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广城1(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七零不下乡:手握铁饭碗心不慌》最新章节。

詹春兰这个暑假,每天都泡在档案馆里,没有人像老师一样,每天来找她收“作业”,但她自己每天都在写总结,看了那些卷宗,学到了什么,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

与此同时,广城,范红英带着李秀秀两人提着行李下了火车。

刘秀秀把两个帆布包往站台上一放,抬手抹了把汗,冲身后的范红英咧嘴:“我的天呐,终于到了,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一直坐着,腿也会受不了!”

范红英靠在一旁的柱子上休息,天气太热,汗水把头发都打湿了,眼睛却亮得吓人——那是一双“总算到”的眼睛。

自从收到詹春兰的回信,她就迫不及待想要到广城来看看,终于熬到暑假,她带着李秀秀就来了。

两个女生虽然为了自己的梦想,一路从江城坐火车到广城,但对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没有打算凭借一腔孤勇到处闯荡,在出发前还是联系了詹春兰的朋友。

出站口,人潮像退潮的浪头,一层层往栅栏外涌。

栅栏尽头,有人举着一块硬纸板,上面用粗头毛笔写着:

“江城,范红英、李秀秀”

落款却画了一只圆滚滚的熊猫,像春兰手抄本里总爱画的记号。

举牌的是个寸头小伙子,一米七出头,白的确良衬衫塞在军绿裤里,脚上一双塑料凉鞋,正踮着脚张望。见她们走到跟前,立刻晃纸板,粤语口音的普通话拖得老长:“范小姐?李小姐?我系阿灿,春兰师姐叫我来的!”

两人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和学习,所以没有带多少东西,阿灿一手拎着一个包就大步流星往前走。

阿灿领她们穿过广场,路边停着一辆半旧“永久”改装的三轮,后斗铺竹席,席子上放着两瓶玻璃瓶汽水。他把行李往车斗一扔,回头冲两人挤眼:“专车,顶篷自己缝的,防晒!上车,我带去‘落脚点’,先冲凉,再饮凉茶,慢慢倾(聊)。”

范红英爬上车斗,风一吹,汗湿的衬衫贴在背上,却觉得比火车硬座舒坦百倍。她打量阿灿背影,小声问:“听春兰说,你跟她是在广交会上认识的?”

阿灿耳朵尖,头也不回地答:“对,她比我厉害,才大学就可以参与广交会,我是跟着单位去的,她在广交会上可帮了我们大忙!”

虽然已经跟别人讲了无数遍,再次提起,他依然有些激动:“我们厂是做小商品的,上次广交会上展出的是“圣诞瓷”小摆件——圣诞老人、雪橇、驯鹿,原本定价一套12件仅1.05美元,看的人挺多的,喜欢的也不少,却没什么人下订单。”

还是詹春兰提出直接以圣诞树搭建场景,还给我们画了设计草图,我们跟着她的设计图纸重新装饰摊位,刚摆好,就有人来下订单了,要不是产能跟不上,还能再接更多的。”

“她还帮我们参考了国际市场的价格,让我们重新定价,单价每件多了4美元,还教我们怎么跟外商介绍产品的特色,到现在,公司还讲她的事迹,她提出的建议,厂里面的大多数人都倒背如流。”

听到他人对于自家好姐妹的夸赞,两个小姑娘异常激动,比自己被别人夸奖还要高兴。

自家小姐妹在离开她们的日子里,不仅自己把自己养的很好,而且还做出了这么多的成绩。原本以为在报纸上看到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谁知道这不过是她的冰山一角,在看不见的地方,她依旧星光熠熠。

车子拐进一条栽满榕树的小巷,蝉鸣声声。阿灿在一栋白色的三层小楼前停下车,利落地帮她们把行李提上二楼。

房间虽然简单,但收拾得干净整洁。最让两个姑娘惊喜的是,窗台上摆着一盆茉莉花,清香扑鼻,桌上还放着一把崭新的电风扇。

"这是春兰师姐特意嘱咐的,"阿灿指着电风扇说,"她说你们从江城来,怕你们不习惯广城的夏天。"

范红英的眼眶微微发热。即便远在北京实习,詹春兰还是这样细心周到。

冲完凉,三人坐在巷口的凉茶铺里。李秀秀小口啜着苦涩的凉茶,忍不住皱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