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安置区(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末世之开局我能召唤A10》最新章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管理压力陡增。

旅长林禹召见了参谋长周岳和几位负责后勤、政工的干部。

“情况大家都看到了。人越来越多,不能光靠我们的人来管理日常琐事。我们需要他们自己组织起来。”

林禹指着收容区的平面图,“按照计划,在幸存者中推动成立‘自治管理委员会’。”

很快,通过各仓库片区推举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一个由十二人组成的临时自治委员会初步成立。

成员包括一位前镇政府的基层干部、一位小学老师、一位农机站技术员、一位餐馆老板、几位看起来正直肯干的普通工人和农民,还有一位备受尊敬的老医生。

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是反映民意、协助管理、分配物资。

他们负责将幸存者的需求(如某区域需要更多御寒物资、有人生病需要特殊照顾、家庭失散询问等)汇总上报给军方管理层,同时也负责协助分发食物、维持区内卫生、组织简单劳动等。

然而,所有关键决策权——食品配给标准、安全规定、人员调动、资源分配——依然牢牢掌握在旅指挥部手中。

委员会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军队提供了保护和基础生存资料,自然也掌握着最高权力。这一点,从一开始就清晰无误。

“各尽所能”:动员所有人

正如林禹所说,“现在情况不允许有人无所事事”。

在基本生存需求得到保障、委员会初步运转后,更重要的阶段开始了:全面动员可用人力。

除却年幼的儿童、需要哺乳的母亲以及确实因年老伤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之外,所有幸存者都被要求参加工作

旅指挥部发布了明确的公告:

“新宁基地提供庇护与食物,但重建秩序与文明需要每个人的力量。为确保集体生存与发展,所有有劳动能力者,均需根据自身情况参与工作。拒不服从此项规定者,将削减其配给。”

一场大规模的人力资源筛查与分配迅速展开。

专业技能登记: 之前登记的信息被快速检索。医生、护士、机械师、电工、水暖工、厨师、司机、农技人员、通信技术员……所有拥有专业技能的人被首先筛选出来,直接补充进入后勤保障营、医疗队、工兵部队的对应部门,立刻开始工作。

大量没有特殊技能的青壮年,被编组成不同的劳动大队。

在工兵指导下,加固收容区设施,修建更完善的厕所、淋浴间,参与基地外围防御工事的修筑(挖掘壕沟、设置路障等)。

或负责收容区的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协助厨房工作、搬运分发物资。

部分年轻、身体条件较好、经过初步政治审核的男性,被组织起来,进行最基本的军事训练——队列、体能、武器熟悉(甚至只是木棍)、纪律教育。

他们并非立即成为战士,而是作为预备力量和民兵培养。

甚至有一些胆大心细的志愿者,在经过简单培训后,组成小队,在武装士兵的保护下,前往前线附近,为正在执行清剿和巡逻任务的部队提供热食、饮水补给和简单的装备维护服务。

孩子们则被组织起来,由那位小学老师和几位有文化的幸存者负责,在相对安全的区域内进行简单的学习和活动。

整个收容区,乃至整个新宁基地,仿佛一台突然获得大量燃料的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空气中不再只有硝烟味和腐败味,更增添了泥土翻新的气息、食堂飘来的炊烟、以及劳动时号子声。虽然每个人都很疲惫,食物依然定量配给,但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开始在这些劫后余生的人们眼中慢慢点燃。

旅长林禹站在指挥塔上,不仅能看见远方哨点的灯火和直升机的航灯,也能看见收容区内忙碌的人影和新建工地上飘扬的旗帜。

他的部队解决了眼前的威胁,现在又获得了宝贵的人力补充。

这些幸存者,不再是纯粹的救助对象,他们正在快速转变为重建文明、扩大控制区、应对未来挑战的力量。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新宁农业学院的方向,这一次,他手下能调动的资源更加充实了。

“通知各营主官和部门负责人,明早召开作战会议。”林禹对身后的通讯员说道,“目标,新宁农业学院。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充分利用新局面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