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挣外快(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栀兰和她的儿女们》最新章节。
最小的鱼也有巴掌长,刚一倒出来的时候都活蹦乱跳地,好像能钻进水里似的,眨眼的工夫,就不动弹了。
小鱼刚消停,几条大鱼扭了几下也不动弹了。
“趁着早上没有人出来,咱再打几网。”哥哥和福元那边也正兴致勃勃地看着刚倒在麻袋上的鱼。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冰面时,麻袋上面的鱼都已结结实实地冻成了“鱼棍”,拎起来时,鱼尾还保持着摆动的姿势。
几天后,队里安排德禄趁年前上大冻路面好走,抓紧把一冬天的煤拉足,他每天都要起早,没有办法出来了。
哥哥在马队当了畜牧队长,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着工作。福元也去了食堂当厨师长,更没有时间了。
嘉濠一个人每天早上都去捞几网。到家之后把大鱼挑出来分给哥兄弟几家吃,小鱼就拉到矿上卖钱。
他搭德禄的车把鱼捎到缸窑沟表姐家,叫他们帮忙给卖了。一个冬天下来,基本上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能卖两麻袋。
栀兰的表姐、表哥,还有嘉信大哥他们,是在七台河特区(县级)刚刚成立的时候,通过市里国营煤矿招工过来的。
他们刚来的时候,底子空,再加上市里的粮食供应特别紧张,而且粗粮多细粮少,栀兰和嘉濠就想方设法地从口粮里攒点白面,豆油,粮票,冻豆腐什么的贴补他们。
他们对栀兰和嘉濠的事也都特别地上心,东西放到他们那里,比自己去卖都放心。
开春之后,嘉濠把菜园里大部分地方腾出来种上黄烟,烟叶长得疯快,到了夏天,大叶子像南方的芭蕉叶那么大。
种烟是个力气活。大热天,他俩下了班就钻进烟地里打烟叉,打完一垄满脸淌汗,浑身跟水洗了似的。
等烟叶见黄,把叶子掰下来用绳子编成一大串一大串地,挂起来晒干,烟叶串子重得两个男人抬着都吃力,栀兰天天跟嘉濠一样地干。
“栀兰真能吃苦,比男人都能干。”从门前路过的人看见了都这样说。
晚上,栀兰把箱子里那个装钱的小袋子拿出来一数,“我的老天爷唻,攒这么多了,看起来鱼跟黄烟都没少卖呀。”
“足够用了,一年没白干。“栀兰尝到了挣外快的甜头。
嘉濠半开着玩笑说,”革命尚未成功,咱俩继续努力。”
“继续努力!”栀兰也笑着应和着。
晚上,嘉濠靠在火墙上,给孩子们讲完故事,自己又开始琢磨了:
到三九天还有两个来月,要是干呆着,得损失多少钱哪。
他跟栀兰说,“我跟俺大大学过编各种菜蓝子,来东北没看见有这些东西,编好了估计能好卖,不行咱试试?”
“我怎就没发现你有不会的东西呢?”栀兰的语气里带着满满的赞赏和钦佩。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安下心来想学,哪有学不会的。“
在嘉濠的眼里,还真是没有什么事能难倒他的。
他找了把柴刀,天刚亮就到山上割落地苕条去了。看着一根根笔直的苕条嘉濠的心里别提多爽快了。他从院子里挪进来一个大号的水缸,填满了温水,就把两大捆苕条全泡在里面了。
晚上回来一摸,硬邦邦的苕条全都变软了。嘉濠用自制的劈条子的小工具,一根苕条正好劈成三瓣,劈开的苕条批子软得像皮筋那么听话,手工编筐工程就这样开始了。
嘉濠先给逸卿和筱媛做示范,用三棱的小木镩子轻轻松松地把苕条均匀地劈成了三根批子。
嘉濠教栀兰怎么打底,怎么收口,逸卿一看挺简单,自己也跟着编上了,没想到他一上手比栀兰编得还好,一家人干得热火朝天。
公公一看这边这么热闹,也加入了编筐队伍。老人坐在炕沿上,布满老茧的手指灵巧地翻动着苕条,不一会儿就编出一个精巧的小花篮。
慧婕抱着花篮就不撒手,说要装她的 "宝贝"—— 其实就是几张糖纸、烟盒纸、火柴盒,还有一个“小嘎啦哈”和几块白石子。
在公公的指导下,各式各样小巧可爱的菜篮子,拿到市里供不应求,成了抢手货。
"鱼128块,黄烟187块,篮子53块......" 嘉濠拨弄着算珠,”彩礼,酒席,两套行李,再一人做一身新衣裳......"
他忽然停住,看着栀兰,"剩下的钱,给你买一身衣裳吧,你天天给人家做衣裳,自己都没件象样的衣裳。"
栀兰摇头:"不用不用,我这衣裳都挺好,喜事上人家也不看我,我穿得干干净净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