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市井传闻(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凌云重塑记:从废徒到仙途》最新章节。
他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在破庙的角落里安安静静地打坐吐纳,恢复精力,或者疲惫时不受打扰地休息片刻。
只要他的身影在庙门口出现,哪怕只是去井边打桶水,立刻就会引来无数道或明或暗的目光注视,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莫名其妙的请求、甚至是不着边际的吹捧,如同潮水般涌来,让他不胜其烦,应接不暇。
他试图解释,认真地告诉那些人,自己真的只是一个靠清理沟渠勉强糊口的普通人,没什么高深的修为,更不是什么世外高人。
然而,没有人相信他这朴实无华的解释。
在那些被传闻深深影响的人们眼中,他这“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否认,恰恰成了他谦虚、低调、不慕虚名的最好证明。
“高人就是高人!果然视名利如浮云,淡泊得很呐!”
“这才是真正的隐士风范!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佩服,佩服!”
“越是这样藏着掖着,越是说明人家有真东西!深不可测啊!”
人们的热情非但没有减退,反而因为他的“低调”而更加高涨,围观和议论的热度持续升温。
凌云站在破庙的阴影里,望着外面攒动的人影,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与无奈。
他只想安安静静地活着,在这暂时的栖身之所默默积蓄力量,尽快恢复哪怕一丝一毫的修为,好去弄清楚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却万万没料到,一次出于本能和愧疚感的偶然出手,竟会引来如此汹涌澎湃、完全不必要的关注,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困住。
他甚至开始怀念起以前那种被人鄙夷、被人彻底忽视的日子。
至少,那时的他,虽然卑微,却拥有一种不被窥探的自由,一种属于角落的宁静。
然而,世事的发展,往往如同脱缰的野马,远超人的预料。
这些围观者的出现,虽然粗暴地打破了他渴望的平静,却也像投入湖面的乱石,在无形中激起了一圈圈涟漪,给他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说不上好坏的改变。
最显着的变化是,那几个曾经以欺辱他为乐的地痞无赖,不知是因为听说了他“一棍打晕疯狗”的凶悍事迹而心生畏惧,还是因为忌惮那些络绎不绝、成分复杂的围观人群,竟然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出现在他面前,更别说来找他的麻烦。
甚至有一次,他在城东清理一段堵塞严重的臭水沟时,远远地看到那几个熟悉的身影在巷口晃悠。那几人似乎也认出了他,彼此对视一眼,脸上瞬间爬满了惊惧,如同白日见鬼,连滚带爬地转身就跑,眨眼间就消失在巷子深处,连头都不敢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一些街坊市民对他的态度,也开始悄然转变,流露出前所未有的善意和尊重。
有人会在他经过家门时,主动热情地招呼他,塞给他一些还冒着热气的食物。
“凌先生,您辛苦了!这是家里刚蒸好的白面馒头,您别嫌弃,拿几个垫垫肚子。”
“先生,这点自家腌的咸菜您拿着,就着粥吃,下饭得很。”
有人看到他挥动铁锹清理又脏又臭的沟渠时,会主动上前搭把手。
“先生,这点粗活累活让我们几个来吧,您歇口气,在旁边看着指点就行。”
“是啊是啊,哪能让您亲自动手干这个呢?太埋汰您了!”
甚至有一些商铺的老板,带着明显的讨好和拉拢之意,主动找上门来,提出要雇佣他,开出的工钱比市价高出不少。
“凌先生,您看您这身手,干清理沟渠太屈才了!来我店里帮忙照看下生意吧?我给您双倍工钱,活儿绝对轻省!”
“先生,您别听他瞎说,他那店小!来我这儿吧!我给您安排个管事的闲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工钱好商量,您尽管开口!”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善意和邀请,凌云心中五味杂陈。他大多都选择了婉言谢绝。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些人此刻流露出的尊重和热情,并非针对他凌云这个真实的、落魄的个体,而是献给他们心中那个被传闻神化了的、无所不能的“乞丐修士”幻影。
一旦这层神秘的光环褪去,一旦他们发现,自己真的只是一个力气稍大些、懂点粗浅把式的普通人,这份虚假的尊重,恐怕会立刻化为乌有,甚至可能转变为加倍的鄙夷和更加刻薄的嘲笑。
不过,他也没有完全拒绝所有的善意。
对于那些实在推脱不掉、带着真诚递过来的食物,他会沉默地收下,道一声简单的谢。然后,他会在下一次看到这家人门前堆积了杂物,或是沟渠需要清理时,默默地走过去,拿起工具,一声不吭地帮忙清理干净。或者,看到对方搬运重物显得吃力,他会沉默地搭上一把手。
他用自己的方式,笨拙地回报着这些带着误会的善意。
他的生活,在这喧嚣的围观与复杂的善意交织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他依旧栖身在那座漏风漏雨的破败城隍庙里,依旧每天扛着铁锹、背着竹筐,穿行在青风城的大街小巷,清理着肮脏淤塞的沟渠。这是他与这个城市连接的纽带,也是他目前唯一的生计来源。
但他的处境,却已经与过去那种动辄得咎、朝不保夕的卑微状态截然不同了。
他的身上,被强行披上了一层由市井传闻编织而成的神秘光环。
这层光环,像一个无形的、坚固的保护罩,将他与那些赤裸的恶意和欺凌隔离开来,让他得以暂时免受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欺辱。
更重要的是,这层光环所带来的“清净”(尽管是喧闹中的清净),让他拥有了更多不受打扰的时间和精力,能够更专注地投入到自己恢复修为的关键修炼中去。
每当夜色深沉,白日里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破庙重新被寂静笼罩。
凌云便会盘膝坐在铺着干草的地上,闭上双眼,屏息凝神,全副心神沉入丹田气海之中。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缕曾经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的灵气,如今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凝实,如同一条温暖而坚韧的细流,在丹田中缓缓盘旋,散发着令人心安的暖意。
每当这时,一丝淡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笑意,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他紧抿的嘴角。
他知道,自己处境上这看似荒谬的转机,其源头正是那些越传越离谱的市井传闻。
那些传闻,荒诞不经,充满了夸张和想象,与他真实的过去和现状相去甚远。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些荒诞的流言,在无意间为他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喘息之机,一个相对安全、不再时刻提心吊胆的修炼环境。
他的身份,戏剧性地从人人可踩一脚的“笑柄”,变成了引人猜测的“神秘人”。
他的处境,也因此阴差阳错地出现了一线转机。
虽然这转机来得如此猝不及防,如此啼笑皆非,充满了命运的戏谑。
但他心中,并无排斥。
甚至,在心底最深处,他对这因误解而生的“安宁”,怀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而真切的感激。
这段不寻常的经历,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凡俗的世界。
这里并非只有他曾经遭遇的恶意和欺凌,也并非他曾经以为的只有麻木和冷漠。
这里有愚昧和偏见,但同样存在着朴素的敬畏和纯粹的好奇。
这里有市侩和算计,却也藏着不期而遇的、带着温度的善意和一丝微薄的温暖。
而他,一个从云端跌落的前修仙者,一个如今被冠以“乞丐修士”之名的异类,正身不由己地沉浸在这凡俗市井的烟火气中,体验着一种与过往修仙岁月截然不同、却也无比真实的生活。
这种生活,或许少了仙山琼阁的缥缈出尘,少了移山倒海的波澜壮阔,少了叱咤风云的睥睨天下。
却足够真实,充满了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饱含着人情冷暖的鲜活与复杂。
也正是在这份真实与鲜活中,他感觉自己那颗曾经迷茫、痛苦、几乎被消磨殆尽的心,正在一点点沉静下来,慢慢找回那个迷失在力量废墟中的自我。他在这市井的喧嚣与角落的寂静交替中,默默地、一点一滴地积蓄着力量。
凌云深深地吸入一口带着破庙陈腐气息的微凉空气,将脑海中纷乱的杂念彻底摒除体外,心神更加沉静,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这缓慢而坚定的吐纳之中。
丹田内那缕温暖的灵气,在他的心神引导下,开始沿着某些早已生疏、却铭刻在骨子里的路径,极其缓慢、却又无比坚定地流转起来。它像一条温柔而执着的小溪,小心翼翼地流淌过他干涸已久、布满裂痕的经脉,带来细微却持续的滋养与修复。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这具被剧变摧残过的身体,正在以极其缓慢、却不容置疑的速度,一点点地修复着创伤,恢复着生机。
他的气力在增长,他的感知在变得更加敏锐,他对周围天地间稀薄灵气的感应和掌控,也在艰难而持续地增强着……
一切,都在朝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方向,缓慢而坚定地推进。
清冷的月光,穿过破庙屋顶那巨大的窟窿,如同倾泻而下的银色瀑布,恰好笼罩在他盘膝而坐的身影上。
月光如水,为他那沾着泥污的旧衣和沉静的面容镀上了一层柔和而圣洁的银辉。
远远望去,在这寂静的破庙里,月光下专注修炼的身影,竟真的有了几分传闻中所描绘的“修士打坐,引月华淬体”的神秘意境。
或许,那些沸沸扬扬的市井传闻,也并非全是毫无根基的空穴来风。
至少,它映照出了凡俗人心深处对超凡力量的敬畏与向往,对传奇故事永不满足的渴求。
同时,这荒诞的流言,也在冥冥之中,如同命运无形的手,推动着凌云,这个曾经的修士,如今的“乞丐”,朝着一个连他自己也未曾预料到的、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新方向,缓缓前行。
而凌云心中一片澄澈。
他知道,这看似荒诞的转机,仅仅是一个漫长旅程的开始。
随着他体内那微弱的力量如同涓涓细流般逐渐恢复、壮大;
随着他对这个曾经被忽略、如今却不得不深陷其中的凡俗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未来,必定还有更多的变数、更严峻的考验、更复杂的纠葛,在未知的前路上等待着他。
但他此刻的心境,已与初落凡尘时截然不同。
无论是继续做一个清理污秽沟渠、默默无闻的凡人,还是终有一日能重拾力量,再次踏上那条曾经断裂的修行路。
他都将以更加沉稳、更加坦然的心态去面对。
因为他已经深切地体会到,生活本身,就是由无数个意想不到的意外和看似巧合的转机构成的曲折长卷。
重要的,并非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在这些猝不及防的意外和峰回路转的契机中,如何拨开迷雾,找到那条真正属于自己、通往内心所求的道路。
并怀着坚定的信念,一步一步,沉稳而执着地走下去。
夜色渐深,万籁俱寂。
喧嚣了一整天的青风城终于沉沉睡去,陷入一片安宁。
只有城西那座孤零零的破败城隍庙里,一点微弱而坚韧的气息仍在静静流淌。
那倾泻而下的月光,与庙中那个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专注吐纳的孤独身影,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关于“乞丐修士”的、正在悄然萌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