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失衡(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密统帝国》最新章节。
“怎么可能?“王侃侃挣扎着坐起来,输液管被扯得晃动,药液滴落的频率从 1滴/秒变成了 2滴/秒,“昨天您才开始闭关的!“他的脑电波在θ波(4-7赫兹)和β波(13-30赫兹)之间剧烈波动,显示出时间感知的混乱。
都督在一旁叹气,递过一面镜子:“你病了两年,神智不清。看看你的头发,都白了一半。“镜子里的王侃侃,鬓角的白发像被霜覆盖的枯草,每一根都记录着被催眠的日日夜夜。白发中黑色素的含量仅为 3.7%,远低于黑发的 92%。
王侃侃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转向门口——王科正站在那里,对着他轻轻摇头,又点头。这个矛盾的动作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记忆里的某个角落:500万现金的重量(4.3公斤)、给王科的承诺、基地门禁的密码......这些碎片像失控的数据流,在他脑海里冲撞。
米凡突然拍了下手,声压级 65分贝,刚好能打断混乱的思绪:“准备穿越多重宇宙吧。“他起身时,故意将一份核电池的参数表落在地上,参数表的边缘露出“β因微子控制系数“的字样——那是他故意写错的数值,像迷宫里的假出口。纸张的边缘有特殊的荧光标记,在紫外线照射下会显示出“诱饵“二字。
王侃侃的目光像粘在参数表上,直到米凡走出病房,才猛地掀开被子:“我要去基地!“他的脚踝在地上一崴,角度达 27度,输液针被扯出皮肤,血珠像红色的因微子,从针孔里缓缓渗出,凝血时间 1分 23秒,符合健康成年男性的标准。
十、正圆与椭圆的哲学辩论
米王 1号航空母船的会议中心,三百六十度的环形屏幕上,太阳系的动态模型正缓缓转动。模型的比例为 1:10^19,每个星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都严格按照实际数据模拟。近 800名特研科员和后勤人员坐在阶梯式座椅上,呼吸声在密闭空间里汇成暗流——每个人都知道,今天的会议将决定人类第一次穿越多重宇宙的航向,就像航海家第一次校准经度。
米凡走上讲台时,脚步在地毯上踩出轻微的声响。地毯的吸音系数为 0.65,能吸收大部分杂音。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绕着讲台走了三圈,每圈的步长为 76厘米,步数 23步,形成一个精确的圆形轨迹。目光像探照灯扫过每一张脸——舒美丽坐在第一排,手里捧着一杯温水,杯壁上的指纹排列成他熟悉的图案,那是他们第一次约会时,她在咖啡杯上留下的同款纹路;刘柳在记笔记,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与他心跳的节奏重合,120次/分钟,刚好是兴奋状态下的正常频率;王侃侃坐在倒数第三排,手指在膝盖上快速敲击,那是摩斯密码的“焦虑“信号,点划的间隔比标准值短了 0.1秒。
“各位,“米凡终于开口,声音透过音响系统传遍整个空间,声波的频率经过特殊调制,125赫兹的基频能让每句话都像锤子敲在共鸣板上,“地球的椭圆和地球轨道的椭圆,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牛顿的论证是不是对的?“他突然停顿,目光落在马来西亚科学家李德华身上,“如果搞不清这个问题,穿越多重宇宙毫无意义!“
李德华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的光刚好遮住他闪烁的眼神:“牛顿的论证应该是正确的。“他的喉结滚动了 3次,显示出犹豫。
米凡突然提高音量,声波在空气中激起微不可察的震动,0.3帕斯卡的声压让前排的舒美丽鬓角的发丝轻轻颤动:“错!“他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温 42℃,是他最习惯的温度,“如果你再有这样的言论,就马上离开特研科。“水杯被他随手扔到地上,陶瓷碎裂的声音像一道惊雷,分贝值达 87,足以引起注意但不会损伤听力,“你们研究透了我的统一理论,就该知道——宇宙的和谐秩序,从来不是单个公式能解释的!就像人体不能只靠心脏跳动,还需要血液、神经、骨骼的协同!“
舒美丽从地上捡起碎片,动作轻柔得像在拾起散落的星星。她换了个新杯子,放在米凡手边时,指尖在他手背上轻轻划了一下——那是他们之间的暗号,代表“王侃侃在录音“,这个动作的力度刚好能让米凡感知(0.8牛顿),又不会留下痕迹。
米凡的目光转向圆形会议中心的穹顶:“大家看看这里,是正圆还是椭圆?“穹顶的直径为 45米,周长 141.37米,完美的圆形。
“正圆。“新西兰教授阿兰德京的声音带着回声,像在山谷里投石,混响时间 1.2秒。
“为什么是正圆?“米凡突然笑了,指尖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轨迹的半径误差不超过 3厘米,“因为我们所在的宇宙是正圆球体,左单体人和右单体人所在的宇宙是椭圆球体。“他走到屏幕前,调出椭圆的三维模型,那些网格线突然展开,变成无数条相互缠绕的曲线,“现在我问大家,椭圆有没有圆心?是两个点还是一条直线?“
会场陷入死寂,只有空调系统的低鸣在空气中流动,风速稳定在 0.3米/秒。王侃侃的喉结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握紧了拳头——指节的压力达到 23.7牛顿,几乎要捏碎骨头。他的瞳孔在 4.2毫米和 2.1毫米之间快速变化,显示出剧烈的思维活动。
米凡突然关掉所有灯光,黑暗像潮水般涌来。“现在我们来做个脑作图——想象每一条直线都在无限变长,就像圆周率的数值,永远没有尽头......“他的声音在黑暗中回荡,带着 3D音效的环绕感,“第一步,让两条垂直相交的线,去连接 AB两点......“
王侃侃的手指在终端上快速操作,试图录下这段理论,却发现屏幕一片漆黑——爱丽丝提前屏蔽了所有录音设备,屏蔽频率覆盖了 20-赫兹的全频段。他突然想起米凡落在病房的参数表,那个错误的“β因微子控制系数“,此刻像根刺扎在心头,带着 0.3毫米的尖锐感。
当灯光重新亮起时,米凡正站在屏幕前,椭圆的动态模型在他身后旋转,像一个透明的茧。模型的离心率为 0.23,完美模拟了地球轨道的椭圆度。“这就是我们要穿越的多重宇宙——看似椭圆,实则是无数正圆的叠加。“他的目光突然锁定王侃侃,“王侃侃助理,你觉得这个模型有问题吗?“
王侃侃猛地站起来,椅子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尖锐刺耳,63分贝的噪音像警报,“博士,我认为......“他的话突然卡住——米凡的眼神里,藏着他看不懂的深意,像平静湖面下的漩涡,深不见底。
米凡突然笑了,伸手示意他坐下:“没关系,到了外宇宙,你会慢慢明白的。“他看向全场,声音突然提高,声压级达到 72分贝,“明年元旦零点,我们启航——以两倍于中宇宙的速度,去看看那些单体人,是不是真的比我们更懂宇宙!“
掌声雷动时,米凡悄悄给舒美丽发了条消息:“第二颗棋子就位。“舒美丽抬头时,对他眨了眨眼,睫毛的煽动频率为 5次/秒,像蝴蝶振翅。睫毛上的光,像撒在棋盘上的星子,每一颗都闪烁着胜利的预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十一、太阳舞步里的弓椭圆
第二天的会议中心,阳光透过舷窗,在地板上投下航空母船的影子。光影的边缘呈现出 0.3度的衍射角,这是光的波动性最好的证明。米凡刚走上讲台,就被俄罗斯科学家高尔基的问题拦住:“博士,太阳的运动态为什么是顺逆共时针?“他的俄语口音带着 3.2%的颤音,显示出强烈的求知欲。
米凡拿起那根昨天演示用的绳子,一端系在讲台的栏杆上:“高尔基准将,您来扮演太阳。“绳子的材质是凯夫拉,能承受 230公斤的拉力,“您来扮演地球。“他将绳子的另一端递给柬埔寨科学家康德。
当康德顺时针绕着高尔基旋转时,米凡突然喊停:“大家看,轨道是正圆。“他让高尔基沿着半圆弧线移动,半径 5.7米,弧度 180度,“现在,太阳有了自己的轨道。“
康德再次旋转时,脚步突然变得踉跄——绳子的长度随高尔基的移动不断变化,画出的轨迹像被拉长的弓。绳子的伸缩量在 0-1.2米之间变化,完美模拟了引力的变化。“这就是弓椭圆。“米凡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地球的近日点,不是引力变化,是太阳的'舞步'变了。“
舒美丽走上讲台,手里拿着一份数据报告:“开普勒和牛顿只看到了'舞步'的轨迹,没看到跳舞的人。“她的指尖划过米凡的手背,那里有块细小的疤痕——是三年前为保护她被实验仪器烫伤的,疤痕的面积为 0.7平方厘米,像一颗小小的星星。
米凡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过去,37.2℃的热度带着信任的信号:“老师,您觉得我们的核电池,能跟上太阳的'舞步'吗?“
刘柳站起身,手里的保温杯在灯光下泛着光,杯壁的温度显示里面的茶水是 68℃,最佳饮用温度。“四组核电池,东西南北四个极点——就像给航空母船装了四个太阳引擎。“他突然笑了,“当年我在牢里想通的,就是这个'四点平衡'。监狱的上下铺间距 1.2米,让我明白了垂直距离的重要性。“
会场的气氛像被点燃的篝火,特研科员们开始小声讨论穿越计划。讨论声的分贝维持在 45-55之间,形成和谐的背景音。米凡看着这一切,突然将手里的杯子扔向人群——塑料杯划过一道抛物线,初速度 8.7米/秒,角度 42度,正好打在伊拉克科学家萨达姆的鼻子上。
“萨达姆先生,“米凡的声音带着笑意,“您中奖了——500万奖金,用来给您的两个爱人准备嫁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记住,我们去外宇宙,不止是为了科学,更是为了带着地球的爱一起走。“
萨达姆捂着鼻子站起来,鼻血滴在衬衫上像朵红玫瑰,血红蛋白的浓度显示这只是毛细血管破裂。“博士,我会在航空母船上办婚礼!“他的声音带着兴奋的颤音,123赫兹的频率像喜悦的音符。
掌声和笑声汇成洪流时,米凡悄悄退出会场。走廊尽头,王侃侃正对着墙壁出神,指尖在“非洲地图“的模型上反复摩挲。模型上的撒哈拉沙漠区域被他的指尖磨得发亮,反光率比其他区域高 17%。米凡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力度 2.3牛顿,带着鼓励的意味:“在想什么?“
王侃侃猛地回头,眼神里的野心像没藏好的匕首,锋芒毕露:“博士,我想负责核电池的最终调试。“他的肾上腺素水平比平静时高了 37%。
米凡看着他,突然笑了——就像看着一个捧着赝品当成宝的孩子。“好啊。“他从口袋里掏出基地的最高权限卡,卡片的钛合金表面刻着微型花纹,放大后是核电池的结构图,“明天开始,你来主导。“
卡片放在王侃侃手心的瞬间,米凡的指尖在他腕脉上轻轻一按——那是催眠术的最后一道指令,压力 1.7牛顿,刚好能刺激到腕部的神经末梢。只有当他真心相信“大科学思维“时,核电池才能完全启动。
王侃侃握紧卡片,转身时,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米凡望着他的背影,突然想起三年前第一次见面时,这个年轻人眼里的光——那时还没有野心,只有对科学的纯粹向往。当时王侃侃穿着白大褂,袖口的纽扣都扣得一丝不苟,误差不超过 1毫米。
“可惜了。“他轻声说,转身走向舒美丽的方向。阳光穿过走廊的玻璃窗,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通往未知宇宙的路。影子的长度随太阳高度角变化,每小时缩短 17厘米,精确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
十二、启航前夜的宴席与藏在细节里的答案
启航前的最后一个夜晚,米王 1号航空母船的宴会厅里,223个首都模型被装点上彩灯,像一串流动的星河。每个模型的灯光色温都控制在 2700K,呈现出温暖的黄光,与宇宙的冷光形成对比。米凡的父母坐在“北京故宫“模型旁,母亲正给舒美丽夹一块清蒸鲈鱼:“孩子,到了外宇宙,可得看好凡儿,别让他总熬夜。“鱼肉的温度 58℃,刚好能入口又不会烫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舒美丽笑着点头,将一块藜麦糕放进老人碗里:“阿姨,他现在作息可规律了,每天早上还陪我练瑜伽呢。“藜麦糕的硬度为 23 Shore A,符合老年人的咀嚼能力。
米凡端着一杯碱性水,走到“非洲联盟大厦“模型前。刘柳正对着模型出神,手里的铅笔在笔记本上画着什么。铅笔的硬度是 HB,既不会太浅也不会划破纸张。“在想非洲的问题?“米凡递过水杯,pH值 7.8的弱碱性水刚好中和胃酸。
刘柳接过杯子,笔尖在纸上圈出一个点:“我在想,你说的'捧着金饭碗要饭',其实缺的是一个支点——就像杠杆原理,找对支点,再重的东西也能撬动。“他画的支点位置误差不超过 0.3毫米,完美诠释了阿基米德原理。
米凡看着他笔记本上的公式,突然笑了:“您找到支点了?“公式里的力臂长度比为 1:5.3,符合黄金分割。
“找到了。“刘柳的目光看向宴会厅中央,王侃侃正举着酒杯给特研科员们敬酒,笑容里的得意藏不住,酒杯里的红酒液面与杯口的距离精确控制在 1.7厘米,显示出他刻意维持的优雅,“有时候,野心也是一种支点,就看怎么用。“
这时,王科穿着船长制服走过来,肩章上的星徽在灯光下闪亮,每个星徽的角度误差不超过 2度。“博士,所有设备检查完毕,核电池的能量储备是理论值的 120%。“他压低声音,分贝控制在 42,只有米凡能听到,“王侃侃刚才去了四次核电池舱。“
米凡拍了拍他的肩膀,力度 2.1牛顿:“让他去。“他看向舒美丽,对方正和母亲说着什么,侧脸的轮廓在灯光下像幅柔和的画,皮肤的反光率为 47%,呈现出健康的光泽,“明天启航时,让王侃侃按下启动键。“
王科愣住了:“博士,这......“他的眉毛皱起,形成 17度的夹角,显示出不解。
“他比我们更需要这个仪式。“米凡的目光掠过王侃侃,对方正和萨达姆碰杯,后者的新娘——那位中国女孩,正羞涩地笑着,脸颊的红晕呈现出健康的粉色,“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位置,哪怕只是按下一个按钮。“
宴席过半,米凡走上临时搭建的舞台。全场安静下来,只有模型彩灯的“滋滋“声在空气中流动,频率 50赫兹,与市电频率一致。“明天零点,我们将穿越多重宇宙。“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出,带着一种奇异的平静,“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他指向“地球模型“的核电池接口:“因为那里藏着答案——宇宙的本质,不是孤立的个体,是相互缠绕的关系,就像太阳与地球,地球与月亮,就像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接口处的指示灯闪烁频率为 1.2赫兹,像宇宙的心跳。
王侃侃站在台下,手里紧紧攥着那张最高权限卡。卡片的边缘在他手心留下了 0.3毫米深的印记。他突然觉得,米凡的话像在说他——自己与米凡,不也是这样相互缠绕的关系吗?就像 DNA的双螺旋结构,相互依存又彼此区别。
米凡的目光突然落在他身上,像一道暖流,温度 42℃:“王侃侃助理,明天的启动仪式,由你主持。“
全场掌声雷动时,王侃侃突然眼眶发热。他想起两年前在病房醒来的那个早晨,想起米凡落在地上的参数表,想起刚才在核电池舱看到的能量模型——原来那些错误的数值,是故意留给自己的线索,让他在纠错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核电池的原理。就像老师故意留下的错题,等着学生去发现。
“谢谢博士。“他低声说,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哽咽,声带的震动频率比平时低了 17赫兹。
宴席结束后,米凡站在“太平洋“模型旁,看着舒美丽和母亲道别。月光透过舷窗洒进来,在模型上镀上一层银辉,照度 0.3勒克斯,刚好能看清轮廓又不刺眼。刘柳走过来,递给他一块杂粮饼干:“都安排好了?“饼干的硬度为 32 Shore A,口感酥脆又不会掉渣。
米凡咬了一口饼干,谷物的清香在舌尖散开,膳食纤维的含量达 6.7%:“嗯,催眠指令的最后一环,绑定了他的生物特征——只有当他真心相信'大科学思维'时,核电池才能完全启动。“
“你早就知道他会明白?“
“不是知道,是相信。“米凡望着窗外的星空,每颗星星的亮度都经过精确计算,“每个人心里都有颗科学的种子,哪怕被野心覆盖,只要给点阳光,总会发芽。“就像核电池需要特定的频率才能激活,人的潜能也需要正确的引导。
这时,王侃侃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核电池的最终参数报告:“博士,我修改了三个错误,您看看。“报告上的修改处用红色荧光笔标出,波长 610纳米,醒目而不刺眼。
米凡接过报告,指尖划过那些修改的痕迹——每一处都精准地踩在核心逻辑上,误差不超过 0.01%。他突然笑了,像看到学生交出满分答卷的老师:“很好,明天就用这个参数启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侃侃的眼睛亮了,像星星落进了眼底,瞳孔的直径扩张到 4.7毫米:“谢谢博士。“
等他离开后,刘柳笑着摇头:“你这招'以退为进',可真够绝的。“
米凡望着报告上的签名,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别扭的助理,那个总在汇报时紧张得手心冒汗的年轻人。当时王侃侃递报告的手抖得像风中的树叶,振幅达 3.7厘米。“他只是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他将报告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就像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证明自己来过这个世界。“
零点的钟声敲响时,米王 1号航空母船的核电池接口处,王侃侃的手指悬在启动键上。指尖的汗液盐分含量 0.9%,刚好能导电又不会造成短路。米凡站在他身后,目光掠过全场——舒美丽的笑脸,父母的期待,刘柳的从容,王科的坚定,还有萨达姆和他的新娘,正紧紧握着彼此的手,握力 23.7牛顿,带着信任的温度。
“启动吧。“米凡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千钧之力,声波的频率 123赫兹,像宇宙的召唤。
王侃侃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按钮。
核电池启动的瞬间,能量波像金色的涟漪扩散开来,与航空母船的模型彩灯交相辉映。能量波的频率为 532纳米,呈现出温暖的绿色,这是安全启动的标志。王侃侃突然明白,米凡说的“椭圆的圆心是直线“,不仅是宇宙的原理,更是人与人的关系——看似对立的两端,终会在某个点交汇,形成和谐的整体,就像核电池的正负极,只有相互配合才能产生能量。
米凡看着能量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值,嘴角扬起一抹微笑。窗外,多重宇宙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像一幅等待被探索的画卷。而他们,带着地球的爱与智慧,正一步步走进这幅画里,成为新的风景。就像核电池释放的能量,终将融入宇宙的洪流,成为永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