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郭府夜宴,初露峥嵘(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乃翁,大唐中兴了!》最新章节。
郭曦更是脱口赞道:“好!好一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此诗气魄,羞煞我等!”
杜甫亦是心潮澎湃,他没想到儿子竟在如此场合,再次语出惊人!而且这首诗,比之上次的《人杰鬼雄》,更多了一份沉郁顿挫的历史厚重感,与对时局的深切关怀!
那险些受罚的将门子弟,更是向杜丰投来感激的目光。
“此诗……何名?”郭子仪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
杜丰起身,向郭子仪及众位宾客躬身一礼,不卑不亢道:“小子杜丰,偶感而发,胡诌几句,尚未有名,愿请郭公赐教。”
他将命名的权利交给了郭子仪,既显尊重,更显智慧。
郭子仪深深地看着杜丰,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个孩子。良久,他沉声道:“诗以言志,歌以咏怀。此诗关切边塞,心系国朝,便叫《出塞》如何?”
“谢郭公赐名!”杜丰再次躬身。
经此一事,杜丰彻底成为了宴会的焦点。不断有人向他问话,或考校经史,或探讨诗文。杜丰皆从容应对,引经据典,见解独到,时而稚语惊人,时而发人深省,其风采学识,彻底折服了在场众人。连那位左相陈希烈,也忍不住与他就《左传》中的一段公案讨论了几句,对其见解赞叹不已。
郭子仪虽未再多言,但目光时常落在杜丰身上,那眼神中,除了欣赏,更多了一份深沉的思索。
宴会尾声,宾客渐散。郭子仪特意将杜甫父子留到最后。
“杜拾遗,”郭子仪看着杜甫,语气郑重,“令郎……非常人也。好生栽培,假以时日,必为国之栋梁。”
能得到郭子仪如此评价,杜甫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连声道:“郭公谬赞,小子顽劣,当不起,当不起。”
郭子仪又看向杜丰,目光温和却锐利:“杜家小子,你可知,方才那首《出塞》,唱出了多少边关将士的心声?”
杜丰迎着他的目光,坦然道:“小子不知。小子只知,读史观今,心有所感。郭公镇守边陲,保境安民,方是真正不让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小子钦佩不已。”
这话既回答了问题,又不着痕迹地赞誉了郭子仪,更是点明了自己诗作的现实指向。
郭子仪闻言,先是愕然,随即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声震屋瓦:“好!好个心有所感!好个保境安民的‘飞将’!杜拾遗,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他拍了拍杜丰的肩膀,力道不轻:“小子,有空常来府上走动,陪老夫说说话。”
这便是极大的认可和亲近之意了!
离开郭府,坐在回程的马车上,寒风扑面,杜甫却觉得浑身火热。他看着身边依旧沉静的儿子,心中百感交集。今夜之后,杜丰之名,必将随着那首《出塞》和郭子仪的赞誉,真正进入长安顶级权贵的视野。
而杜丰,则望着车窗外流转的长安灯火,默默回味着今夜的一切。郭子仪的沉稳,陈希烈的儒雅,郭曦的豪爽,还有那些或明或暗、交织在宴席间的权力与信息……这一切,都让他对这座帝都,有了更深的认知。
“龙城飞将……”他低声咀嚼着这四个字。他知道,郭子仪就是那个能在未来力挽狂澜的“飞将”。而自己,要做的不仅仅是为他唱赞歌,更是要设法,让他能更早、更好地施展抱负,避免那“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惨剧。
马车驶入宣阳坊的黑暗,将身后的繁华与喧嚣隔绝。但杜丰知道,他今夜迈出的这一步,已在这潭深水中,投下了一块足够分量的石头。
波澜,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