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前往新宁市区(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末世之开局我能召唤A10》最新章节。

办公室内重归寂静。

林禹与周禹又就总参谋部近期工作重点、部队轮换整训计划、以及新宁市外围安全区扩展的优先方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

周禹清晰地记录下林禹的每一项指示。

随后的十几天里,林禹并未立即返回新宁市核心区,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学院基地。

这里既是军事指挥中枢,也暂时成为了整个新政权的权力核心。

他需要利用这段时间,亲自坐镇,确保总参谋部这座新搭建的战争与决策机器能够顺畅地运转。

日子在繁忙的军情事务中流逝。

每日,来自新宁市内外、周边侦察小队、乃至通过“远征”系统初步分析的更遥远区域的简报,如同血液般汇入学院心脏,经由总参谋部的初步筛选和处理,最终呈送到林禹的案头。

他需要审阅部队调动方案、批阅物资配给计划、听取各重建部门进展汇报,并就一些突发的、需要最高决策层定夺的事件做出指示。

总参谋部的搭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框架虽已由林禹定下,但人员的充实、部门的协调、权责的明晰、与原有军事指挥体系的磨合,无不充斥着细节与挑战。

周禹展现出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但许多关键节点的拍板,仍需林禹亲自定夺。

这十几天,林禹仿佛又回到了末世初期那种高强度连轴转的状态,只是面对的敌人从无形的丧尸,变成了更加复杂的组织建构、资源分配和人心统筹。

他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与远征机系统终端屏幕上流动的数据墙壁上悬挂的巨幅地图为伴。

当总参谋部的核心架构基本稳固,主要工作流程得以建立,日常军情事务能够由周禹领导下的参谋团队有效处理后,林禹终于得以稍稍喘息。

也正在此时,由总参谋部与新宁市委联合拟定的《关于最高指挥官林禹同志视察新宁市核心区及主持召开市委扩大会议的行进计划与安保方案》正式提交到了林禹手上。

这份方案厚达二十余页,详尽规划了从学院基地到新宁市核心区市委办公厅的路线、车队编成、安保等级、沿途布置、欢迎仪式安排以及会议流程。

显然,总参谋部和市委都希望将林禹的这次重返,塑造成一次展示新秩序、凝聚人心、彰显权威的重要政治活动。

林禹在灯下仔细翻阅着方案。

路线选择了多条主干道,以最大化展示重建成果。

安保级别定为最高,动用了内卫部队、黑色精英警备队。

欢迎人群的组织由市委负责,强调自愿。

甚至还包括了空军战机编队低空通场致敬的环节。

他拿起笔,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修改:简化了部分过于繁琐的仪式性流程,强调沿途安保既要万无一失也不能过度扰民,对欢迎人群的规模和组织方式提出了更务实的要求,避免过度消耗人力物力。”

最终,他在方案的最后一页,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林禹”。这两个字,如今代表着新宁市的最高意志。

次日清晨,八点整。

学院基地主楼前广场,车队已准备就绪。

核心是六辆同一型号、经过重度改装的黑色防弹轿车。

它们车身线条硬朗,钢板加厚,车窗玻璃是复合多层防弹材质,底盘也针对可能的爆炸物袭击进行了强化。

最引人注目的是,每一辆车的前保险杠上方,车灯之间的位置,都牢牢固定着两面鲜艳的红旗。

旗帜在微风中轻轻拂动。

这六辆车呈一条直线排列。

在它们周围,是负责近距离护卫的摩托车队。

骑手们身着黑色作战服,腰间配枪,背后插着短冲锋枪,摩托车轻便灵活,便于在车队周围穿梭警戒。

更外围,是负责外围警戒和反载具任务的车队。

车队最前方,是呈棱形队形展开的11辆摩托车,作为尖兵开路。

车队末尾,则是6辆轮式步兵战车,这些战车经过改装,加装了额外的装甲和通讯天线,每辆车内部搭载着一个满编的黑色精英警备队精英小队,他们是最后的防线,也是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突击力量。

整个车队组合,犹如一支钢铁刺猬,兼具了机动性防护力和强大的火力输出能力。

林禹在周岳以及几名核心警卫的陪同下,走出了主楼。

他今日换上了一套笔挺的将官常服,肩章上的将星在晨光下闪烁,虽然没有过多的装饰,但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没有过多言语,在警卫拉开中间一辆黑色轿车的车门后,俯身坐了进去。

周禹则坐进了紧随其后的一辆车。

随着指挥频道一声令下,庞大的车队开始缓缓启动,引擎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

开路的摩托车棱形队形如利刃般刺出,主干车队紧随其后,殿后的轮式步战车沉稳地压住阵脚。

车队驶出学院基地大门,沿着早已规划好的路线,向新宁市核心区进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按照林禹审定的方案,在车队计划经过的道路,内卫部队早已实施了临时交通管制。

关键路口设置了路障和警戒哨,两侧建筑物的制高点也布置了狙击手和观察员。

但管制并非完全封闭,在确保安全的距离外,允许市民在指定区域观望。

驶入市区,变化的景象开始透过深色车窗映入林禹眼帘。

道路明显经过了清理和初步修缮,虽然依旧能看到修补的痕迹和远处未及清理的废墟,但主干道已经畅通。

更引人注目的是,道路两侧的路灯灯杆上,整齐地悬挂着一面面红旗,有些是崭新的,有些则明显是从废墟中寻回仔细清洗过的,它们连成一片红色的海洋,在风中猎猎作响,赋予这座死寂过久的城市一种前所未有的昂扬气息。

很快,车队遇到了由新宁市委组织的欢迎人群。

他们站在管制线后指定的安全区域内,男女老少皆有,衣着虽然朴素,但面容收拾得干净,眼中闪烁着激动、好奇与期盼的光芒。

当车队经过时,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林将军万岁!”

“新宁市万岁!”

“重建委员会万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