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新征途(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女神族统治蓝星,我竟是她们的王》最新章节。
瑶瑶哭的梨花带雨。
“王董,我真的很需要这份工作,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我吩咐璃月对她重点观察,璃月恭敬的答应着。我走后璃月给瑶瑶喂下了一个药丸,瑶瑶乖乖的吃下了。
我回到书房,草拟了一份公司的规章制度,并安排下属做出一份细则。
在星耀娱乐的顶层办公室,我站在落地窗前俯瞰这座城市的霓虹。手中拿着璃玥刚刚提交的整改方案,脑海里不断回响着那个做擦边直播女孩的哭诉。
第二天,我又重点视察了公司的管理层,她们也都在忙着自己手头上的事情。
「殿下,这是按照您的要求拟定的新规草案。」璃玥的声音柔和又带着浓厚的敬意。
我转身接过文件,目光落在那些具体条款上。每一条都直指痛点:客户沟通的尊重保护、工作边界的刚性约束、权益保障的明确落地...
「立即执行。」我在文件上签下名字,「但要记住,这不是冷冰冰的制度,而是要让每个人感受到温度。」
全体员工参加了重要会议。
我亲自参加,并在会议上打起了瞌睡----公司的新规则在会后快速的落实了下去。
星耀娱乐只是我旗下众多产业里的一个。我打算先以它为一块试验田,用来验证公司运作在市场中的可行性。
刚处理完瑶瑶的事,我坐在顶层办公室的沙发上,指尖敲着扶手,璃玥递来的新规草案还放在茶几上
“去看看现在员工的状态如何,还有之前那些新员工她们都怎么样了。”我对璃玥说。
电梯直达运营部楼层时,刚好是早上八点半。秋雅的工位在靠窗第三排,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她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正对着电脑屏幕写写画画,手边放着一杯没喝完的热牛奶,杯壁上凝着细小的水珠。
“王董。”她抬头时愣了一下,连忙起身,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轻微的声响。
“坐。”我指了指旁边的空位,“不用紧张,我随便看看。”
她的电脑屏幕上是一份表格,列着十几个主播的名字,后面标注着“镜头角度调整”“互动话术优化”等备注。陈曦的名字后面画了个小小的音符,旁边写着“尝试增加听众点歌环节”。
“这些都是你昨晚整理的?”我问。
“嗯,”秋雅点头,指尖无意识地蹭了蹭表格边缘,“看了她们昨晚的回放,觉得有些地方可以更自然些。比如陈曦总盯着吉他弦,镜头里看不到表情,我想建议她偶尔抬抬头。”
正说着,茶水间的方向传来一阵笑声。陈曦抱着吉他走出来,看到我时眼睛一亮,又很快低下头,小声跟秋雅打招呼:“秋雅姐,我刚才调了调麦克风高度,你帮我看看行不行?”
秋雅走过去,两人凑在陈曦的工位前比划着,阳光落在她们身上,像裹了层薄纱。这场景让我想起刚招聘时,秋雅面试时说的那句“想踏踏实实做点事”——她确实在这么做。
九点十五分,部门主管拿着一叠文件过来,看到我时明显顿了一下,随即笑着说:“王董也来视察?秋雅这阵子进步特别快,上周帮三个新人主播做的内容优化,数据都涨了不少。”
秋雅的耳朵微微发红,低头继续整理文件。主管走后,她忽然抬头问:“王董,您之前说的‘温暖创意奖’,评选标准是不是可以再加一条?比如……主播和用户的长期互动记录?”
“哦?”我来了兴趣,“说说看。”
“陈曦有个老粉,每天晚上都来听她唱歌,说自己是独居老人,听着歌就不觉得孤单了。”秋雅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打印的聊天记录截图,“我觉得这种持续的陪伴,比短期的流量更有意义。”
她的笔记本边缘有些卷角,里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除了工作安排,还有些随手画的小图案——给讲段子的主播画了个笑脸,给教汉服的主播画了片柳叶。
十一点半,秋雅起身去卫生间,路过放松区时,看到两个新主播在为脚本吵架。一个说要多加点搞笑梗,一个坚持要讲自己的成长故事。她站在旁边听了会儿,轻声说:“要不试试各来一段?让用户投票选更喜欢哪种?”
两人愣了愣,随即都笑了。秋雅没多留,径直走向洗手间,走廊里遇到保洁的苏婉,对方正在擦玻璃,看到她时停了停,难得地说了句:“今天的玻璃擦得特别亮,你要不要看看?”
秋雅凑过去看了一眼,认真地说:“真的很干净,能映出云的影子呢。”苏婉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中午去食堂时,秋雅端着餐盘坐在角落,正低头给一个主播发消息:“别紧张,下午直播前我帮你过一遍流程。”手机屏幕亮着,背景是她妹妹的照片,小姑娘扎着两个辫子,笑得露出豁牙。
我看着她小口吃饭的样子,忽然想起她面试时说的“想证明自己不只是那样的”。现在的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敲出的每一个字,都在一点点重塑着自己的样子。
下午三点,她去茶水间续水,碰到瑶瑶——自从被警告后,瑶瑶改做了后台客服,此刻正对着电脑练习回复话术。看到秋雅,瑶瑶的头埋得更低了。秋雅却走过去,指着她屏幕上的文字说:“这句‘很抱歉让您失望了’可以改改,试试‘感谢您的建议,我们会努力改进’,会不会更真诚些?”
瑶瑶猛地抬头,眼里满是惊讶。
秋雅没再说什么,端着水杯回到工位,继续对着那份主播表格写写画画。阳光移到她的笔记本上,照亮了扉页上的一行字:“认真做一件事,比解释一万次更有用。”
我悄悄退出运营部时,璃玥在电梯里问:“殿下,秋雅的表现,需要特别关照吗?”
“不用。”我看着电梯外掠过的楼层数字,“让她按自己的节奏走就好。”
很多员工在这里找到了目标与方向。在这里,很多员工过着充实的生活,严格落实合理化的工作制度,使得员工对工作充满热爱。
在阶段性工作会上,秋雅报告着每天的行程安排,还有她日常感受记录。
清晨六点半,秋雅的生物钟准时唤醒她。她住的员工公寓离公司步行只需十分钟,是星耀为基层员工统一安排的——单人间,带独立卫浴,家具家电齐全,租金从工资里象征性扣除五十块。比她之前在外面合租的隔断间宽敞太多,每月还能省下近两千的房租。
七点十分,她步行到公司楼下的“星耀食堂”。早餐是自助形式,种类不算奢华但足够健康:全麦面包、水煮蛋、蔬菜沙拉、小米粥,还有现磨的豆浆和咖啡。员工凭工牌免费取用,不限量但提倡按需拿取。秋雅通常会拿一个鸡蛋、一小份沙拉和半碗粥,找个靠窗的位置慢慢吃。食堂里很安静,偶尔能听到新入职的主播们兴奋地讨论今天的直播内容,没人催促,也没人端着餐盘急匆匆地赶时间。
八点整,秋雅走到打卡机前,指纹轻轻一触,屏幕显示“打卡成功,今日到岗时间08:00”。星耀实行弹性工作制,核心工作时间是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早到可早走,晚到需晚退,只要保证每天八小时即可。她习惯早到半小时,整理当天的工作清单。
工位在运营部的开放区域,每人一张带绿植的独立工作台,之间有半人高的隔断,保证私密性又不影响沟通。秋雅打开电脑,先查看昨晚各直播间的后台数据——哪些主播的互动率下降了,哪些用户反馈需要跟进。她的工作是协助主播优化内容,比如帮陈曦调整吉他弹唱的镜头角度,给讲段子的女孩整理笑点节奏。
九点半,部门的“晨间咖啡时间”到了。茶水间提供免费的咖啡、茶包和各种花草茶,还有小饼干和水果。秋雅端着一杯热牛奶走出来时,正好碰到陈曦抱着吉他过来,两人笑着聊了几句昨晚直播的趣事。这十五分钟是强制休息时间,没人会在这时谈工作,连最拼的主播也会放下设备来透透气。
中午十二点,秋雅去食堂吃午餐。今天的主菜是清蒸鱼和时蔬,她打了一小份,配着杂粮饭吃。饭后不想立刻回工位,就去公司的“放松区”坐了坐。那里有懒人沙发、书架和小型按摩椅,她翻了几页关于直播运营的书,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身上,很舒服。
下午三点左右,她去了趟卫生间。星耀的洗手间永远备着护手霜、纸巾和香薰,打扫阿姨每小时都会来检查一次,干净得不像办公场所。出来时碰到保洁部的苏婉,对方正在擦拭走廊的玻璃,看到她时微微点了点头——比起刚入职时的怯懦,苏婉现在眼神里多了些平静。
下午五点半,秋雅完成了当天的工作,提交了一份关于“如何提升用户正向反馈”的报告。她看了眼时间,今天早到了半小时,正好可以提前下班。打卡时屏幕显示“今日工作时长8小时,已完成”。
每周三晚上,公司健身房对员工免费开放。秋雅会换上运动服去练半小时瑜伽,器材区有专业教练指导,不会用的器械随时有人帮忙调试。有时她也会去旁边的“娱乐室”,那里有桌游、Switch和小型KTV,偶尔和同事组队打几局游戏,输赢都笑得很开心。
晚上七点,她回到员工公寓。薪资是每月十号准时到账,基础工资五万,加上绩效奖金,上个月拿了八万——这在同行业的基层运营里算是高薪了。她算了算,除去必要开销,每月能存下六万多,比在之前的公司多存近两倍。更重要的是,这里从不要求加班,她有时间看书、学新技能,甚至报了个线上的新媒体课程。
睡前,秋雅看着书桌上的小台灯,想起刚入职时的忐忑。那时她总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怕被贴上“靠关系”的标签。但现在,她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从只会机械地填报表,到能独立给主播提建议;从见了领导就紧张,到能自然地和大家聊天。
手机收到一条公司群的消息,是璃玥发的:“明日食堂晚餐加映新菜式,欢迎品尝。”下面跟着一串员工的笑脸表情。秋雅笑着回复了一个“好”,放下手机时,心里很踏实。
这大概就是王神说的“像人待的地方”吧——不用为了生存透支健康,不用在勾心斗角中消耗精力,能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尊重和回报,还有时间去感受工作之外的生活。秋雅闭上眼睛,第一次觉得,“努力”这两个字,原来可以这么轻松。
星耀娱乐的晨会刚结束,首席执行官就把各产业的周报表放在了我桌上。有色金属加工厂的设备更新进度、物流园区的弹性排班试运行数据、证券交易所的散户收益分析……密密麻麻的数字里,藏着无数人的生计。
“王董,按行程,下午该去有色金属厂看看新设备的运转情况了。”首席执行官轻声提醒,“张厂长昨天特意打了三个电话,说工人都盼着您去呢。”
我揉了揉眉心,星耀的事刚理顺,旗下其他产业也得实地看看才行。理想不能只停留在娱乐公司这一小块试验田,工厂的车床、仓库的货架、交易所的屏幕后面,同样该有活得体面的人。
“备车吧。”我起身时,桌上的手机震了震,是物流园区李总发来的消息,附了张照片——分拣车间的墙上,贴着一张歪歪扭扭的感谢信,落款是“全体员工”。字里行间都是“谢谢王董给我们安稳日子”之类的话,末尾还画了个不太像样的笑脸。
车子驶出星耀大楼时,阳光正好。后视镜里,那栋亮闪闪的写字楼越来越远,而前方的路,正通向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车子驶进有色金属加工厂时,刺鼻的金属味混着冷却液的气息扑面而来。厂长早已带着一群人候在门口,蓝色工装外套上别着簇新的徽章,见我下车,为首的张厂长三步并作两步迎上来,双手在裤腿上蹭了又蹭:“王董!您能来视察,真是让咱们厂区蓬荜生辉!工人们听说您要来,今早四点就把车间打扫得能照见人影!”
我没接话,径直往车间走。流水线旁的工人都停下手里的活,齐刷刷地朝我看来,眼神里有敬畏,有紧张,还有几分刻意的热情。一个戴安全帽的小伙子嗓门格外亮:“谢谢王董给我们饭吃!我们全家都靠这厂子活呢!”旁边立刻有人附和:“就是!王董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张厂长在一旁笑得满脸褶子:“王董您看,工人们都记着您的好呢。前阵子有个老工人,非要让他孙子认您当干爹,说沾沾您的福气,我给劝回去了,知道您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