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心域项目进展顺利(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最新章节。

第一百六十章 团队合作紧密

徐卓远发来的那份加密文档,其价值远超封瑶最初的预期。它不仅是对她那些零散灵感的结构化梳理,更像是一位顶尖的架构师,为她尚在蓝图阶段的“心域”情感内核,绘制出了一套精密而坚固的支撑框架。文档中,复杂的神经动力学模型被巧妙地简化为可迭代的算法模块,辅以严谨的数学证明,确保其稳定性的同时,又保留了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情感的微妙流动。这份文档,是灵感与工程学的完美结合,是徐卓远在她看不见的地方,为她扫清前路荆棘的无声证明。

感动之余,封瑶立刻将其投入实践。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成了她和徐卓远思维碰撞的主场。封瑶负责阐述情感流设计的初衷和期望达到的用户体验,她的描述时而感性,带着诗意的跳跃;徐卓远则像最精准的翻译官,将她的感性描述迅速转化为逻辑语言,指出潜在的技术难点,并提出数种优化路径。

“这里,‘共鸣阈值’的动态调节机制,如果引入注意力模型的变体,或许能更细腻地捕捉用户情绪的细微转折,避免生硬切换。”徐卓远指着屏幕上的一段代码逻辑,语气平稳。

封瑶眼睛一亮:“对!这样就能解决我之前担心的‘情感断层’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调整参数……”她迅速在白板上写画起来。

两人一个天马行空,一个步步为营,却总能神奇地在关键节点达成共识。站在旁边记录讨论要点的赵峰,看着两人默契的配合,忍不住咂舌感叹:“你俩这脑子怎么长的?一个敢想,敢往星辰大海里冲;一个敢做,能架起通天之梯还确保梯子结实。最绝的是,你俩的点子总能撞到一块,还都能落到点子上!”

封瑶从白板上收回目光,转头看向徐卓远,恰好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赞许笑意。那种被深刻理解、被全力支持的感觉,如同暖流汇入心田,让她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

苏晓的加入,则为这个以技术和逻辑见长的核心团队,注入了一股清新而充满活力的血液。她极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几乎投入了所有课余时间,从最基础的数据清洗、标注,到执行繁琐的测试用例,她都做得一丝不苟,毫无怨言。她那股纯粹的、对知识和技术近乎虔诚的热情,像一道微光,悄然温暖着实验室略显严肃的氛围。连平日里专注于自己代码世界、话语不多的李萌,在看到苏晓反复核对数据、眉头紧锁的模样时,也会偶尔走过去,指点一两句关键的命令行用法或是数据验证的技巧。

封瑶有意培养,在苏晓顺利完成基础工作后,开始引导她接触优化后的情感流模型核心逻辑。她会给苏晓一些相对独立的子模块,让她尝试理解并撰写测试分析报告。起初,苏晓有些胆怯,提出的想法也带着学生的稚嫩,但封瑶总是耐心倾听,抓住其中哪怕一丝闪光点给予肯定。

这天,苏晓抱着一叠测试数据,有些忐忑地找到正在检查日志的封瑶。

“学姐,我…我在反复测试‘喜悦-分享’这个情感链路时发现,如果在触发分享的前置交互环节,加入一点点非确定性的、类似‘小惊喜’的微小时延或者模糊反馈,最终用户完成分享时,情感体验的峰值数据反而会显着提升,后续的互动粘性也更好。”苏晓指着数据图表上的几个异常波峰,声音不大却清晰。

封瑶接过数据,仔细审视,眼中瞬间掠过惊喜。苏晓发现的这个现象,恰好与她最近和徐卓远讨论的、关于“情感期待与动态阈值”的理论猜想不谋而合!这个细节,连她自己都还未在具体测试中刻意验证过。

“非常出色的观察力,苏晓!”封瑶毫不吝啬地表扬,语气带着由衷的赞赏,“你发现的这个点非常重要,它可能揭示了情感交互中‘期待感’的价值。晚点我把我们之前讨论这个猜想的相关文献和内部笔记发给你,你可以深入研究和验证一下。”

苏晓的脸颊因激动而泛起红晕,眼睛亮得惊人。她用力点头,抱着那叠仿佛镀了金边的数据报告,脚步轻快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背影充满了被认可后勃发的干劲。封瑶看着她,心中欣慰。她知道,一颗可能被尘埃暂时掩盖的珍珠,正在被轻轻拂拭,逐渐显露光华。这不仅是帮助一个困境中的学妹,更是为“心域”项目,乃至未来更广阔的技术图景,埋下了一颗充满潜力的种子。

父亲的改变

周五晚上,封瑶再次回到家中。这一次,母亲周芸脸上的笑容明显轻松了许多,在厨房忙碌时,悄悄对封瑶说:“你爸啊,嘴上不说,心里惦记着呢。今天特意提早回来,还叮嘱我多做两个你爱吃的菜。”

饭桌上,气氛不再是上一次那种小心翼翼的试探,而是多了几分自然的家常感。封卫国虽然依旧保持着一家之主的沉稳,话不多,但会主动问起“心域”项目的进展,尤其是在听到封瑶用生活化的比喻解释优化后的模型如何更“懂”人心,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预判和响应用户情感需求时,他沉默地听着,手中的筷子停顿了片刻,然后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饭后,封卫国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起身去看新闻或回书房,而是略显局促地坐在原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了几下。似乎在酝酿着什么。终于,他像是下定了决心,从身后拿出了一个尚未拆封的平板电脑包装盒和一支同品牌的触控笔,有些生硬地推到封瑶面前。

“听你妈说,你现在搞那些设计,又要画图又要记笔记,用这个可能方便点。”他的语气依旧带着军人式的直硬,甚至有点别扭,仿佛不习惯表达这种细致的关心,“单位搞活动发的,我用不着,放着也是落灰。”

封瑶彻底愣住了。前世,父亲封卫国从未在这些细节上关注过她,他的世界里似乎只有大局、原则和期望,而非一支笔、一个平板的具体需求。她看着桌上那套明显是最新型号、精心挑选(绝不可能仅仅是“单位发的”)的设备,又看向父亲微微侧开、刻意避开她视线却掩不住耳根一丝微红的脸庞,心脏像是被一只温暖的手紧紧攥住,酸涩而滚烫的暖流瞬间涌遍全身。

她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平板冰凉的包装盒表面,感受到的却是那份沉甸甸的、笨拙却无比真挚的父爱。

“谢谢爸。”她抬起头,声音因情绪涌动而略带沙哑,但脸上的笑容却无比明亮和真实,“我正琢磨着要不要去买一个呢,这下省事了,也太及时了!”

封卫国含糊地“嗯”了一声,像是完成了某项重大战略任务,迅速站起身,背着手,步伐略显匆忙地走向客厅,仿佛多停留一秒都会让他不自在。但封瑶分明看到,在他转身的刹那,那向来紧抿的唇角,似乎极其轻微地、松弛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母亲周芸在一旁看着父女间这无声的交流,眼里满是如释重负的欣慰笑意,悄悄对封瑶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