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把公公接回来(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栀兰和她的儿女们》最新章节。

开春后,屋檐下的燕子窝又垒了一排新窝,叽叽喳喳的叫声里带着初夏的暖意。

“妈,我回来啦。”

逸卿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包跨进院门时,栀兰正蹲在院子里修锄头,锤头敲击铁刃的叮当声突然顿住,看着儿子走进大门的那一刻,他仿佛看到年轻的嘉濠朝他走来,她使劲揉了揉眼睛。

自从逸卿调回七队工作,家里的生活就不那么紧张了,栀兰的心里也渐渐轻松起来,她感觉再也不用勒紧腰带过日子。

尽管他的工资只有24块钱,但是至少不用再从家里给他往外拿钱了。

大大也搬到了自己盖的新房里,家里一下子显得空了不少。大大搬去新房的那天,栀兰特意蒸了一锅白面馒头端了过去。

晚上,当孩子吃完饭各自散去之后,嘉濠跟栀兰商量说:

“逸卿回来了,我也能抽开身了。我想回去把俺大大接过来。大大今天正好七十岁了,虽然生活还能自理,但是叫他一个人在关里家,我怎么想都感觉不太妥当。”

公公上次被“带”回去以后,始终跟嘉渝一起生活,嘉渝两口子都能干、孝顺,大大没事的时候也帮忙照看一眼小孩子,一家人过得和和乐乐的。

公公身体很结实,年龄也不算太大,嘉濠和栀兰除了过年往家里寄点钱,也没操什么心。

靠山村石头多,土皮下面挖开就能采石。村里一看石头挣钱快,用量大,就开发了石材产业。

嘉渝从少手心灵手巧,干啥像啥,不到二十岁就用小推车推着他的木匠工具到处去给人家打家具,有时候十天半个月回不来一趟。

结婚以后,他看村里的石业越办越好,就学了石匠。这样他就能守家在地消消停停的过日子了。

别看嘉渝年轻,他的手艺在当地相当有名望,每个月找他干活的人都排不上队。

这几年石头开采的越来越多,村里的土地越来越少了,到后山往下一看,几米深的大坑一个挨着一个。

当时嘉渝已经有五个孩子了,他担心再这样下去会回到大跃进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地种了,这一大家人怎么办?那种挨饿的日子,他再也不想过了。

正好他听说东北有个地方招成手石匠,给的待遇又高,嘉渝便动了心思,想带着家人出去闯一闯。

招工的是林口县的一家采石场,来应聘的有很多人,嘉渝一上手,没几下就拿了个第一。

采石场当时就通知他留下,可是当他看到远处漫山遍野的黑土地时,他拒绝了采石场。他认为干啥都没有种地踏实,于是,就在林口县的一个农村站了脚。

他回去搬家的时候,公公说啥都不跟他走,非要一个人在关里家住。嘉渝拗不过他,就给哥哥写了封信,详细说明了情况……

栀兰见嘉濠心事忡忡,安慰道,“上回收到嘉渝的来信,我就在想这件事了,只是这几年这东屋一直没空出来,大姑住完了大大妈妈住,再加上逸卿没毕业……”

她鼓励丈夫说,“现在万事俱备了,就算嘉渝不搬走,咱们也应该把老人接回来了。”

栀兰这几年始终在惦记着远在关里的公公,一想到公公马上就要七十,她心里就越发地着急。

可是自从搬到半拉山以后。他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穷,再加上大姑(刘大娘)和小表弟全家从关里过来之后,一直住在他们东屋,公公再来也确实住不开。

两年以后,表弟有了房子,大大妈妈又住了半年。

“我是担心庄上的那些坏人能不能再……”一提起公公,嘉濠还是心有余悸。

“他们当初把他弄回去,不也没折腾出啥吗?这件都过去十多年了,他还有啥么理由不放人啊?我看还是先给嘉满写封信问问。他办事稳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