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开源节流——盐铁与贸易的萌芽(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道末求存:我在玄幻世界搞基建》最新章节。

随着据点的稳定发展,一些之前被生存压力掩盖的问题逐渐浮现。

最突出的问题是 盐和 铁。

盐是生命必需品,长期缺盐会导致乏力、浮肿。他们之前依靠偶尔从宗门带来的那点微薄补给和动物血液补充,但远远不够。铁则是制作和维修工具、武器的关键。那把缴获的鬼头刀和匕首是仅有的像样铁器,早已磨损严重,柴刀更是几乎报废。

坐等宗门一年一度的补给?且不说那点量够不够,时间上也等不起,而且宗门记不记得这回事都难说。

必须主动解决!

林凡召集众人开会。“盐和铁,不能等。我们必须自己想办法,或者……找人换。”

“自己想办法?”王伯苦笑,“云雾泽这地方,没听说有盐矿啊。铁就更别提了。”

“找人换?”小石眼睛一亮,“跟谁换?黑水坞的人不是跑了吗?”

“黑水坞跑了,但总还有别的聚集点,或者……行商?”林凡沉吟道,“宗门不管这里,但总有些胆大的散修或者商人,会穿梭于这些边缘地带,收购特产,贩卖必需品。”

这是他根据前世历史和这个世界的背景做出的推测。只要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场,哪怕是地下市场。

“那我们拿什么换?”阿苇问道,“我们除了点吃的,没什么值钱东西。”

这就是关键。他们必须拿出能吸引商人的“特产”。

林凡思路开阔起来:“我们的驱兽粉效果独特,应该有人需要。阿苇炮制的草药,还有我偶尔炼成的那些效果更好的金疮药,或许也是硬通货。还有……木耳、品质好的水芋头干、甚至我们做的肉干(如果狩猎有富余)。”

“另外,”林凡目光扫过工作间那些粗糙的工具,“我们能不能自己试着搞点‘土法炼铁’?”

这个想法很大胆。他们只知道附近有某种含铁的褐色石头(褐铁矿),但如何冶炼一无所知。

林凡凭着模糊的记忆,知道需要高温和还原环境。他决定尝试最原始的方法——造一个简易的土高炉(用耐火粘土和石头垒砌),用木炭做燃料和还原剂,鼓风则用兽皮做成风箱(小石和阿苇负责鼓风)。

这是一个浩大且失败率极高的工程。第一次点火,温度不够,石头没化。第二次,炉子炸了……第三次,终于出来了一小坨海绵状的、杂质极多的铁疙瘩,根本没法用。

林凡没有气馁,他知道这很难。他不断调整炉子结构、木炭和矿石的比例、鼓风速度。他甚至尝试在关键时刻,将自身的气导入炉火中,试图提升温度和稳定性。这极其消耗心神和气力,每次尝试都让他虚弱半天。

失败了很多次后,终于,他们得到了一小块勉强可以锻打的生铁!虽然品质极差,但意义重大!

王伯用这来之不易的一点铁,优先修复了鬼头刀和匕首的刃口,又打造了几根重要的铁钉和一把小凿子。

土法炼铁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无法作为常规手段,但证明了可行性,为未来留下了火种。

另一方面,林凡开始有意识地寻找贸易机会。他让小石在巡逻时,特别注意是否有陌生人的踪迹或遗留的标记。他也在一些可能被行人看到的地方,用石头摆出了一些奇怪的图案(类似简易的八卦符号),希望能被“懂行”的商人认出,理解为某种交易信号。

他还让阿苇和王伯仔细回忆,以前是否听说过附近有什么小型的集市或者流动商队的信息。

等待是煎熬的。盐罐日渐空虚,大家的体力明显有所下降。

转机发生在一个雾霭沉沉的下午。负责外围警戒的小石,带来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在东边靠近一条废弃小径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标记——几块石头摆成了一个圆圈,中间点着一小堆早已熄灭的篝火,旁边还插着一根羽毛。

“不像猎人或者樵夫的标记!”小石肯定地说。

林凡心中一动。这很可能就是某种行商或者散修留下的信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