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全国赛前夕(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最新章节。
她艰难地抬起没有输液的那只手,轻轻抓住了他外套的衣角,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徐卓远敲击键盘的动作微微一顿,低头看了看她烧得通红却依赖地靠着自己的脸,眼神柔软了下来。他空出一只手,覆在她微凉的手背上,轻轻握住。
“我在。”他低声说。
简单的两个字,却比任何退烧药都更能安抚人心。封瑶终于彻底放松下来,沉沉睡去。
第二天,尽管高烧退去,但封瑶仍有些虚弱。汇报照常进行,徐卓远代替她完成了主讲。他逻辑清晰,语言精准,将封瑶的核心思想阐述得淋漓尽致,甚至根据自己昨晚的调试,补充了几个关键的技术细节优化点。台下,封瑶坐在观众席,裹着徐卓远强行给她披上的外套,看着他站在她本该站立的位置,为她“征战”,心中充满了暖流和难以言喻的感动。
汇报结束,掌声热烈。评委们对他们的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对其中融入的社会学理论框架表示赞赏——那正是得益于陆北辰的分享。徐卓远却毫不居功,明确表示这一部分的创新主要归功于封瑶。
徐卓远走下台,第一件事是走到她身边,摸了摸她的额头,确认体温正常。“还好。”他松了口气。
“讲得很好,”封瑶看着他,眼睛亮晶晶的,“比我自己讲得还好。”
“你的思路,我只是复述。”徐卓远摇头,语气认真。
封瑶却知道,不仅仅是复述。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她的梦想,弥补着她因身体原因可能造成的遗憾。这不再是前世那个需要她仰望、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会在她需要时,毫不犹豫为她遮风挡雨、并肩同行的战友和爱人。
病好后不久,一个周末,封瑶的父母竟然不声不响地来到了学校。母亲提着一个保温桶,里面是熬了许久的鸡汤,父亲手里则拎着一大袋水果和营养品。
“你爸看了天气预报,说这边降温了,怕你之前生病没好利索,非要来看看。”母亲拉着封瑶的手,嗔怪地看了父亲一眼,眼底却是带着笑的。
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地清了清嗓子,把东西放下,目光在封瑶和闻讯赶来的徐卓远身上转了转,最后落在女儿明显还有些苍白的脸上,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学习再忙,也要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朴素的、带着他们那代人印记的关心,让封瑶瞬间湿了眼眶。她接过沉甸甸的保温桶,感受到的不仅是汤的温度,更是那份迟来却沉甸甸的、笨拙而真诚的父爱母爱。
徐卓远礼貌地和封瑶父母打了招呼,然后主动接过大部分东西,陪着他们在校园里走了走。封瑶父亲看着身边这个沉稳优秀的年轻人,再看着女儿在他身边自然放松、眉眼带笑的样子,一直严肃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些许欣慰和放心的神色。
“听说你们比赛晋级了全国赛?”吃饭时,母亲状似随意地问道,但眼里藏着骄傲。
封瑶点点头:“下个月去长春参加决赛。”
父亲沉默地吃着饭,半晌才开口:“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尽力就好。”
这种平常的关怀,对封瑶而言却是前所未有的。在前世,父母的期望总是沉重得让她喘不过气,而今生,随着她学会表达自己,父母也在学习如何正确地爱她。
送走父母后,封瑶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路口,心中感慨万千。前世的她,与父母关系疏离,总觉得自己不被理解,是家庭的边缘人。而这一世,她学会了主动沟通,表达自己,父母也在努力地学习如何用她需要的方式去爱她。这种双向的奔赴和救赎,正在一点点治愈着过往所有的伤痕。
回到实验室,封瑶打开保温桶,浓郁的鸡汤香气弥漫开来。她舀出一碗,递给徐卓远:“你也喝点,前几天辛苦你了。”
徐卓远接过,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陪着她一起喝汤。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两人的影子拉长,交织在一起,温暖而静谧。
----
全国赛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团队的备战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根据大赛组委会发布的公告,全国总决赛将于8月中旬在长春举行,他们的作品被分在了南京东决赛区,比赛类别是人工智能应用。
为了让项目更加完善,团队决定整合更多跨学科的知识。在封瑶的建议下,他们再次邀请了陆北辰作为外部顾问,参与了几次团队讨论。他的社会学视角为项目提供了更多深度,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用户需求。
然而,团队合作并非总是顺畅的。一次激烈讨论中,两位成员因技术路线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气氛一度紧张。
“我认为我们应该专注于提升核心算法的效率,而不是一味增加功能!”负责算法开发的李平声音提高了几分。
界面设计负责人张晓宇立即反驳:“但用户体验同样重要!如果交互不友好,再好的算法也没有用!”
封瑶看着争执的两人,心中焦急却不知如何调解。这时,一直沉默的徐卓远站起身,走到白板前。
“你们两个的观点都有道理,”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量,“但我们不需要二选一。”他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系统架构图,“我们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在这里,”他指向核心算法模块,“李平可以专注于性能优化;而在这里,”他又指向用户交互接口,“晓宇可以充分发挥你的设计理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转头看向两人:“关键是要定义清晰的接口规范,这样你们的工作可以并行进行,互不干扰却又相辅相成。”
一席话让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李平和张晓宇对视一眼,都露出了认同的表情。
封瑶看着这一幕,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意识到,一个真正的团队不仅需要优秀个体,更需要这种化解分歧、凝聚共识的力量。徐卓远平时话不多,但总是在关键时刻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后,封瑶对徐卓远说:“谢谢你,今天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徐卓远轻轻摇头:“团队管理本来就不容易。你负责项目的大方向,这些协调工作,我来分担是应该的。”
全国赛前一周,项目终于完成了所有预定功能的开发与测试。团队决定在最后几天不再进行大的改动,而是专注于优化和演练。
周五晚上,封瑶和徐卓远并肩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初夏的微风拂过,带来草木的清新气息。不知不觉间,他们走到了第一次坦诚交谈的那个湖边凉亭。
“还记得这里吗?”封瑶轻声问。
徐卓远点头:“记得。那天你告诉我,你要做一个不一样的AI伦理项目。”
“那时候,我没想到我们会走这么远。”封瑶望着湖面上闪烁的月光,语气感慨。
“我想到过。”徐卓远停下脚步,看向封瑶,“从看到你第一份项目设计书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你会做出不凡的事情。”
封瑶转头迎上他的目光,在那双总是冷静的眼眸中,此刻闪烁着毫不掩饰的欣赏与信任。这种眼神,与陆北辰或任何其他人看她的方式都不同——它不仅仅是对她才华的认可,更是对她整个人毫无保留的理解与支持。
“全国赛之后,你有什么打算?”徐卓远突然问道。
封瑶思考片刻:“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继续这个方向的研究。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比赛项目,更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我也是。”徐卓远的语气坚定,“我会继续和你一起走下去。”
没有华丽的誓言,没有夸张的承诺,但这句话却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加真实有力。封瑶知道,这就是徐卓远的表达方式——用行动和决心,而非空洞的语言。
前世,她曾以为爱情必须是轰轰烈烈、充满激情的;今生她才明白,真正的爱情更像是这些默默支撑彼此的瞬间——是生病时的一杯热水,是困惑时的一句点拨,是疲惫时的一个肩膀,是追逐梦想路上的并肩同行。
全国赛的舞台越来越近,挑战也愈发清晰。苏婉晴和她的T大团队,陆北辰可能带来的新的学术视角甚至潜在的人际涟漪,以及项目本身更高的技术壁垒……前路并非一帆风顺。
但封瑶看着身边这个总是用行动代替言语的人,感受着彼此之间无需言说的默契,脑海中浮现父母离去时那放心和期待的眼神。
她不再害怕。
因为她知道,她的世界,已经拥有了最坚实的基石和最明亮的星光。无论前方是惊涛骇浪还是繁花似锦,她都已做好了准备,去迎接,去经历,去书写这一世,属于封瑶的、无悔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