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公式墙上的永恒答案(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告白指令请签收》最新章节。

手机还亮着,那张图表上的曲线静静延伸到“now”,最后一笔标记是“她说‘你在,就稳’”。我盯着那行字,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滑了一下,想关掉页面,却又停住。

江逾白的文档没退出,右下角的时间显示他刚刚修改过文件。我点开更新记录,发现他在图表下方加了一行新内容:

“当x=回声最久的走廊,f(x)收敛于真相。”

我的心跳慢了半拍。

这不是数学题,是线索。

我合上电脑,起身时顺手把水杯往旁边推了推。刚才喝了一半的温水晃了晃,杯壁留下一道斜斜的水痕。我没多看,抓起外套就往外走。

教学楼西翼的旧走廊我知道。那地方空置多年,墙皮有些剥落,地面铺着老式灰瓷砖,脚步踩上去会有轻微的回音。学生偶尔去那里背书、演算,甚至写情话,久而久之,整面墙贴满了粉笔和马克笔写下的公式、符号、名字缩写。

我走得不快,但也没停。拐过三道弯,推开那扇半掩的铁门时,风从尽头的窗户灌进来,吹得墙上几张草稿纸边缘微微翻动。

我站在门口,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字迹。

有三角函数推导,有物理模型简图,还有人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心形,里面写着“Y=Z forever”。我视线一寸寸往下移,忽然注意到角落一行红色笔迹——

“设心动频率为f(x),当x=林溪时,f(x)→∞”

笔迹熟悉得让我呼吸一滞。

这是他写的。右倾十五度,等号两边留空刚好一指宽,是他一贯的习惯。

我走近几步,顺着这行公式向下看,发现有一道箭头从末尾引出,指向下方一块被擦干净的墙面。那里原本应该也有字,但现在只剩下空白。

箭头末端写着:“终极答案不在墙上,在你脚下三步。”

我低头,往前走了三步,鞋尖碰到了地砖接缝处的一点金属反光。蹲下身拨开缝隙里的灰尘,一把很小的铜钥匙露了出来,缠着半截泛黄的纸条。

“通往答案的门,只为你开过一次。”

我捏着钥匙站起来,掌心有点出汗。

旧资料室在走廊尽头,门框上方挂着块木牌,漆面裂了缝,“资料室”三个字只剩下一撇一捺还能辨认。锁孔锈得很深,我试了两次才把钥匙插进去,用力一拧。

“咔。”

抽屉弹开的声音很轻,却像敲在我耳膜上。

里面只有一本笔记本,牛皮封面已经磨得起毛边,没有名字,只有右下角用铅笔写了编号“#07”。

我把它拿出来,翻开第一页。

“《非公开参考解答集》”

字迹是他独有的清峻风格,一笔一划都透着耐心。

再往后翻,我呼吸渐渐变浅。

每一页都是我的错题整理——高数期中考试第三大题积分区间错误,模电实验报告里信号增益计算偏差,就连大二那场因紧张答串页导致逻辑混乱的线性代数卷子,也都被重新拆解、标注、补全步骤。

他连我写错的草稿都收着。

翻到最后几页,纸张明显新了些,墨迹也更清晰。最新一页几乎空白,中央只有一行字:

“问题:如何让林溪相信我爱你?”

“答案:证明 f(林溪) = 我的余生。”

落款日期是七年前的五月二十日。

那天我记得。

我打碎了他的咖啡杯,在实验室门口结结巴巴说了三遍“对不起”,他蹲下来一片片捡碎片,最后说“没事”。

原来那天,他就已经开始写这个答案了。

我喉咙发紧,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纸页边缘。这本子太重了,像是装下了七年里所有我没看见的瞬间。

身后传来脚步声。

我没有回头,但知道是谁。

他站在我背后两步远的地方,没说话,也没靠近。

我终于转过身。

“为什么……要从那时候就开始记我?”声音有点抖,我自己都听出来了。

他看着我,忽然笑了下,眼神很软。

“因为那天你摔了杯子,蹲在地上一句道歉说了三遍。”他顿了顿,“我就想,这么笨的女孩,以后谁来替她善后?”

我没吭声,眼眶却热了一下。

他往前走我盯着文档里那张图表,指尖停在屏幕最末端的坐标点上。

他说“林溪 = 唯一常量”,不是比喻,不是修辞,而是他七年来的运算规则。

我忽然想追上去,看看这个答案,是从哪一刻开始写下的。

关掉页面后,我抓起外套走出宿舍。夜风不冷,但吹得人清醒。教学楼西翼那面旧墙在我脑子里浮现出来——空旷走廊,脚步声来回碰撞,墙上写满公式、涂鸦和不知真假的情话。那是学生自发形成的“解题角”,谁有难题就往上写,有人路过看懂了,顺手写下推导过程。

可我知道,江逾白不会随便把什么留在这儿。

但如果真是他留的线索,一定会藏得极巧,只有我能认出来。

我沿着熟悉的小路走过去,楼道灯一格一格亮着,照出长长的影子。推开西翼走廊的门时,铁锁发出轻微的咔哒声。这里早已不用,只留下一面斑驳的墙,密密麻麻全是粉笔字迹,层层叠叠,像被反复覆盖的记忆。

我站在门口,目光缓缓扫过墙面。

很多公式已经模糊,有些被新写的覆盖,有些是恶作剧式的乱写。我闭了闭眼,想起他写字的样子——右手微斜,等号左右一定留出相同的空隙,连括号都规整得像是打印出来的。

我一点点找。

终于,在墙角靠近地面的位置,看到一行用红笔写的推导:

“设心动频率为f(x),当x=林溪时,f(x)→∞”

笔迹熟悉。

这不是第一次见了。

上次是在餐盘边缘,他用番茄酱画出的曲线图,也是这句。

我蹲下身,手指轻轻抚过那行字。还没来得及细看,发现下面有一道箭头,指向一块被刻意擦干净的区域。

那里只写了一句话:

“终极答案不在墙上,在你脚下三步。”

心跳猛地快了一拍。

我站起身,向前走了三步,低头看向脚边的地砖缝隙。

一把很小的钥匙卡在里面,缠着一张纸条:“通往答案的门,只为你开过一次。”

钥匙冰凉,握在掌心却发烫。

我立刻转身离开走廊,穿过两段楼梯,来到老教学楼一层尽头的旧资料室。门锈迹斑斑,锁孔积灰,但我记得——这间屋子早就没人用了,当年系里清理档案时,把一些过期讲义和试卷封存在里面,后来干脆上了锁。

我将钥匙插进锁孔。

转不动。

试了几次,才听见“咔”的一声轻响。

门开了。

屋内没有灯,只有窗外透进来的微光。我摸索着打开手机照明,光束扫过一排排落灰的柜子。中央是一张木桌,上面堆着几摞泛黄的习题册。

角落有个抽屉,铜把手比其他都新。

我走过去拉开。

一本牛皮封面的笔记本静静躺在里面。

封面上写着几个字:《非公开参考解答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