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巩固西部(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末世之开局我能召唤A10》最新章节。
确认无重大劣迹且身体健康者,被分批登记造册,暂时安置在双鱼县及周边新设立的、条件相对较好的临时安置营。
在安置营,他们再次接受更详细的身体检查、心理评估和技能登记,所有数据实时录入“远征”系统。
随后,由内卫部队的专用运输车队,在武装装甲车的护卫下,沿着已修复的公路,后送至新宁市。
在新宁市庞大且高度组织化的接收中心,这些历经磨难的幸存者将进入统一的净化程序,接受基础的教育灌输、思想引导和技能培训,然后根据“远征”系统的统筹规划,被精准分配到各个急需人手的岗位,如三班倒的工厂、集体化的农场、各个建设兵团,或者对于其中身体素质和政治审查达标者,邀请加入军队。
他们从混乱无序、朝不保夕的幸存者,迅速转变为新秩序下有保障、有纪律、但也必须服从分配的“人力资源”,开始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生活。
西部山区的战略价值,远不止于肃清了匪患和整合了人口。
其地下蕴藏的丰富矿产资源,才是“远征”系统宏大规划中至关重要、能够直接转化为工业实力的硬通货。
在军事清剿行动尚未完全结束时,一支由新宁市派出的、由资深矿物专家、地质工程师、经验丰富的机械操作员和维修技师组成的先遣技术团队,就已经在工兵分队和精锐护卫部队的掩护下,直奔几处已探明储量丰富、易于初期开发的重要矿脉。
主要是用于钢铁生产的优质铁矿和石灰石矿,以及一些对精密制造至关重要的稀有金属矿。
这些矿区在末世初期大多因社会崩溃而废弃,设施破败,车辆锈蚀,但基础设施的骨架尚存。
技术团队的首要任务,是全面评估矿区受损情况,利用“远征”系统的模拟能力制定最优修复和开采方案。
紧接着,大批被甄别出来的劳动改造犯人被武装押解至矿区,成为了重建工作的绝对主力。
他们在工兵和技术人员的指挥与监督下,冒着塌方风险清理堵塞的矿洞,修复巨大的破碎机和振动筛选设备,平整内部道路和装卸平台。
同时,从新宁市和桂柳市工业库存中调拨的专用采矿机械,大型液压挖掘机、巨型矿用自卸卡车、潜孔钻机的零部件,通过重型运输车队,源源不断运抵矿区。
技术工人带领着劳改犯人和部分招募的、有采矿经验的本地幸存者,日夜不停地组装、调试这些沉睡已久的钢铁巨兽。
与此同时工兵部队在此阶段取得了一项关键成就:他们沿着通往主要矿区的路线,紧急修复并成功延伸了从新宁市核电站输出的高压电网。
巨大的电缆塔在一些险峻地段不得不依靠直升机吊运安装基塔和线路,但“远征”系统提供的精确工程规划、资源调配和风险模拟,使得这项在旧时代也堪称艰巨的任务得以高效、安全地推进。
当电网成功接通,合闸的瞬间,矿区的所有设备,从轰鸣的巨型破碎机到遍布矿区的照明系统,都获得了来自新宁市那近乎奇迹的核子反应堆的、源源不断稳定且充沛的电力支持。
这使得矿区可以立即实行三班倒的连续作业,生产效率远超旧时代依赖不稳定柴油发电机的水平,为整个“新-天-桂”轴线提供了稳定的原料输入。
为了更高效地将海量矿石运出,转化为工业血液,一条连接主要矿区与桂柳市方向的专用铁路支线的修复工作也同步启动。
这条铁路在末世前就已存在,但多年废弃且部分路段被山体滑坡或人为破坏。
工兵和劳改大队优先清理了铁轨沿线的障碍,修复了被炸毁的桥梁和涵洞,更换了腐朽的枕木和受损的铁轨。
从新宁市铁路工厂修复的、加装了装甲和自卫武器的火车头和多节重型侧翻矿斗车,开始在这条重新贯通的钢铁动脉上试运行,随后转入满载运输。
“远征”系统作为超级协调中枢,如同一个无形的大脑,深度介入并掌控着每一个环节。
它实时监控着矿区的生产数据(矿石品位、瞬时开采量、设备运行状态、能耗)、铁路网络的运输调度(车皮调配、路径优化)、桂柳市钢铁厂及天宾市冶炼厂的需求量变化,以及整个电网的实时负荷分配。
任何环节出现微小瓶颈或需求波动,系统都能在秒级时间内做出预测和调整,确保从矿石开采到工业成品的整个链条,如同精密钟表般高效、协同运行。
重兵把守的矿区,秩序森严,气氛凝重。
驻守的部队不仅负责防御山区中可能出现的零星丧尸、变异体或流寇,更重要的任务是维持内部秩序,保证生产效率,同时震慑和监督庞大的劳改人员。
高耸的了望塔、刺眼的探照灯、不间断巡逻的士兵和无人机,以及明确无误、严厉无情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措施,确保了这片能够创造巨大价值的土地,不会再次陷入混乱与无序。
很快,一列列满载着优质铁矿石和稀有矿石的重型列车,鸣响着穿透群山的汽笛,沿着修复的铁路,昼夜不停地驶向工业中心桂柳市,同时,从新宁、天宾方向运来的粮食、弹药、工业配件等物资也通过这条铁路反馈至西部军区。
这些来自西部的“工业食粮”,注入桂柳市那些重新点燃的、经过技术改造的高炉,化作了炙热奔流的铁水,进而变成优质的钢材、精密的机器、以及扞卫秩序的枪炮,有力地支撑着“新-天-桂”轴线的工业血脉,强化着文明复兴的钢铁脊梁。
就在西部特别军事区的初步行动以多维手段高效肃清主要匪患、系统化整合人口、迅速重启关键矿业取得了超出总参谋部预期的圆满成功。
此战不仅彻底达成了巩固战略后方、获取宝贵资源的初始目的,更将三城的实际控制区域和影响力向西稳健地推进了上百公里,充分展现了在新秩序和“远征”系统整合下,强大的力量投送、精准打击和秩序重建能力。
总参谋部对刘念远、周启明及其麾下部队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予以全军通令嘉奖。
为了巩固这一意义重大的战略成果,并为下一步更宏大的战略图景打下坚实基础,一项大规模的增兵与装备加强计划迅速出炉。
两千名完成了基础训练、接受了充分思想教育的新兵,携带着大量的连排级迫击炮、无后坐力炮、重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以及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等支援与压制火器,从新宁市和天宾市的训练营出发,组成整齐的行军队列,浩浩荡荡开赴双鱼县。
同时抵达的,还有一个连的轮式装甲运兵车和装甲侦察车和轻型坦克,以及数量可观的、用于侦察、监视、火力引导甚至进行自杀式攻击的各型无人机。
这批新生力量的到来,极大地增强了西部特区的常规作战兵力、火力强度和战场感知能力,使得刘念远有足够的资本在牢牢控制现有区域、保障矿区与交通线绝对安全的同时,有能力执行更具野心的下一步任务。
他们的首要新目标,被清晰地指向了一百多公里外,位于更西方、靠近旧时代边境的灵左市。
灵左市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通往曾经东南亚地区的陆路咽喉要道之一。
控制灵左,就意味着获得了一个极其宝贵的战略前进基地,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支点。
一份标注着“绝密”字样的战略规划草案,已经由总参谋部下属的战略研究室拟定,并摆在了林禹和周岳的案头。
草案的标题明确而富有野心。
《关于以灵左市为战略支点,未来向东南亚地区进行战略侦察、资源勘探与影响力投射的初步构想》。
西部特别军事区的成功建立和迅速巩固,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一个简单的后方资源区。
它更像是一支已经搭在弦上、蓄势待发的锋利箭矢,而箭矢,已经隐隐对准了那片广袤、神秘、同样在末世灾难中沉沦,但必然也蕴藏着无数未知风险、失落科技、幸存势力与宝贵资源的南方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