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善意信号识别和系统升级(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最新章节。
接下来的日子,徐卓远开始了对“联合防御协议v1.1”的算法优化。他增加了对“善意信号”的识别模块,重新定义了威胁评估的参数阈值。这个过程比他预想的更为复杂——人类社交中的微妙暗示、语气变化和肢体语言,远比纯粹的代码逻辑难以解析。
【系统日志:启动“微表情与社交信号”数据库构建。数据来源:经核心系统(封瑶)标记的影视片段、公开演讲视频及有限授权观察数据。目标:提升对“友好单位”行为动机的判断准确率。】
封瑶察觉到徐卓远的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所有接近她的人保持高度警惕,而是开始更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有时,她甚至会发现他在研究人类社交心理学方面的论文,这种跨越他传统舒适区的学习行为让她心生暖意。
“你在看《非语言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一天下午,封瑶凑近徐卓远的电脑屏幕,略带惊讶地问。
徐卓远微微侧身,让她看得更清楚:“是的。数据表明,人类社交信息中超过60%通过非语言渠道传递。要准确识别‘善意信号’,必须掌握这一领域的解码能力。”
他的语气依然客观冷静,但封瑶能感觉到这背后的用心。“有什么发现吗?”她好奇地问。
“初步结论是,林轩的肢体语言有82.3%的概率属于友好范畴,但存在部分模棱两可的信号。”他调出一组分析数据,“例如上周小组讨论时,他身体朝向你的角度为45度,属于社交友好区间;但目光接触持续时间超过一般学术交流平均值0.7秒,需进一步观察确认意图。”
封瑶忍不住笑了:“阿远,你有没有想过,有些信号不需要如此精确解码?人类的社交有时候就是模糊的,而这种模糊性本身也是一种美。”
徐卓远沉默片刻,似乎在处理这个与他的逻辑思维相悖的概念。“模糊性会增加系统误判风险。”他最终回应,但语气中带着一丝罕见的困惑。
“但也增加了可能性和惊喜,不是吗?”封瑶温和地反驳。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起——是父亲打来的。封瑶有些意外,父亲很少主动联系她。
接起电话,父亲的声音略显生硬却努力温和:“瑶瑶,你妈妈告诉我你期中考试成绩很好。”
“嗯,还行。”封瑶谨慎回应,不确定这次通话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挺好的...继续保持。”父亲顿了顿,似乎在下定决心,“下周末有空吗?你张叔叔一家请我们吃饭,他家儿子也在你们学校,读物理系,挺优秀的一个孩子...”
封瑶立刻明白了这次通话的潜台词——又是一场变相的相亲安排。若是以前,她要么勉强答应然后全程尴尬,要么直接拒绝引发争吵。但此刻,她感受到身边徐卓远安静的存在,像是她的锚点。
“爸,”她打断父亲,声音平和但坚定,“谢谢您和张叔叔的好意,不过我最近课业和项目都很忙,周末也要和队友一起准备一个重要的比赛,实在抽不出时间。”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封瑶几乎能想象父亲皱起的眉头。但出乎意料的是,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施压,只是简短地说:“那以学业为重。等你忙完这阵再说。”
通话结束后,封瑶长舒一口气,转向徐卓远:“这次我处理得怎么样?”
“边界设定明确,理由充分合理,语气平稳坚定。”徐卓远客观评价,然后稍作停顿,“但监测到你的心率在通话期间上升了12%,表明仍存在一定压力反应。”
封瑶点点头:“毕竟是第一次这么明确地拒绝我爸的安排。不过感觉比想象中好,他没有坚持。”
“数据显示,对方系统(父亲)的响应模式也在调整。”徐卓远分析道,“相比三个月前的类似情境,这次他的接受度提高了37.6%。证明持续、一致的边界设定会促使对方系统更新交互算法。”
封瑶被他的表述逗笑了,但心里也认同这个观点。改变是相互的,当她开始坚守自己的界限,周围人也逐渐调整了与她相处的方式。
几天后,封瑶所在的跨学科项目组接到通知,他们提出的创意方案通过了初选,需要准备第二轮展示。林轩作为组长召集大家讨论分工。
“展示环节需要两人配合,一人操作演示,一人讲解。”林轩看向封瑶,“封瑶,你对项目理解很深入,要不要试试讲解部分?”
封瑶有些犹豫,她对自己的表达能力还不是完全自信。就在这时,她注意到徐卓远微微点头——一个只有她能读懂的鼓励信号。
“好,我可以试试。”她接受了任务。
讨论结束后,林轩走到封瑶身边:“如果你需要练习,我可以陪你排练几次。我去年参加过类似的展示比赛,有些经验。”
这是一个友好的提议,封瑶能感觉到。她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徐卓远,他正在整理自己的东西,似乎没有特别注意这边的对话,但她知道他一定在“监测”着这场交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谢谢学长,不过我可能会先自己练习一下,找找感觉。”她婉拒了。
林轩笑了笑,没有坚持:“那好,有任何需要帮助的随时找我。”
离开教学楼,封瑶和徐卓远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长,交织在一起。
“刚才的拒绝是出于本意,还是因为我的存在?”徐卓远突然问道,问题直指核心。
封瑶思考了一会儿:“是本意。我想靠自己的能力完成这部分,而不是依赖别人的指导。”她停顿了一下,轻声补充,“而且,我知道你会是我最好的练习对象,你的反馈一定最中肯。”
徐卓远微微点头:“我的反馈系统始终对你开放。”
当晚,封瑶在宿舍准备展示内容时,收到了一条微信好友申请——来自苏雨晴,艺术学院的大二学生,也是项目组新加入的成员,负责视觉设计部分。封瑶通过申请后,对方很快发来消息:
【封瑶你好!我是苏雨晴~ 在看展示用的设计稿吗?我做了三个风格方案,想听听你的意见~】
随消息发来的是几张设计精良的界面图。封瑶有些惊讶于对方的热情和效率,回复道:
【都很漂亮!我个人觉得第二个方案更符合我们项目的调性,简洁又有科技感。】
【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最喜欢第二个!(^▽^)】苏雨晴秒回,【对了,明天下午要不要一起去图书馆?我想听听你对整个展示流程的想法,方便我调整视觉重点。】
封瑶感受到一种久违的、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苏雨晴的出现像是她重生后社交网络中缺失的一环——一个单纯因为兴趣相投而可能成为朋友的同龄女生。
她看向对面床铺的徐卓远,他正戴着耳机专注地编程,但她知道他一定通过她打字的声音和节奏,大致推断出了交流的内容。
“是苏雨晴,项目组新来的设计同学。”她主动解释道,“她约我明天去图书馆讨论展示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