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几何的沙盘(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与你共赴河山》最新章节。

深秋的寒意被紧闭的窗户隔绝在外,陆铮狭小的房间里却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硝烟味。台灯昏黄的光晕固执地圈出一方战场,战场的主角是摊开在行军床小桌上的《几何》课本、几支削得尖尖的铅笔、一块橡皮,以及一个用旧木板和钉子粗糙钉成的、巴掌大小的简易“沙盘”。

陆铮靠坐在行军床上,右臂悬在“沙盘”上方,手指间夹着一根削尖的铅笔,眉头紧锁,如同面对着一场艰难的攻坚战役。他受伤的左臂被厚重的石膏牢牢禁锢在胸前,悬吊的布带勒在脖颈上,带来持续的压迫感和闷热。每一次试图集中精神思考复杂的几何证明题时,石膏内部闷热的灼烧感、骨骼深处隐隐的抽痛、以及脖颈被布带勒紧的窒息感,就像无数只细小的、顽强的敌人,不断袭扰着他意志的防线。

汗水浸湿了他额角的碎发,顺着紧绷的下颌线滑落,滴落在摊开的书页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湿痕。他烦躁地用右手手背抹了一把汗,目光死死地盯着习题册上那道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辅助线该加在哪里?角边角?边角边?脑子里明明有概念,但那些定理、公式在石膏带来的持续不适感面前,变得混乱而难以捕捉。

“废物……”父亲那冰冷的字眼,如同阴魂不散的幽灵,总在他思维最凝滞、身体最难受的时刻悄然浮现。他猛地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试图将那声音驱逐出去,却只吸入了更多带着药味和石膏粉尘的沉闷空气。三个月……脑子长进……谈何容易!他感觉自己就像被困在这具笨重躯壳里的囚徒,连思维都被这该死的石膏禁锢了!

轻轻的敲门声响起,带着熟悉的、小心翼翼的节奏。

陆铮没有回应,只是烦躁地将铅笔重重戳在“沙盘”粗糙的木板上,发出“笃”的一声闷响。

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沈念薇的身影闪了进来,手里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搪瓷缸。她一眼就看到了陆铮紧锁的眉头、额角的汗珠,以及被他戳在“沙盘”上、几乎要折断的铅笔尖。小桌上那本《几何》课本,也被他烦躁地推到了一边。

“陆铮哥,”沈念薇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她将搪瓷缸放在小桌一角,“周阿姨熬的红糖姜茶,说驱寒暖身,对伤口恢复也好。”她看了一眼被冷落的几何课本和陆铮阴沉的脸色,“……题……很难吗?”

陆铮依旧偏着头,目光落在灰白的墙壁上,声音带着压抑的沙哑和拒人千里的冰冷:“不用你管。”

沈念薇的心被刺了一下,但她没有退缩。她默默走到小桌边,目光扫过那道被陆铮放弃的几何题。题目并不算超纲,但需要巧妙的辅助线构造。她拿起被陆铮推开的课本,又看了看那个被他当成发泄工具的简陋“沙盘”——那是她昨天灵机一动,用废弃的木板和钉子给他做的,本意是让他能更直观地理解空间几何。

她拿起一支新的铅笔,没有看陆铮,只是轻声说:“这道题……其实可以这样想。”她一边说,一边用铅笔尖在那个小小的木头“沙盘”上,极其仔细地、清晰地划出一条辅助线。“你看,如果我们在这里,连接AD和BC的中点,构成一条中位线……”

她的声音清亮而柔和,像山涧流淌的溪水,带着一种抚平烦躁的魔力。铅笔尖在粗糙的木板上划过,发出细微的沙沙声,留下清晰而准确的线条。昏黄的灯光下,她微微低着头,乌黑的麻花辫垂在胸前,侧脸线条专注而沉静。

陆铮的身体依旧僵硬,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那小小的“沙盘”吸引了过去。沈念薇划出的那条线,仿佛瞬间劈开了他脑海中混沌的迷雾!那些混乱的定理和概念,如同被无形的线串联起来,豁然贯通!

“然后,利用中位线定理,EF的长度等于AB的一半,而且平行于AB……”沈念薇继续说着,手指灵活地在“沙盘”上移动、标注,“再看角……这里,利用对顶角相等……还有这个内错角……”她的讲解清晰、简洁,没有多余的废话,每一步都精准地指向证明的核心。

陆铮的目光紧紧追随着沈念薇的铅笔尖,看着她在那方寸之地的木板上,如同运筹帷幄的将军,用清晰的线条和简洁的标注,将一道看似复杂的几何题抽丝剥茧,构建出一个清晰明了的逻辑堡垒。她专注的神情,在昏黄的灯光下,仿佛自带一层柔光,驱散了房间里的阴霾。

“所以,根据边角边定理,△AEF ≌ △CDF。”沈念薇落下最后一笔,在“沙盘”上画下一个代表全等的符号,抬起头,看向陆铮,眼神清澈而带着询问,“这样……对吗?”

陆铮没有立刻回答。他依旧沉浸在刚才那场简洁而有力的思维风暴中。沈念薇的讲解,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题目的伪装,露出了内在的、清晰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她利用那个简陋的“沙盘”,将抽象的空间关系具象化地呈现在他眼前,完美地弥补了他因无法抬手画图而带来的巨大障碍!

他沉默着,伸出右手,拿起被自己戳在“沙盘”上的那支铅笔。动作有些笨拙,但目标明确。他学着沈念薇的样子,用铅笔尖,在“沙盘”上,沿着她刚才划出的辅助线,小心翼翼地、一笔一划地,重新描摹了一遍。然后,他尝试着,在旁边的空白处,用他有些生硬的笔迹,写下证明的步骤。

铅笔在粗糙的木板上移动,发出沙沙的声响,不再烦躁,而是带着一种探索的专注。汗水依旧从他的额角渗出,左肩的闷痛和脖颈的勒紧感依旧存在,但此刻,它们仿佛被隔绝在了另一个世界。他的全部心神,都凝聚在笔尖与木板的触碰上,凝聚在构建那个逻辑堡垒的过程中。

沈念薇安静地站在一旁,没有再出声打扰。她看着陆铮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看着他眼中重新燃起那种熟悉的、属于思考时的锐利光芒,看着他因为专注而微微抿起的唇线。她的唇角,不由自主地、极其轻微地向上弯起一个柔和的弧度。她拿起那个搪瓷缸,轻轻吹了吹热气,放在陆铮右手边最容易拿到的位置。

时间在沙沙的笔触声和昏黄的灯光里静静流淌。陆铮沉浸在几何的世界里,用笨拙却异常专注的方式,在“沙盘”上重建着证明的路径。沈念薇则坐在床边的旧椅子上,拿出自己的作业本,安静地写着什么。房间里不再有令人窒息的沉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带着沙沙声响的静谧,像初春的细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不知过了多久,陆铮终于停下了笔。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看着“沙盘”上自己完成的证明过程——线条虽然不如沈念薇的流畅优美,逻辑标注也有些潦草,但每一步都清晰可辨,最终指向了那个正确的结论。

一股微弱的、却无比真实的成就感,如同破土而出的嫩芽,悄然钻破了他心头绝望的冻土。他抬起头,目光撞上了沈念薇正静静望着他的眼神。那眼神里没有炫耀,没有怜悯,只有一种纯粹的、为他感到高兴的清澈笑意。

“做出来了?”沈念薇轻声问。

陆铮没有回答,只是极其轻微地点了一下头。动作幅度很小,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肯定。

沈念薇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些,像初绽的梨花。她站起身,拿起那个已经温热的搪瓷缸,递到陆铮面前:“喝点姜茶吧,都快凉了。”

这一次,陆铮没有再抗拒。他伸出右手,接过那个沉甸甸的、带着暖意的搪瓷缸。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沈念薇微凉的手指,两人都微微一怔。

陆铮低下头,看着缸口氤氲的热气,又看了看小桌上那个布满铅笔划痕、承载了他第一次“胜利”的简陋木头“沙盘”。沙盘虽小,却像一个缩微的战场,让他用另一种方式,找回了掌控感和方向感。

他捧起搪瓷缸,喝了一口温热的、带着辛辣甜味的姜茶。热流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身体里的一丝寒意,也仿佛融化了心湖上的一小块坚冰。

窗外的夜色浓重,寒风呼啸。但在这方被昏黄灯光笼罩的小小天地里,在几何线条构筑的逻辑堡垒旁,在红糖姜茶的氤氲热气中,沉重的石膏似乎不再仅仅是冰冷的禁锢。它成了一道沉默的背景,衬托着沙盘上的笔痕,映照着少年眼中重新燃起的、如同星辰般执拗的光芒。沈念薇安静地坐在一旁,像一座温柔的灯塔,在知识的海洋里,为他照亮着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