夜在月球购置可折叠生态舱;而上周,他突然发布加密指令:“仅带父母配偶,子女留守”,月球的二手房价格应声暴跌 37%,有个炒房团老板当场心脏病发作,被紧急送往地球的古法中医馆抢救——那里的针灸能精准刺激机械心脏无法触及的神经节点,而馆里的镇馆之宝,是米凡祖父当年捐赠的一套《黄帝内经》手绘本,扉页上写着“阴阳平衡,如同宇宙的扩张与收缩”,这句话被米凡用作此次航行的能量守恒准则,贴在每个引擎控制室的显眼位置。
“有人说我朝令夕改,像个没长大的孩子。”米凡的指尖在演讲台边缘敲出一串摩斯密码——那是他和舒美丽约定的“安心”信号,翻译过来是“别怕,星图在我心里”,他的指甲修剪得格外整齐,指尖的茧子是常年握笔演算的证明,舒美丽总说那是“宇宙刻在他手上的勋章”。
“但王科机长提醒我时,我正在看女儿三岁时画的画。”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中那些握紧拳头的年轻父母,有人的指缝间露出孩子的照片芯片,其中一张上的小女孩正举着蜡笔在米凡的演算稿上涂鸦,把黑洞的公式画成了一朵花,那朵花的花瓣数量正好是“完美数” 6,米凡后来把这张纸装裱起来,挂在实验室最显眼的地方。
“她画了我们一家四口在土星环上荡秋千,绳子是用星光做的。可我突然想到,如果绳子断了,我们连重新画一幅的机会都没有。”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王科突然喊道,他的机械义眼在灯光下闪烁着蓝光——三年前在木星救援行动中,他失去左眼,换上了能同时观测三个光谱的义眼,此刻镜片里映出的,是所有船员家人的笑脸合成图,每个笑脸的亮度都经过校准,确保没有任何人被强光淹没,这是他从米凡的“文明平等论”里学到的尊重。
“我儿子昨天问我,爸爸要去宇宙的哪个抽屉里探险?我告诉他,我们要把最重要的宝贝,放在不同的抽屉里。”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叹息,有人抬手轻抹眼角,那里的智能泪腺调节器正分泌出模拟悲伤的液体,成分与人类真实眼泪的蛋白质结构完全一致,其中一位年轻研究员的泪水滴落在胸前的编号牌上,竟意外激活了隐藏功能——屏幕上浮现出他儿子录制的短视频:“爸爸,记得给我摘颗星星回来哦。”视频背景里,儿子手里举着的正是米凡团队研发的“儿童星图投影仪”,投影出的小熊座,是米凡亲手为他调试的。
米凡从舒美丽手里接过水杯,杯壁凝结的水珠顺着指缝滑落,在演讲台上晕开一小片水渍,那水渍的形状竟与他推导出的平行宇宙模型惊人相似。他仰头饮尽时,喉咙微微一动——那水里掺了舒美丽偷偷加的蜂蜜,是她母亲养的蜜蜂采的火星槐花蜜,那蜂箱的位置,是米凡用引力透镜效应找到的最佳花蜜聚集区,当时他笑着说“连蜜蜂都懂得跟着宇宙规律找食物”,舒美丽却在笔记里写下:“他其实是想说,爱也会沿着最优路径生长”,这句话后来成了她博士论文的题记。
“砰”的一声,玻璃杯坠落在地,没有碎裂,而是像蒲公英般散开成无数纳米颗粒,落地瞬间被地板的净化系统吸走,化作一缕氢气融入循环系统——这是米凡特意设计的“物质循环演示”,暗示着宇宙间能量不灭的真理,也暗合他常说的“离别不是消失,是换种形式存在”,舒美丽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悄悄调整了全息投影的角度,让这一幕被所有人清晰看见,她知道这无声的演示比千言万语都有力量。
“我账户里的数字货币,够买下半个地球的沙漠。”米凡的声音突然提高,声波让头顶的星空投影微微震颤,猎户座的腰带星短暂连成一条直线,形成一个完美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恰好对准舒美丽的位置,这个细节被角落里的相机捕捉到,后来成为“科学与爱”主题展览的封面。
“但王科告诉我,外宇宙的交易货币是‘信息熵’——你知道的宇宙规律越多,能兑换的资源就越多。”他指向餐厅角落的公示屏,那里正滚动着一串天文数字:……那是他将留给留守子女的信托基金数额,每个数字的间隔,都对应着不同星系的自转周期,而这些数字相加的总和,恰好是他和舒美丽第一次约会的日期代码——2027年 3月 14日,π日,舒美丽当时笑着说“我们的爱情会像π一样无限延续”。
“这些数字,就留给孩子们买地球的晚霞和彩虹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