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名声入朝堂(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嫡子风云录》最新章节。

李浩和老夫子静静地站在院中,警惕地注视着院门方向。马蹄声越来越近,李浩的手不自觉地握住了腰间的佩剑。然而,当马蹄声到院门前却并未停下,而是渐渐远去。李浩长舒一口气,与老夫子对视一眼,两人都明白,这样的紧张氛围或许只是开始。李浩整理了一下衣衫,说道:“夫子,我这便出发去拜访其他富商,无论如何,项目不能就此停滞。”说罢,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了小院。

接下来的几日,李浩穿梭于各个富商府邸之间。每到一处,他都耐心地向富商们阐述自己项目的前景与优势,试图说服他们加入合作。然而,现实却如同一堵冰冷的高墙,横亘在他面前。

在拜访一位颇具实力的周姓富商时,李浩刚一开口,周富商便皱起眉头,连连摆手:“李公子,不是周某不给你面子,只是如今市场竞争激烈,你这项目虽听起来不错,但风险着实不小,周某实在不敢贸然参与。”李浩心中一沉,但仍面带微笑,详细地分析着市场趋势以及应对竞争的策略,试图打消周富商的顾虑。可周富商只是敷衍地听着,眼神中满是犹豫与拒绝。最终,李浩无奈地起身告辞,离开时,他感受到周富商那如释重负的目光,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失落。

又一日,李浩来到了孙富商的府上。孙富商倒是热情地接待了他,可当谈及合作事宜,孙富商却话锋一转:“李公子,你在民间的名声倒是响亮,解决了不少民生问题。但你也知道,商场如战场,我这生意做得谨慎,听闻你最近麻烦不少,我实在担心会牵连到我。”李浩心中明白,这孙富商是忌惮李建成的势力,害怕与自己合作会引火烧身。他试图解释自己有应对之策,可孙富商只是顾左右而言他,最终,合作之事也只能不了了之。

在李浩努力争取合作的同时,老夫子也在暗中调查神秘人的身份。他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拜访各路江湖人士,探寻着每一个可能的线索。然而,神秘人仿佛刻意隐藏了自己的踪迹,留下的线索模糊而复杂。老夫子在一间不起眼的茶馆中,与一位江湖老者交谈。老者回忆起一些模糊的传闻,似乎在多年前,有一位剑术高超的神秘人物,曾在江湖中掀起一阵波澜,但后来却突然销声匿迹。老夫子心中一动,觉得这或许与神秘人有关,可当他进一步追问时,老者却也说不出更多细节,只知道那神秘人物似乎与某个神秘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夫子眉头紧皱,这些线索如同乱麻,让他一时难以理清头绪。

尽管遭遇诸多挫折,李浩并未放弃。他深知,项目的成功不仅关乎自己的抱负,更关系到许多人的生计。在又一次被拒绝后,李浩站在街头,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默默思索着新的办法。阳光洒在他身上,他的身影显得有些孤独,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

与此同时,在朝堂之上,李浩的名字正被大臣们热烈地讨论着。

早朝时分,大臣们分列两旁,气氛严肃而庄重。一位身着朝服,面容清瘦的大臣率先出列,拱手说道:“陛下,臣近日听闻,民间有一青年才俊,名唤李浩。此人虽出身不明,但在民间解决了诸多民生问题,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实乃难得的人才,陛下应加以重用,为我大唐效力。”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一阵议论。另一位身材魁梧的大臣站了出来,反驳道:“陛下,不可。这李浩出身不明,来历不清,万一有什么居心叵测之处,恐会对我大唐江山造成威胁。怎能仅凭一些传闻,就轻易提拔他?”

两位大臣各执一词,朝堂上顿时分成了两派。支持李浩的大臣们列举着他在民间的种种功绩,称赞他的才华与能力,认为他是大唐崛起的希望;而反对的大臣们则紧紧抓住他出身不明这一点,质疑他的动机,担心他会扰乱朝堂秩序。双方争论不休,声音此起彼伏。

“陛下,李浩在民间兴修水利,改良农耕技术,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粮食产量大增,此等功绩,不可忽视。”

“哼,这些不过是表面功夫,谁知道他背后有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陛下,用人当不拘一格,若因出身而错失人才,实乃我大唐之损失。”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草率,需谨慎考虑。”

大臣们的争论声在朝堂上回荡,久久不绝。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他并未立刻表态,而是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权衡着利弊。

而远在民间的李浩,对此事一无所知。他依旧奔波在寻求合作的道路上,每一次的拒绝都如同重重的一拳,打在他身上,但他却咬着牙,继续前行。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在他身后,是一串坚定而执着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