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希望之城(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末世之开局我能召唤A10》最新章节。
相比于世界的混乱与战争,此时的新宁市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就在眼前。
新宁市,这座曾经被死亡和绝望笼罩的城市,如今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节奏和面貌,从疮痍中顽强复苏。
驱动这一切的,不仅仅是幸存者的汗水,更是那套名为“远征”的人工智能系统,它已如同空气般渗透到城市重建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首先打破周边区域死寂的,是新宁市建立的大功率广播信号。
经过精心调试的频道,昼夜不停地向周边城镇、乡村乃至更遥远的山区发送着充满希望的电波。
“这里是新宁市人民复兴委员会广播电台!重复,这里是新宁市!我们已初步建立安全区,拥有稳定的秩序、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和公平的劳动机会!所有愿意遵守法律、参与劳动的幸存者,均可在此获得庇护与新生。广播将持续提供前来新宁市的安全路线指引与注意事项……”
这声音,对于在荒野中挣扎求存、几乎放弃希望的零星幸存者而言,不啻于天籁。
他们从藏身的地窖、废弃的村庄、偏远的山洞中走出,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循着广播指引的方向,向着新宁市跋涉。
对于这些涌入的“新鲜血液”,新宁市早已建立起一套成熟且严格的接收流程。
所有抵达外围检查站的幸存者,首先要经过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的初步健康筛查和基本信息登记。
随后,他们被送往位于城市边缘、由旧仓库区改建的隔离观察区,进行为期七天的隔离。
期间,医疗人员会进行更详细的体检,确保没有携带致命病毒或处于感染潜伏期。
同时,内卫部队的政审人员会与他们进行谈话,了解其过去数月的经历,初步判断其背景和心性。
隔离期满且通过审核者,才能正式进入新宁市。
他们会被分配到一个临时的居住单位(通常是清理修缮后的居民楼房间),并领取基本的生活物资。
他们的个人信息、技能特长被详细录入“远征”系统,汇入那个庞大的数字档案库。
这套流程虽然严格,甚至有些冰冷,但高效且必要。
它确保了新宁市内部的安全与稳定,避免了混乱和潜在风险的输入。
幸存者们或许会感到些许不适,但相比外界朝不保夕的恐惧,这种有章可循的秩序感,反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短短三个月,已有数万名幸存者通过这种方式加入新宁市,为城市的重建注入了急需的劳动力。
在“远征”AI的统筹下,新宁市内的生活呈现出一种高效而有序的图景。
大部分幸存者被集中安置在几个条件相对较好、易于管理的片区。住房分配由“远征”系统根据家庭人口、贡献点等因素统一安排,虽然拥挤,但确保了基本的遮风避雨。
每个成年人都被期望参与劳动,换取贡献点。
系统确保了最低生活保障即使暂时无法劳动(如老人、病人、幼儿的监护人),也能获得维持基本生存的配给,但这仅能保证“活着”。
要想获得更好的食物、衣物、日用品,甚至改善居住条件(如换取更大的房间、额外的被褥),就必须努力工作赚取更多贡献点。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得到了最彻底的贯彻。
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工作岗位:废墟清理、建筑修缮、道路施工、农田耕种、工厂生产、物资运输、医疗卫生、教育培训、行政管理……“远征”系统根据每个人的技能、体力状况和城市需求,分派最适合的工作任务。
工作表现由基层管理员(通常是“退役”士兵或经过考核的公职人员)记录,并输入系统。
系统内置的算法会综合工作量、工作强度、技术难度、完成质量等因素,自动计算每日或每周的贡献点。
这套算法尤为智能的一点在于,它能够有效识别“磨洋工”和“吃大锅饭”的行为。
通过对比同类型岗位的平均工作效率、工作时长、资源消耗等数据,系统能迅速标记出异常低效的个人或小组,并进行预警。
基层管理员会对此进行核实,如果是态度问题,会进行教育、警告乃至扣除贡献点的处罚。
如果确实是能力或客观原因,则会调整工作岗位或提供培训。
这种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劳动积极性,避免了平均主义带来的惰性,形成了“多劳者多得,勤劳者致富”的良性循环。
在严格的配给制之外,新宁市还诞生了一丝令人惊喜的活力一个由“远征”系统搭建和监管的线上交易市场。
人们可以将自己通过劳动获得的、超出个人即时需求的配给品(如节省下来的食物、富余的衣物),或者利用闲暇时间制作的手工艺品、修复的小物件,甚至是一些不涉及机密的实用信息、技能服务,在市场上挂牌交易。
交易媒介可以是贡献点,也可以是以物易物。
系统负责审核商品合法性(严禁交易武器、违禁品、来路不明的物资)、确保交易安全、解决小额纠纷。
这个小小的市场,不仅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调剂了单调的生活,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创造力和积极性,成为计划分配经济的有益补充。
面对大量涌入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幸存者,以及重建工作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新宁市高度重视培训与教育。
各种工人组织、行业小组在政府的鼓励和指导下,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老技工、工程师、农艺师、医生等拥有一技之长的人被组织起来,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建筑工培训班、机械操作与维修班、电工速成班、农作物种植技术班、基础医疗护理班、行政管理基础班等等。
这些培训班理论结合实际,周期短,见效快,旨在快速培养合格的产业工人和基层公务人员。
同时,针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体系也开始恢复。
在条件有限的临时校舍里,教师们(主要是原教育系统人员和有志于此的幸存者)开始重新教授语文、数学、基础科学、历史以及非常重要的生产劳动技能和生存知识。
虽然教材简陋,设施缺乏,但这标志着文明传承的火种在新宁市重新点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