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热爱:蚂蚁洞前的蹲守,是热爱的萌芽(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逆袭,太子爷跪求追妻路》最新章节。

九月的午后,风裹着桂香钻进小区的梧桐树影里。五岁的知雪蹲在单元门口的蚂蚁洞前,下巴搁在膝盖上,眼睛亮得像两颗小葡萄——一群蚂蚁正排着黑褐色的长队,扛着饼干渣往洞里搬,最前面的蚂蚁触角碰了碰后面的,像在说“跟上呀”。

“知雪,该回家吃饭了!”妈妈站在台阶上喊。

知雪头也不抬:“等一下!它们要把饼干渣搬完!”

系统提示音恰在此时响起:

【检测到宿主宝宝对“蚂蚁观察”产生持续兴趣,触发"热爱"系列任务。】

【任务一:理解“热爱”的含义——不是“玩一会儿”,是“想一直了解它、陪伴它”。】

【任务二:记录宝宝首次因“热爱”主动学习(如查资料、做记录)并分享的事件。】

【奖励:解锁"成长勋章——小热爱家",可定制热爱场景浮雕;家庭成员获得“热爱引导力+100”。】

第一次好奇:蚂蚁的“小世界”

知雪对蚂蚁的兴趣始于上周。那天她跟着奶奶去楼下喂流浪猫,蹲在台阶上时,看见蚂蚁们搬着猫粮碎屑,队伍整整齐齐的,像条黑色的小河。

“奶奶,蚂蚁要去哪里?”她拽着奶奶的衣角。

“回它们的家呀,”奶奶摸摸她的头,“蚂蚁的家在地底下,可大了,能住好多好多蚂蚁。”

“那…它们会不会迷路?”

“不会,”奶奶笑着说,“它们有‘小指南针’,能闻着味道回家。”

从那天起,知雪每天放学都要蹲在蚂蚁洞前,看半小时。她用小树枝轻轻拨蚂蚁,看它们绕着树枝爬回来;她把饼干渣放在洞口,看蚂蚁们“轰”地围过来搬;她甚至把妈妈的手机翻出“蚂蚁叫声”的音频,蹲在洞边放——可蚂蚁们根本没反应,还是该搬什么搬什么。

家庭热爱课:用“陪伴”滋养好奇

周末的早餐桌上,知雪举着画本喊:“妈妈!我画了蚂蚁洞!”

画纸上歪歪扭扭的黑圈,里面画了好多小蚂蚁,有的扛饼干,有的搬叶子。

赵晗意凑过来,眼睛亮了:“宝宝,你画得真像!要不要查绘本看看,真实的蚂蚁洞是什么样的?”

沈益晖立刻从书架上拿下《蚂蚁的家》:“这本书里有蚂蚁的地下宫殿,还有它们怎么照顾宝宝!”

奶奶翻出旧物盒:“我小时候也有个蚂蚁观察盒,是用玻璃罐做的,里面铺了泥土,我蹲在旁边看了整整一个夏天!”

那天下午,爸爸陪知雪在阳台做了个“蚂蚁观察盒”:找一个空的玻璃罐,装半罐潮湿的泥土,挖个小口子当“洞口”。知雪蹲在旁边,用小镊子夹了只蚂蚁放进去:“它会不会害怕?”

“不会,”爸爸说,“它会慢慢熟悉新家,说不定还会带小伙伴来!”

实践时刻:蚂蚁的“日记”,是热爱的证据

接下来的日子,知雪成了“蚂蚁研究员”:

每天早晨:蹲在观察盒前,记录蚂蚁的活动——“今天蚂蚁搬了面包屑,排了5只的队”“有一只蚂蚁受伤了,其他蚂蚁把它抬回洞”;

每天傍晚:给观察盒里的泥土喷点水,保持湿润:“蚂蚁喜欢潮湿的家”;

周末:去小区的梧桐树底下,对比“野生蚂蚁洞”和“观察盒蚂蚁”的不同——“野外的蚂蚁洞更大,有好多出口!”

她把观察到的都画在画本上,还贴了照片:有蚂蚁搬饼干的样子,有她给蚂蚁喷水的样子,有观察盒里的泥土特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