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他说不出口的那句话(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荆棘中的常春藤》最新章节。

她翻出旧笔记本,在扉页写下一行字:

“有些话,未必靠耳朵听见。”

某天整理储物柜时,她摸到一只废弃的老式电铃盒,铜线裸露,铃锤锈死。

她拂去灰尘,指尖顺着线路滑过,忽然想起什么——

广播站的小林曾说过一句奇怪的话:“听障孩子靠震动感知语言……他们不是听不见,是用身体在听。”

她停下动作,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心口那道荆棘纹身忽地泛起一阵温热,不痛,也不蔓延,反倒像某种苏醒的预兆。

暴雨倾盆的深夜,城市被裹在一片灰白的雨幕中。

窗外的梧桐树影在墙上狂舞,像无数挣扎的手臂。

林野蜷在沙发一角,老式电铃盒搁在膝上,铜线裸露,锈迹斑斑,却已被她用细密的焊点重新接通。

她的指尖还沾着松香与金属的微涩气味,心口那道荆棘纹身隐隐发烫——不是痛,而是一种奇异的共鸣,仿佛有什么沉睡的东西正随电流苏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照着小林给的频率图谱,将《给野》的最后一段诗稿转译成振动波形:每一个字都化作不同节奏的脉冲,藏在低频震荡里。

听障儿童靠身体感知语言,那或许父亲也一样——他一生沉默,不是没有声音,而是从未有人为他造出他能“听见”的方式。

电铃接入了家里的备用线路,借的是楼道灯修好后新接的接口。

她没告诉任何人,只是在跳闸频繁的雨夜特意留了电源。

果然,午夜刚过,一道惊雷劈落,整栋楼猛地一颤,灯光熄灭,黑暗如潮水涌来。

可就在刹那间——

嗡——

一声钝响从墙角炸开。

不是寻常的铃声,而是一种低沉、持续的震颤,顺着墙体蔓延,像地底深处传来的呜咽。

林野浑身一凛,猛地抬头,只见那老旧电铃的铃锤竟因共振微微抬起,敲击未响,却带动整个铁盒剧烈震动,电流沿着墙面湿痕爬行,水渍在微光下泛起波纹。

她屏息走近,心跳几乎停滞——

那些蜿蜒的水痕,在震动中竟短暂凝成一行字,浮现在斑驳墙皮上,如同幽灵书写:

“爸爸爱你。”

字迹模糊,摇曳不定,几秒后便随着电压不稳而溃散。

可那一瞬,已足够让时间冻结。

她转身望去,林国栋站在卧室门口,浑身湿透,手里还攥着伞,不知何时从外面回来,又停驻多久。

他的脸在闪电映照下苍白如纸,嘴唇剧烈抖动,眼中翻涌着几十年未曾流露的情绪——震惊、羞愧、悔恨,还有一丝近乎孩童般的脆弱。

下一刻,他双膝重重砸向地板,发出沉闷一响。

不是跪向神明,也不是对着空荡的客厅,而是朝着林野的方向,朝着那行消逝的字迹。

然后,他伸出手。

颤抖、粗粝、满是老茧的手,猛地环住正欲上前扶他的林野。

力道大得几乎窒息,却又带着生怕她消失般的小心翼翼。

林野僵在原地,背脊贴着他起伏的胸口,听见他喉咙里挤出破碎的哽咽,像锈死多年的门轴终于被推开一条缝。

她没说话,也没挣脱。

只是缓缓抬手,覆在他紧扣的手背上,任那久违的体温穿透衣料,烫进心底。

心口的荆棘纹身忽然变得温热,月牙形的旧疤轻轻发烫,不再刺痛,反倒像被雨水洗过的土地,终于裂开一道缝隙,透出微弱却真实的生机。

那一夜,家中再无言语。

只有断续的抽泣、热水壶烧开的鸣笛、以及两双始终不愿松开的手。

次日清晨,阳光破云而出,洒在窗台。

林野醒来时,发现客厅茶几上,那枚她藏了许久的铁盒已被挪到了最显眼的位置——盖子半开,露出里面一卷刻录好的振动带,标签上写着三个歪斜却认真的字:

“给野。”

而父亲的工具箱旁,多了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边角磨损,显然被反复摩挲过。

上面只有一句话:

“我想……为女儿读一首诗。”

她盯着那行字,久久不动,直到听见卧室传来极轻的走动声——林国栋正站在镜子前,一遍遍练习开口,声音低哑,断续如风中残烛,却固执地不肯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