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她没撕的那封信(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荆棘中的常春藤》最新章节。

清晨的阳光穿过梧桐叶隙,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林野站在博物馆后巷的铁门前,手里攥着那本黑色笔记本,指节微微发白。

她没有立刻离开。

风从街角卷来一阵药香,像是某种熟悉的中成药粉末混着陈年纸页的气息——那是母亲常去的社区诊所的味道。

她忽然想起昨夜梦里,周慧敏站在火葬场礼堂中央,四周寂静无声,唯有手中日志边缘被火焰舔舐出焦黄的痕迹。

她低头念着一句话,轻得像一声叹息:“我终于敢想——如果当初没那么狠,你会不会更快乐?”

林野闭了闭眼。

心口那道月牙形的旧痕仍在,但已不再刺痛。

它只是存在,如同记忆本身,沉重却不再吞噬。

她转身走进博物馆侧门,脚步沉稳地走向档案室。

江予安说的那个特制展柜已经准备好了:防震、恒温、内置生物锁,只有她和指定授权人才能开启。

他问她要不要加一段语音留言,她说不必。

“有些话一旦被听见,就不再是私人的了。”

手稿《静默回响》静静躺在玻璃匣中,封面上是她亲手写的标题,墨迹未褪。

这是她用七年时间写下的十二万字,每一句都来自那些无法安睡的夜晚,每一段都是从荆棘纹身里剜出来的血肉。

她曾以为写下就是解脱,可当真正完成时,却发现最艰难的不是书写,而是决定——是否要让它成为一把刀,插进那个女人的心脏。

她最终选择了锁住。

“你不给她看结局了?”江予安昨晚靠在门框上问她,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什么。

“不。”她摇头,“有些痛,说出来是解脱,也可能是凌迟。她用了三十年筑墙,我不该用一页纸就拆了它。”

现在,展柜合拢,锁死。

一道红光闪过,系统提示:“文件永久封存,权限锁定。”

林野松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背了很久的十字架。

当天下午,张姐来了。

她提着一个牛皮纸盒,脸上带着少见的凝重。

“你妈上个月没来取药,我打电话也不接。最近社区活动她都没出现,邻居说她整晚开灯,窗帘都不拉。”

林野接过盒子,里面是一排未拆封的白色药片——抗焦虑复合制剂,医生开了三年的那种。

她翻出手机里的电子记录,指尖一顿:停药两周零三天。

“这药不能突然断。”张姐压低声音,“她以前情绪一波动就会心悸、手抖,严重时连筷子都拿不住。现在……我不知道她是好了,还是……快撑不住了。”

林野沉默良久。

她知道母亲依赖药物,就像依赖控制一切的安全感。

可若此刻崩溃,会是以眼泪收场,还是又一次暴怒的反扑?

她带回日志,坐在书桌前,打开台灯。

金手指悄然启动,指尖微凉,晶体泛起幽蓝光芒——她想拓印最后一页,把母亲那句“若她原谅我,我该如何活着”刻进文字世界,作为终章的注脚。

可就在意识触及纸面瞬间,异变陡生。

光芒骤然闪烁,如电流中断。

一股强烈的排斥感自胸口炸开,荆棘纹身猛地一缩,竟自行切断连接!

她怔在原地。

许星赶来时正在调试新设备。

他戴着降噪耳机,动作机械而专注,听觉敏感让他难以忍受无序声响。

听完描述,他取出便携式情绪共振仪,扫描林野的神经反馈区。

“你的金手指……”他罕见地睁大眼睛,“它识别到了高风险记忆污染源,主动屏蔽了信息摄入。这不是故障,是防御机制进化。”

林野怔住。

原来她的身体,终于学会了拒绝吞噬。

那一夜,她烧掉了所有备份草稿,只留下一份手抄本。

她不再追逐真相的完整性,而是选择保留残缺的真实。

第二天,她在“回应墙”角落贴上一张温感纸,写下那句话:“我不需要你道歉。我只需要你知道,我也曾想你开心。”没有署名,也没有期待回应。

而她不知道的是,几天后的清晨,一只没有署名的牛皮纸袋,正静静地躺在她家信箱底部。

里面,是那本黑色日志。

最后一页,多了一行新字:

我昨天梦见你小时候。

数日后,清晨的雾气尚未散尽,林野推开公寓铁门,信箱里静静躺着一只牛皮纸袋。

没有署名,没有邮戳,只有一角微微翘起,像是被人犹豫过很久才放进去的。

她蹲下身,指尖触到纸袋边缘时,心跳漏了一拍。

那触感太熟悉——和博物馆档案室里存放《静默回响》的手稿袋是同一种质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