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证据链:匿名信的字体密码(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告白指令请签收》最新章节。

我盯着手机屏幕,鉴定中心的自动回复还停留在眼前。那条消息像一块石头压在胸口,沉得让我喘不过气。母亲走了,留下一张纸条、一个破塑料袋和一把来历不明的紫砂壶。可我知道,真正留下的,是她走进这栋房子时那份沉默的勇气。

我没有回江逾白的消息,也没有起身离开客厅。我只是低头看着自己的手,然后慢慢打开邮箱,把那封匿名举报信重新调了出来。

打印出来的时候,纸张刚从打印机滚出,边缘还有些微热。我把文件夹夹好,转身走出别墅侧门,穿过校园小径,直奔物理实验楼。

实验室里灯亮着,通风橱旁堆着几瓶试剂,电脑屏幕上Origin程序还在运行上次的数据曲线。我插上U盘,上传匿名信扫描件,又从学校档案库里调出了苏倩倩上学期提交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综述》PDF。

两份文档并排打开,我连接显微成像仪,将“的”字局部放大到三千倍。屏幕上的曲线一点点清晰起来——宝盖头右肩有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下沉弧度,像是书写者习惯性地顿了一下笔。

我的心跳快了一拍。

我切换到苏倩倩的论文,在相同位置放大。同样的字,同样的结构,连那个细微的下沉角度都一致。不是字体库的问题,也不是打印机偏差,这是个人书写习惯在电子排版中残留的痕迹。

我又换了几个常用词比对,“是”“也”“了”,每一个字的笔画衔接处都有相似的停顿节奏。这不是巧合,是长期形成的打字肌肉记忆。

我截下对比图,标注参数,保存进加密文件夹。手指有点发抖,但不是因为害怕,而是终于抓住了实证的感觉。

走出实验楼时天已经黑了,路灯一盏盏亮起,照在石板路上,影子被拉得很长。我抱着U盘往江逾白宿舍楼走,脚步比来时稳得多。

刷卡进入大楼,电梯直达顶层。门开的一瞬间,他正背对着门口坐在书桌前,三块屏幕同时亮着。

左边是字体特征提取软件,界面显示一组波形分析图;中间滚动的是知乎网页,一篇署名“苏倩倩”的长文正在加载评论区;右边则是一页扫描文档——我一眼就认出来,那是我高三在校报发表的散文原稿。

我站在门口没动。

他听见声音转过头,看到是我,眼神没什么波动,像是早就知道我会来。

“你查她?”我问。

他点头,“也在排除其他可能。”

“所以你也发现了‘的’字问题?”

“不止这个。”他站起身,顺手端起桌上的水杯走到饮水机旁续水,“她的标点缩进有固定偏好,句末常用全角空格,段落首行缩进两个字符但偶尔会多敲一次空格。这些细节和匿名信完全匹配。”

我走近几步,把U盘插进USB口,打开刚才保存的显微对比图。“误差小于0.03毫米,同一个模板的概率低于千分之一。”

他看了一眼,轻声说:“我知道你会找到。”

我没有回应这句话,目光落在他还没关闭的知乎页面上。他不仅收集了苏倩倩近两年的所有公开文字,还做了时间线梳理,标记出她情绪波动较大的几篇发布时间——恰好都在我和江逾白被传绯闻前后。

原来他一直在等证据,而不是冲动反击。

“你现在打算怎么办?”我问。

“看你想怎么处理。”他靠在桌边,语气平静,“可以交给学校纪律委员会,也可以通过技术报告澄清谣言。但一旦公开,就会牵扯更多人。”

我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对比图,忽然意识到一件事:“你为什么还要对照我的文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