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组队(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从72年知青开始》最新章节。
“狗儿,跟我回家吃饭。”
“我不去。”
“师父的话都不听了?放心,有我在,你爹不打你。你要是实在不想干农活儿,就跟我进城去。师父有别的活让你干。”
“真的?!”狗儿的眼睛一亮,不过他很快就摇了摇头,“不行,我奶奶身子骨弱,我不想让她多操心。我还是待在家里吧。”
苏淮听了孙宪成的话,忍不住想笑,他上手拍了拍狗儿的后脑勺儿,像小时候拍他一样。
“傻小子,还不错,知道心疼你奶奶。可是你想过没有?你天天让你爹娘操心,地里的活啥都不干,你奶奶心里就好受?你都快成了村里的二流子了,你奶奶的脸上有光?傻孩子,跟我回家,先吃饭,吃完饭我有正事儿和你们说。”
“啥正事儿?能挣大钱不?”
“挣大钱?狗儿,你是怎么想起来的。今天师父正式问问你,你有什么本事来挣大钱?你识多少字?你会干什么活儿?你哪样活干得比别人好?”
听到师父的几连问,狗儿原本还兴奋的脸蛋儿,渐渐失去了光泽。
“师父也不要你现在就回答我,咱们先回家,你自己好好琢磨琢磨。走了。”苏淮话说完,又拍了一下狗儿的后脑勺。
狗儿这回没再犟嘴,低着头,乖乖地跟在苏淮身后,朝着家里走去。
苏淮跨进院门,就看到满院子的人都在说着家常,面前的筷子没有一个人动。包括小孩子们,一个个看着面前的饭菜,吞咽着口水,可偏偏没有嚷着闹着要吃。
“大舅,你们先吃呀,还等我干什么。”
“大淮,话可不能这么说。你来舅舅家里,你是外甥是客,哪有有等你的道理。狗儿,赶紧坐你师父身边,给你师父倒酒。”孙守山看到大孙子回来了,他虽然语气平静,但眼睛里还是带着心疼。他生怕孩子饿着,安排他赶紧坐下。
苏淮回来了,满院子的人才吃吃喝喝起来。
酒喝得差不多了,孙守山才问到苏淮的来意。
苏淮也没有客气,他先给舅舅和两位表哥一人发了一支烟,然后自己也点上一支,吐了口烟圈之后,他才慢慢讲道:
“大舅,我就是过来看看你们农闲的时候有没有空。毕竟庄户上的事情,我不太清楚。”
“有空,咋能没有空。现在可不比过去喽。过去一到农闲的时候,大队上也不让人闲着,不是去挖沟,就是去抬土。现在虽说也有挖大沟这样的活,但比过去少多喽。以前只有大冬天的时候,天寒地冻的,人才能闲下来。现在只要把自家地里的活干完,你想咋耍就咋耍。”
孙守山抽着烟,一边想着,一边回答着苏淮的话。
“大舅,换句话说,只要把庄稼种下地,剩下伺弄庄稼的活儿,您和我两个嫂子也能干完,是不是这样?”苏淮表达了一下自己理解的意思。
“差不多。过去干活,都是在地里磨洋工。其实哪有那么多活干。大淮,听你话里的意思,你想让你两个表哥……”孙守山的反应还算快,他听出来外甥的意思了。
“嗯。”苏淮点了一下头,然后才讲明今天的来意,“你外甥媳妇的干爹,帮着找了盖楼的活。我就想着让我两个表哥,还有狗儿,农闲的时候去工地上学手艺。垒墙的活是手艺,扎钢筋也是手艺,浇水泥更是手艺。我想让他们在工地上好好学学,然后过两年自己组织一个施工队儿。反正这十里八村都是亲戚套亲戚的,找人干活还是比较好找的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淮,你说的是真的?”孙守山、孙统万、孙统本这爷仨,可以说是异口同声。他们不敢相信这么好的事儿,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今年年初,隔壁村就有一个人,他亲戚在城里给他找了一个盖楼的活儿,那可是三栋七层高的楼,据说一天能挣一块半嘞。可惜自己家跟人家不太熟悉,没能混进去挣上几个钱。
“大舅,大哥,二哥,你们是知道我的,我从来不说没有把握的话。今天我专门过来,就是因为这事有把握。今天我不回去了,晚上我再做两桌子的菜,把那几个舅舅,还有表哥、表弟们都叫过来。我想这是挣钱的好事儿,还得让咱们自己家人来干。”
“好,好,大淮,舅信你,咱们就这么说定了。”孙守山一拍自己的大腿,万分赞同自己的外甥。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这先开始,就是让大家去工地上学手艺。谁能学会啥,以后就领头干啥。要是学不会,就只能跟在后面干小工。这挣钱多和少,全凭自己的本事。到时候挣钱比别人少,可不能懒我头上。”
“那不能够。你那几个舅心眼都不坏,也都听我的。回头晚上这话我来说。”外甥帮了自己家,孙守山自然要照应着自己的外甥。
“还有一件事儿,狗儿我明天就带走。我看他也不乐意在家里待着,就让他跟着我跑跑。要是他能学会,以后就让他领头,带着大家伙儿一起干活。毕竟有些事情我不方便出面,这里面有人情,怕别人说闲话。”
听了苏淮这话,孙家人更加高兴了。他们知道,这是苏淮在给狗儿指另外一条路。
“大淮,你这个当表叔当师父的,对狗儿真是没话说。可是狗儿也真是不争气,想想我就想抽他。狗儿,你师父既然说了,再教你一门手艺,给你指条好的活路,你这回可得好好听他话,跟着他好好学。”
孙守山眼里带着殷切,又交待了这个长孙两句。
他心里也知道,自己这个长孙算是废了,谁的话都不听,什么事都不愿意干。可他还是希望孩子能回心转意,好好学门手艺,将来能过上好日子。
孙宪成没有应爷爷的话,他只是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奶奶。当看到奶奶抹着眼泪,自己的娘咬着嘴唇冲着他不停地点头。他这才回头说道:
“爷,我听我师父的。”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捶在孙家人心头,好像把悬着的心,打落回原来的位置。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
“狗儿,爹啥都不说你了,你也长大了。你好好跟着你师父学吧。嗨……”孙统万长叹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他就这么一个儿子,等以后闺女出嫁了之后,这个家还得落在儿子身上,他很希望狗儿能好起来。
但是失望多了,他的心伤过太多回,他想相信这回是真的,但他又不敢相信狗儿能说话算数。
心里的这七上八下,只有当过爹的人才能明白。
————
晚上,苏淮的另外几个堂舅,也带着儿子们来到孙守山家。
孙守山另外又多叫来几房关系还不错的四服、五服兄弟。因为中午他听苏淮说完十来栋楼之后,他知道苏淮用的人不少。
吃喝之间,苏淮把话讲得很清楚,这些当舅的,除了感谢就没有二话,一个个让儿子敬着苏淮酒。
苏淮的草台班子,算是初步有了着落。
孙家人,就是苏淮最后的底气。他们是最简单的劳动力,也是最任劳任怨的亲人。自己要想在建筑这一行吃碗饭,就必须靠着他们来起家。
至于到最后会是什么样?苏淮也做过最坏的打算。但他知道,只要自己舍得钱,亲戚就还是亲戚,没人能骂自己不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