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暂时安宁(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嫡子风云录》最新章节。

李浩站在朝堂之上,看着李世民愤怒的面容和大臣们交头接耳的模样,心中明白,这场斗争还远未结束。他深吸一口气,暗暗发誓,无论李建成如何应对,自己都要坚守到底,彻底洗清冤屈。而此时,在荣王府的李建成,还不知朝堂上已风云突变,一场更大的风暴,正悄然向他袭来。

李世民怒发冲冠,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喝道:“李建成如此行径,实在是有辱皇室尊严,朕定要彻查到底,绝不姑息!”说罢,他目光转向李浩,眼中的怒火稍稍平息,流露出一丝赞许:“李浩,此次你能找到关键证人,证明自己的清白,足见你对朕的忠心,以及你的聪慧与坚韧。”

李浩赶忙跪地叩谢:“陛下圣明,草民自幼承蒙陛下与皇后娘娘的恩泽,一心只为大唐的兴盛,绝不容奸人污蔑。”

朝堂上的大臣们听闻此言,纷纷对李浩投来刮目相看的目光。有的大臣低声议论:“没想到这李浩竟能绝地反击,看来之前是我们小瞧他了。”“是啊,能在李建成的重重陷害下自证清白,此子日后不可小觑。”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与对质,李建成买通侍卫诬陷李浩的罪行被坐实。李世民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对李建成的势力进行全面彻查,李建成在朝中的诸多党羽一时间人人自危。而李浩,终于成功洗清了冤屈。

尘埃落定后,李浩并未因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他深知,大唐面临的内忧外患并未解决,自己肩上的担子依然沉重。于是,他继续专注于自己一直推进的项目——旨在改善民生、增强国力的一系列改革举措。

在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大力支持下,项目进展得十分顺利。房玄龄凭借其卓越的政务处理能力,为项目疏通了诸多行政上的阻碍;杜如晦则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为项目的发展方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他们来到项目所在地,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匠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木材的切割声、锤子的敲击声、人们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屑香气,阳光洒在工人们满是汗水的脸上,折射出一道道光芒。

李浩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他与房玄龄、杜如晦一同穿梭在工地间,不时停下脚步,与工匠们交流,询问工程进度和遇到的困难。房玄龄指着一处正在搭建的建筑说:“李公子,此处若是按照原计划建造,恐会影响后续的排水,我认为可以稍作修改。” 李浩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思索片刻后点头道:“房大人所言极是,就按您的想法调整。” 杜如晦在一旁补充道:“如此一来,不仅排水问题解决了,还能节省一些材料,可谓一举两得。”

与此同时,民间百姓对李浩的赞誉之声也越来越高。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传颂着李浩如何不畏强权,揭露李建成的阴谋,为自己洗刷冤屈,以及他为大唐百姓所做的诸多实事。

在热闹的集市上,一位卖菜的大娘笑着对旁人说:“你们知道吗?那位李浩公子可真是个大好人,听说他一直在努力为咱们老百姓谋福祉,搞的那个项目啊,以后肯定能让咱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旁边一位书生模样的人接过话茬:“是啊,李公子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品德高尚,实乃我大唐之栋梁。”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茶馆里,也是一片对李浩的赞扬声。一位老者品了口茶,缓缓说道:“想当初,李公子被诬陷,我还为他捏了把汗呢,没想到他竟能逆风翻盘,还一心想着咱们老百姓,这样的人不多见了。” “没错没错,希望李公子能继续为大唐效力,让咱们的大唐越来越昌盛。” 周围的茶客们附和道。

随着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百姓从中受益。农田的灌溉得到了改善,收成增加;道路变得更加宽敞平坦,交通便利;商业也愈发繁荣,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李浩的名字,在民间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称赞。

在这一片赞誉声中,李浩的生活似乎迎来了暂时的安宁。他每日穿梭于朝堂与项目之间,虽忙碌却充实。然而,这种安宁的表象下,实则暗流涌动。

李建成在被彻查后,表面上被限制了行动,但其在暗中仍有一些残余势力。他在荣王府的密室中,与几个心腹密谋着下一步的计划。李建成面色阴沉,眼中闪烁着怨毒的光芒:“李浩,他坏我好事,我定不会让他好过。你们几个,给我想办法,一定要找到机会,让他身败名裂。” 一个心腹小心翼翼地说:“主公,如今陛下对您盯得紧,我们行事需万分谨慎,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李建成冷哼一声:“我不管,我不能就这么算了,你们尽快去办,我要让他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而此时的李浩,虽察觉到可能会有潜在的危险,但他坚信,只要自己一心为公,为大唐的繁荣努力,就无所畏惧。他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中,与房玄龄、杜如晦一起,为大唐的未来描绘着美好的蓝图。只是,他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悄然降临。

在看似平静的夜晚,月光洒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李浩站在府邸的庭院中,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思索着项目的下一步计划。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意,他不禁裹紧了身上的披风。他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一切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