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同理心:柔软的小手掌,是爱的温度(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逆袭,太子爷跪求追妻路》最新章节。
深秋的傍晚,客厅里飘着桂花糕的甜香。五岁的知雪踮着脚,把最后一碟桂花糕端到茶几上,却被赵晗意轻轻拦住。
“宝宝,妈妈今天有点累,能自己去拿吗?”赵晗意揉了揉肩膀,声音里带着疲惫。
知雪的小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她踮起脚凑近妈妈的脸,鼻尖几乎要碰到赵晗意的额头:“妈妈是不是头疼?我摸摸……”说着,她伸出肉乎乎的小手,轻轻贴在赵晗意的太阳穴上。
“嗯,有点胀。”赵晗意故意叹了口气。
知雪转身就跑,拖鞋在地板上发出“哒哒”的响声。不一会儿,她抱着自己的小枕头和毛绒兔子回来,踮着脚把枕头垫在赵晗意身后:“这样躺着会舒服些。”又把毛绒兔子塞进赵晗意怀里:“兔子会讲故事,妈妈闭着眼睛听。”
最后,她爬上沙发,蜷缩在赵晗意身边,小手轻轻拍着妈妈的背:“妈妈乖,宝宝给你唱《小星星》,唱完就不疼了。”
赵晗意闭着眼,眼泪悄悄滑进鬓角。这不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女儿的“贴心”,但这一次,知雪的关怀如此自然、如此具体,像一颗小太阳,暖得她整个人都软了下来。
当晚,系统提示音在赵晗意脑海中响起:
【检测到宿主宝宝展现出稳定的共情能力,触发“同理心”系列任务。】
【任务一:引导宝宝识别他人情绪(如生气、难过、开心),并尝试用语言或行动表达关心。】
【任务二:记录宝宝主动安抚他人或解决他人困扰的完整事件。】
【奖励:解锁“成长勋章——小暖炉”,可定制关怀场景浮雕;家庭成员获得“共情引导力+100”。】
第一次识别:从“我”到“我们”的跨越
知雪的同理心萌芽,藏在那些细微的日常里。
三个月前,婆母在厨房切菜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鲜血滴在菜板上。知雪原本在客厅搭积木,听见动静跑过去,盯着婆母的手看了两秒,突然转身跑回自己房间,抱着药箱冲出来:“奶奶贴创可贴!宝宝帮奶奶吹吹,吹吹就不疼了!”
上个月,朵朵在幼儿园摔了一跤,膝盖肿了个大包,坐在台阶上抹眼泪。知雪本来要和小朋友玩滑梯,却蹲下来轻轻碰了碰朵朵的手背:“朵朵疼吗?我给你呼呼……”说着,她鼓起腮帮子,对着朵朵的膝盖轻轻吹气,吹一下还数“一、二、三”,像在完成什么重要的仪式。
最让沈益晖触动的是某个加班的深夜。他推开家门,看见知雪蜷在沙发上,怀里抱着他的毛衣。“爸爸今天加班,肯定冻坏了。”知雪迷迷糊糊地说,“宝宝的毛衣太小了,爸爸穿我的,暖和些。”
这些瞬间让沈益晖和赵晗意意识到:女儿不再是那个只关注自己的“小太阳”,她的目光开始投向身边的人,试着用自己稚嫩的方式,去温暖他人的世界。
家庭共情课:教孩子“看见”情绪
“同理心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学习的。”家庭会议上,赵晗意翻出儿童心理书,“首先要让孩子‘看见’情绪,知道‘生气’‘难过’‘开心’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家里多了面“情绪镜子”。
表情卡片游戏:婆母用硬纸板做了各种表情卡——大笑的、皱眉的、委屈的、害羞的。知雪每天选一张,模仿表情,然后说出“这是开心的笑”“这是生气的皱眉”。
情绪日记:赵晗意准备了一本画本,和知雪一起记录“今天谁怎么了”。比如:“今天妈妈做饭时烫到了手,宝宝给妈妈吹吹,妈妈不疼了,很开心。”“朵朵丢了发夹,哭了,知雪帮她找,找到了,朵朵笑了。”
角色扮演:沈益晖扮演“生气的小朋友”——抢玩具、摔东西,让知雪想办法安慰。知雪歪着脑袋想了想,递给他一颗糖:“吃颗糖就不生气啦!”
最有效的是“情绪命名时刻”。每当家人有明显情绪波动,赵晗意都会蹲下来,和知雪一起“贴标签”:
“奶奶刚才切到手,她现在很疼,我们需要关心她。”
“爸爸加班回来很累,我们可以帮他拿拖鞋。”
“朵朵哭了,她可能很难过,我们去问问她怎么了。”
行动时刻:用稚嫩的方式温暖世界
幼儿园的“分享日”上,知雪的表现让老师格外惊喜。
往常,知雪会带最爱的拼图和绘本,和大家交换玩具。但这次,她背来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
给过敏体质的乐乐的防过敏饼干(特意让妈妈选的)
给坐不住的淘淘的拼图(难度低,不容易急躁)
给新来的小雨的绘本(画着和小雨差不多大的小女孩)
“老师说,分享不是给别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是要给别人需要的。”知雪仰着头,认真解释,“我问了每个小朋友,他们喜欢什么。”
系统提示音响起:
【恭喜宿主!沈知雪首次基于观察和需求提供关怀,完成任务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