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人员分配(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末世之开局我能召唤A10》最新章节。
这些“基石”人员对自己的信息了如指掌,配合度极高,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或疑问。
仿佛他们早已演练过无数次。
随着登记工作的进行,这批“基石”人员的构成和特点也逐渐清晰起来。
他们并非千篇一律的克隆人,而是有着鲜明个性和专业分工的个体。
【严谨的政务骨干——陈肃】
如前所述,陈肃被分配至鹏城。
在前往A3区的路上,他遇到了一名正在手忙脚乱地核对物资清单的本地上兵文员,对方似乎被几十个不同编号的帐篷配件搞糊涂了。
陈肃停下脚步,只扫了一眼清单和堆放的物资,便快速指出了几处明显的分类错误和数量偏差,并给出了更高效的点验方法,其逻辑之清晰、对物资编码规则之熟悉,让那名文员目瞪口呆。
陈肃并没有流露出任何得意,只是平静地说:“效率是重建的第一要务。”随后便继续走向自己的集合点。
【热血的年轻干部——苏婉】
苏婉,一个看起来只有二十三四岁的年轻女性,扎着利落的马尾,眼睛明亮有神,充满了干劲。
她的专业方向是宣传与文化动员。
在登记时,她就迫不及待地向文员询问当前新宁市和岭南地区的宣传重点和民众思想动态。
被分配至岭南省宣传厅后,在等候区,她已经开始在自己的战术平板(系统配发)上构思鼓舞人心的宣传标语和社区动员方案。
嘴里低声念叨着:“要让希望的声音,传遍每一个角落!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跟着林将军,跟着远征,才有未来!”
【沉稳的技术官僚——赵立国】
赵立国,一位四十多岁鬓角有些斑白的中年男性,气质沉稳,戴着一副无框眼镜。
他的专业是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管理。
在登记后,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安静等待,而是走到会展中心的巨大玻璃幕墙前,仔细观察着外面的广场布局和远处的城市轮廓,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出新宁市和鹏城市的地图与受损基础设施报告进行比较分析。
他对前来引导的士兵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通往鹏城的主要干道,哪一段的修复优先级最高?现有的工程机械保有量数据能否给我一份?”
【泼辣的后勤干将——孙丽】
孙丽,一位三十五六岁的女性,身材高挑,说话语速很快,带着一股风风火火的劲头。
她的专业是后勤调度与物资管理。
在分配时,系统将她留在了新宁市,加强总后勤部的力量。
她刚拿到分配令,就直奔接收点的临时仓库区,对正在分发物资的后勤士兵“指手画脚”:“这批单兵口粮的堆放不符合防潮规范!那边的医疗物资和食品怎么能混放?通道留这么窄,紧急情况下怎么快速转运?”
她雷厉风行地现场指挥调整,虽然语气严厉,但指出的问题却一针见血,让负责的军官在汗颜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其专业。
【沉默的司法利剑——郑毅】
郑毅,一个面容冷峻、惜字如金的男性。
他的专业方向是司法监察与纪律维护。
他被分配至新成立的安全与纪律检查委员会。
在整个登记和等待过程中,他几乎一言不发,只是用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冷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包括那些负责接待的本方人员的工作状态和言行。
他的存在,本身就带着一种无形的威慑。
有人不小心将一点水洒在了登记表上,他目光扫过,那人便下意识地打了个寒颤,赶紧擦拭干净。
这些性格各异、专业不同的“基石”人员,构成了这支庞大队伍的生动群像。
他们有的严谨,有的热血,有的沉稳,有的泼辣,有的冷峻……但唯一共同的是,当涉及到任务、纪律以及对林禹和“远征”系统的态度时,他们都表现出绝对不容置疑的忠诚与服从。
这种忠诚并非源于盲目的崇拜,而是仿佛深深烙印在他们的灵魂和职业本能之中,成为了他们存在的基石。
登记和分配工作持续了大半夜。
一万三千名“基石”人员,被高效地录入系统,并根据“远征”系统的宏观规划和各地急迫需求,被精确地分配往不同方向:
约百分之六十五,八千四百五十人,作为主力被立即投入岭南省主大陆。
这片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百废待兴的土地,是当前最优先的治理重心。
他们将从省一级的临时行政公署,到鹏城、穗州等重要地市的复兴管理委员会,再到关键县区的指挥所,全面填充行政管理岗位。
这些专员将携带统一的政策法规数据库和标准化工作流程,与先期抵达的军队、内卫部队无缝对接,迅速搭建起高效、统一的民政管理体系。
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彻底厘清人口底册(幸存者登记与甄别),建立公平且激励生产的物资配给与贡献点系统,组织恢复核心产业(如重点矿场、修复中的工厂、必要农业区)。
并依托“远征”网络的强大算力,维护基层秩序,确保林禹的意志和“远征”系统的规划,能够穿透层层阻碍,直达每一个重建中的社区。
约百分之十五,一千九百五十人,被紧急派往琼州岛。
在海军陆战旅已完成主要军事清剿、消除大规模威胁后,该岛因其相对完整的工农业基础、重要的战略位置和稳定的环境,已被确定为岭南省内仅次于主大陆的优先重建区。
这批“基石”人员将全面接管岛屿的行政、生产和防御组织工作,任务核心在于:快速激活岛上原有的农业(尤其是热带经济作物)、渔业、盐业及部分轻工业产能。
利用深水港优势,重启与新宁核心区的海上运输线。
并建立完善的岛屿防御与预警体系,将其打造为可靠的“海上粮仓”与面向未来的战略前进基地。
约百分之十,一千三百人,被加强至新宁核心区与稳定地带。
他们主要补充到总行政厅、后勤部、技术研发局等核心部门,以及天宾、桂柳等已初步稳定的工业城市的管理层
这不仅是为了增强这些地区本就相对完善的管理力量,更是为了实施重要的“轮换与提升”计划——部分长期奋战在一线忠诚可靠的本地干部将被替换下来。
进入相关培训机构进行系统性休整和深造,为未来管理更广阔疆域储备高级人才。
剩余的约百分之十,一千三百人,则被派往正在开拓和巩固的西部特别军事区。
这片区域军事行动仍是主流,但民事管理已提上日程。
这批“基石”人员将在司令刘念远和参谋长周启明的统一领导下,与军事指挥系统紧密配合。
在双鱼县及后续收复的灵左市据点,建立军地结合的过渡管理机构,负责幸存者安置,资源调配,与周边势力初步接触等事务,将军事胜利转化为持久的控制和稳定后方。
所有分配指令都通过“远征”系统直接下发到每个人的终端,他们将在指定时间,乘坐安排好的车辆,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黎明的曙光再次降临新宁市时,会展中心广场上的大巴车已经大部分空置,正有序驶离。
而完成了登记的“基石”人员,也按照分配,分批登上前往不同方向的军车车队。
他们沉默地到来,又沉默地离去,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初始动静不大,却注定要在这片末世的水面上,激起深远而巨大的涟漪。
林禹在指挥中心,通过“远征”系统实时传输的监控画面和数据分析,全程目睹了接收过程。
他看着那一张张平静而坚定的面孔,看着他们高效融入体系的流程,看着他们被迅速分配到各个急需的岗位上。
【“基石”部队接收完毕。全员忠诚度恒定锁定。行政效率模组加载中……预计岭南地区基层行政效率将在72小时内提升300%,秩序度提升150%,资源调配准确率提升200%。】
远征系统提示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林禹缓缓呼出一口气,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稍稍放松。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真正拥有了将军事胜利转化为持久统治,并向着更宏大目标迈进的坚实基础。
这支名为“基石”的队伍,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他们将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用绝对的忠诚和卓越的专业能力,编织成一张覆盖统治区的、坚不可摧的秩序之网,成为林禹实现文明复兴蓝图最可靠的执行者。
此时南部文明的战车,在拥有了无坚不摧的矛之后,如今也铸就了守护与建设的坚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