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同理心:小小心灵的震颤,是爱的共鸣(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逆袭,太子爷跪求追妻路》最新章节。

秋日的午后,阳光裹着桂香钻进客厅。五岁的知雪正蹲在地毯上搭积木城堡,旁边的朵朵抱着一只粉色兔子玩偶,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她的作品。

“知雪,能借我一块蓝色的积木吗?”朵朵凑过来,手指轻轻碰了碰知雪的积木堆。

知雪头也不抬:“不行!这是城堡的屋顶,少了它就不漂亮了!”

朵朵扁了扁嘴,抱着兔子玩偶坐到沙发角落,小声嘟囔:“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自己搭城堡!”

赵晗意端着水果盘经过,目光在两个孩子之间停顿片刻。她没有立刻介入,而是在心里默念:“这是引导同理心的好机会。”

当晚,系统提示音在赵晗意脑海中响起:

【检测到宿主宝宝社交互动中出现“自我中心”倾向,触发"同理心"系列任务。】

【任务一:引导宝宝识别他人情绪,尝试用语言表达“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

【任务二:记录宝宝主动关怀他人并缓解其负面情绪的完整事件。】

【奖励:解锁"成长勋章——温暖小棉袄",可定制情感共鸣场景浮雕;家庭成员获得"共情引导力+100"。】

第一次觉察:从“看不见”到“看得见”

周末的家庭游戏日,婆母故意设置了“情绪卡片”环节。卡片上画着不同表情的小人:笑哈哈的、皱眉头的、哭啼啼的、生气的。

“宝宝,猜猜这个阿姨怎么了?”婆母举起一张皱眉头的卡片。

知雪歪着小脑袋:“她...她不高兴?”

“为什么不高光呢?”婆母追问。

“可能...可能她的玩具坏了?”知雪试着猜测。

“答对啦!”婆母笑着点头,“那如果是你,玩具坏了会怎么样?”

“我会难过,想哭。”知雪想了想,补充道,“这时候需要有人陪我,安慰我。”

赵晗意意识到,这是知雪“看见”他人情绪的第一步。

更明显的转变发生在幼儿园。老师反馈,知雪最近常问:“某某小朋友今天怎么没笑?”“他是不是不舒服?”

有次午睡,朵朵因为想妈妈躲在被子里抽噎。知雪轻轻挪过去,把自己的小兔子玩偶塞进朵朵怀里:“朵朵,我陪你。我上次想妈妈的时候,抱着小兔子就好多了。”

老师把这件事记在联系册上:“沈知雪今天主动安慰哭泣的朵朵,展现出初步的同理心。”

家庭共情课:用体验唤醒理解

“同理心不是天生的,是需要练习的。”家庭会议上,沈益晖翻出一本《我的情绪小怪兽》绘本,“我们可以和宝宝玩‘角色互换’游戏。”

周末的下午,全家玩起了“情绪剧场”:

赵晗意扮演“找不到玩具的小朋友”,急得直跺脚。知雪想了想,递上自己的小汽车:“给你玩,我帮你找!”

沈益晖扮演“摔跤的小朋友”,坐在地上揉膝盖。知雪跑过来,轻轻吹他的膝盖:“不疼不疼,我给你贴创可贴!”

婆母扮演“生病的小朋友”,蜷在沙发上没精神。知雪端来一杯温水(玩具杯),摸摸她的额头:“你好烫,要吃药吗?”

最触动赵晗意的是个雨天的傍晚。知雪放学回家,发现平时总是笑眯眯的保安叔叔蹲在门岗前揉肩膀。

“叔叔怎么了?”她仰着头问。

保安叔叔勉强笑了笑:“老毛病,腰有点酸。”

知雪转身跑回屋,抱出一个暖水袋:“这是我给奶奶暖脚的!给叔叔捂捂腰吧!”

保安叔叔接过暖水袋,眼眶微微发红:“我们知雪真是个贴心的好孩子。”

那天晚上,系统提示音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