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帝后同心(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最新章节。

栖梧宫的书房,窗明几净。秋日的阳光透过细密的竹帘,洒落一地斑驳的金影。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墨香与药草特有的清苦气息。紫檀木大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被小心地挪开一角,取而代之的是一卷卷摊开的医书图谱、各地呈报的疫症纪要,以及几封墨迹未干的信函。

林晚夕身着素雅的月白云锦宫装,乌发松松绾起,只簪了一支温润的羊脂白玉簪。她眉宇间仍有挥之不去的倦色,封后大典的喧嚣与产后的虚弱尚未完全褪去,但那双眸子,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亮、沉静,如同淬炼过的寒星。此刻,她正凝神细阅一份来自南境边陲的急报,秀气的眉峰微微蹙起。

“娘娘,” 心腹宫女青禾轻手轻脚地奉上一盏温热的参茶,声音压得极低,“您刚出月子,太医嘱咐要多歇息,这些劳神的事……”

林晚夕的目光并未离开手中的文书,只是轻轻摆了摆手,示意无妨。“南境三郡,入秋后湿热不退,瘴疠又起。奏报上说,百姓苦不堪言,医者束手,已有蔓延之势。” 她的指尖划过纸上“死者枕藉”几个字,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人命关天,片刻也耽误不得。”

她提笔蘸墨,在另一张素笺上飞快地书写着。字迹清逸却透着一股韧劲,条理清晰地列出数条应对之策:即刻从太医院选派精于瘟病、熟知南境瘴气的太医,携带足量避秽解毒药材,星夜驰援;命当地官员开仓放粮,确保灾民基本饮食,隔离病患,清理水源;同时,调拨内库银钱,紧急采购所需药材……

“青禾,” 林晚夕将写好的笺纸递过去,“速将此信交予沈昭大人,请他转呈陛下御览,并请陛下旨意,即刻施行。”

“是,娘娘。” 青禾接过信笺,不敢怠慢,匆匆而去。

林晚夕的目光重新落回案上。她拿起一本厚厚的《千金方衍义》,这是她耗费心血,组织太医院数位精通医术又文笔晓畅的医官,将孙思邈《千金方》中晦涩的古文和深奥的医理,结合西凉本土常见病症与草药,进行注解、释义、简化而成的实用手册。书页边缘,是她密密麻麻的朱批小字,或是疑问,或是补充,或是标注某地曾用过的有效偏方。

这仅仅是她“医典入世”计划的一角。她知道,真正的改变,需要触及更深、更顽固的壁垒。

---

太医院正堂,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须发皆白、身着深绯官袍的太医院院判陈济仁,端坐在上首紫檀木太师椅上,脸色沉得像暴风雨前的天色。他面前摊开的,正是皇后林晚夕亲批、皇帝萧承烨用朱砂御笔圈阅的诏令副本。上面清晰地写着:遴选各地良医,不论出身门第,唯才是举,充实太医院及地方医署;设立“惠民药局”,由内库及地方税赋共同支应,专为贫苦百姓施药诊病;推广《千金方衍义》等通俗医书,鼓励各地兴办医馆,教授生徒。

堂下两侧,坐着太医院一众品级较高的御医、吏目。个个正襟危坐,面色各异。有的眼神闪烁,透着不安;有的眉头紧锁,隐含不满;也有一两个年轻些的,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胡闹!简直是胡闹!” 陈济仁枯瘦的手指重重敲在诏令上,声音因愤怒而微微发颤,“太医院是什么地方?那是侍奉天颜、为皇室宗亲诊脉问疾的圣洁之地!岂是那些乡野草泽、不知根底的江湖游医能随意踏足的?这……这成何体统!置祖宗法度于何地!”

他越说越激动,花白的胡子都跟着抖动:“还有这‘惠民药局’!朝廷税赋,乃国之根本,岂能如此靡费于那些……那些蝼蚁般的贱民身上?医道精深,自有其传承规矩,岂能随意刊印散播,让贩夫走卒都能妄议岐黄?长此以往,医道尊严何在?我辈御医颜面何存?”

陈济仁的咆哮在寂静的正堂里回荡,带着一种行将就木的顽固与傲慢。他代表了太医院乃至整个西凉传统医界最保守、最排外的力量,视医术为家传秘宝、晋身之阶,绝不容许“下等人”染指,更无法容忍皇权对这块“自留地”的强行介入。

“院判大人息怒。” 一个四十多岁、面相精明的御医小心翼翼地开口,他是陈济仁的心腹,也是保守派的中坚,“皇后娘娘……毕竟初掌宫闱,心系黎庶本是仁德,只是……恐怕对医道传承之艰难,对太医院维系之不易,尚欠些体察。我等身为臣子,自当……委婉谏言才是。”

“体察?她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体察!” 陈济仁怒不可遏,口不择言,“仗着诞育皇子皇女,便妄议朝政,把手伸到太医院来了!还有陛下……” 他提到皇帝,声音下意识地压低了些,但怨气不减,“竟也由着她……”

“院判大人慎言!” 旁边一位年纪稍轻、气质沉稳些的御医连忙提醒,他姓吴,在太医院中素以医术精湛、为人正直着称,“皇后娘娘此举,意在普惠万民,减少疫病流毒,此乃大善。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本不分贵贱。下官以为,遴选良医充实地方,推广实用医书,确能解百姓燃眉之急。”

“吴太医!” 陈济仁锐利的目光如刀子般剜过去,带着毫不掩饰的警告,“你莫不是被那几本粗浅的‘衍义’迷了心窍?忘了自己的身份?太医院的脸面,就是被你这样的想法败光的!”

吴太医脸色微变,但并未退缩,只是拱手道:“下官只知,医者本分,在于救人。若因循守旧,坐视百姓疾苦而不思变通,才是真正有负圣恩,有违医道初心!”

“你!” 陈济仁气得脸色发青,正要发作。

“好了!” 一个略显沙哑却透着威严的声音响起,坐在陈济仁下首、一直闭目养神的副院判孙仲景缓缓睁开眼。他资历比陈济仁稍浅,但医术威望极高,在太医院中颇有影响力。“吵吵嚷嚷,成何体统!陛下御笔朱批,诏令已下,便是国策!我等身为臣子,食君之禄,唯有遵旨而行!至于其中利弊,日后自有分晓。当务之急,是商议如何遴选良医,如何设立药局,如何将《衍义》推行下去,务求实效,不负陛下与皇后娘娘所托!”

孙仲景的话,既点明了皇权不可违逆的现实,又给众人铺了个台阶,更巧妙地将执行的责任压了下来。陈济仁张了张嘴,看着孙仲景平静却不容置疑的眼神,又扫过堂下心思各异的众人,终究是把更激烈的言辞咽了回去,只是从鼻孔里重重哼了一声,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一场无声的硝烟在太医院正堂弥漫开来。皇后的新政,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下,是盘根错节的利益与根深蒂固的偏见,在暗流汹涌中角力。

---

紫宸殿西暖阁。

这里不似正殿那般空旷威严,布置得更为雅致舒适。巨大的紫檀木书案上,奏书整齐地码放着。萧承烨未着龙袍,只穿了一身玄青色常服,领口袖口绣着暗金色的夔龙纹,更衬得他身姿挺拔,气质冷峻。他正执朱笔,在一份吏部关于考核地方官员的奏疏上批阅,神情专注而淡漠。

沈昭如同最沉默的影子,侍立在书案一侧的阴影里,银灰面具遮挡了一切表情。

林晚夕在宫人的引导下步入暖阁。她换了一身更为庄重的绯红色织金凤纹宫装,发髻高绾,簪着象征皇后身份的九尾凤钗,步态沉稳,气度雍容。只是眼底深处,那份洞悉世事的清冷与不易察觉的疲惫,并未被华服所掩盖。

“臣妾参见陛下。” 她依礼下拜,声音清越。

“皇后不必多礼。” 萧承烨并未抬头,朱笔在奏疏上划过最后一笔,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放下笔,这才抬起眼帘,目光落在林晚夕身上。那目光深邃依旧,如同寒潭,平静地审视着她,仿佛在评估一件价值连城却又暗藏玄机的珍宝。“栖梧宫事务繁杂,皇儿幼小,皇后还抽空过来,想必有要事?”

林晚夕起身,迎着萧承烨审视的目光,神色坦然。她示意青禾将带来的几卷文书和一本崭新的《千金方衍义》样书呈上。“陛下日理万机,臣妾本不该打扰。只是医改之事,推行伊始,便遇阻滞。太医院内,阻力甚大,尤以陈院判为首,对遴选良医、广设药局、刊行医书之事,抵触强烈,言辞……颇为不敬。” 她的话语点到即止,却清晰地将矛盾的核心摆在了萧承烨面前。

萧承烨的目光扫过她带来的文书,最后落在那本装帧朴实的《千金方衍义》上,指尖在封面上摩挲了一下。他并未去看那些关于太医院争议的记录,仿佛那些陈腐的反对声浪,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不值一提。

“陈济仁?” 萧承烨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平淡得像在谈论一件无关紧要的旧物,“三朝老臣,医术……守成有余。他背后,是盘踞在太医院和地方药行几十年的那些‘世家’。” 他端起手边的青玉茶盏,呷了一口,动作优雅从容。“他们视医道为禁脔,视百姓为草芥。皇后此举,是断了他们的财路,破了他们的规矩。”

他放下茶盏,目光重新聚焦在林晚夕脸上,那审视中似乎多了一丝极淡的、近乎于探究的兴味。“皇后觉得,当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