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学习班的“回马枪”(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逆流60年代》最新章节。
平静了没几日的第七农场,仿佛是为了印证廖奎和谢薇心中那份隐隐的不安,一股熟悉的、令人窒息的寒流再次席卷而来。
下午上工没多久,场部的大喇叭突然响起,不再是生产通知或革命歌曲,而是那个久违的、带着刻板腔调的声音——思想改造队的负责人。通知所有学习班成员,包括那八十九名重点对象以及其他被纳入“帮助”范围的职工,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前往大礼堂集合,进行一场“思想回头看”讨论会。
“回头看”三个字,像三根冰冷的针,刺入每个人的神经。
大礼堂里,气氛凝重。改造队的几名成员端坐在主席台上,面色严肃,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视着台下陆续进场、神情各异的职工。廖奎和谢薇找了个靠后排、不太起眼的位置坐下,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弥漫开的那种熟悉的紧张与压抑。
于卫东也来了,他走路依旧别扭,但脸上却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期待,不时与坐在不远处的周子强交换着眼神。周子强推了推眼镜,表情看似平静,眼神深处却闪烁着一丝算计的光芒。
改造队负责人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讲话,语气缓慢却带着沉重的压力:
“同志们,近段时间,大家回归生产岗位,表现各有不同。但是,思想改造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开几次会、表几次态就能完成的!有些人,表面上服从管理,积极劳动,但内心深处,是不是真的和旧思想、旧观念划清了界限?是不是还存在‘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派行为?今天这个‘回头看’,就是要大家对照检查,深刻反思,尤其是要揪出这种隐藏的、虚伪的作风!”
“说一套,做一套”!
这顶帽子扣下来,不可谓不重。台下不少人脸色都变了,下意识地低下头,不敢与台上审视的目光对视。
“现在,就从这边开始,每个人依次发言,谈谈最近的思想动态,劳动表现,重点是有没有做到‘表里如一’!要触及灵魂,深刻剖析!”负责人手指一点,开始了点名。
被点到的人,战战兢兢地站起来,绞尽脑汁地搜刮着词句,重复着那些正确却空洞的套话,努力证明自己的“改造”成效,生怕被抓住任何把柄。
气氛越来越压抑。
廖奎和谢薇坐在后排,面色平静,心中却警铃大作。这分明是一次突然袭击,一次针对性的“回马枪”!目的就是要打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在看似松懈的日常中,寻找可能存在的裂痕和破绽。于卫东和周子强那隐晦的流言,与此刻“说一套做一套”的批判重点,隐隐形成了一种呼应,让他们不得不更加警惕。
很快就轮到了他们这一片区域。
周申被点到了名字。他猛地一颤,如同受惊的兔子般站了起来,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准备好的说辞忘得一干二净,语无伦次,冷汗顺着额角往下淌,那惊惶失措的样子,引得台上改造队员皱起了眉头。
接着,点到了秦大山。他沉默地站起来,浑浊的眼睛看着地面,干巴巴地说了几句“遵守纪律,好好劳动,感谢组织教育”便不再多言,任凭台上如何引导,他只是沉默以对,用他那堵无形的墙,隔绝着外界的风雨。
然后,点到了廖奎。
全场的目光,或明或暗,瞬间聚焦过来。于卫东和周子强的眼神更是如同淬了毒,紧紧锁定在他身上。
廖奎缓缓站起身,身姿挺拔,目光平静地迎向主席台。他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略微停顿,仿佛在组织语言,这份沉稳与前面几人的慌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清晰沉稳。他没有慷慨激昂地表态,也没有过度地自我批判,而是紧紧围绕着自己的本职工作——畜牧防疫。他简要汇报了近期在猪号马号的工作,提到了夏季防疫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用具体的数据和观察来说明问题,最后才落到思想上,表示通过劳动和实践,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技术服务于生产、生产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道理,要努力改造思想,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他的发言,务实,具体,有内容,巧妙地避开了那些空泛的政治口号,将“思想改造”落实到了“做好本职工作”这个无可指摘的层面上。
改造队的负责人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于卫东急了,忍不住阴阳怪气地插了一句:“廖技术员这思想觉悟就是高啊,时刻不忘本职工作,就是不知道这‘本职工作’之外,有没有什么别的‘活动’,也需要向组织汇报一下?”
这话指向性极强,几乎是在明示廖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廖奎却面色不变,目光转向于卫东,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惑:“于卫东同志,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我的工作就是负责畜牧防疫,除此之外,就是正常的生活起居。如果你指的是我每天按时上下工,偶尔因为工作需要去仓库领取物资,或者像所有职工一样在家属区生活,这些难道也需要特别汇报吗?”
他四两拨千斤,将对方的恶意暗示化解于无形,反而显得于卫东是在无理取闹。
台上改造队的负责人皱了皱眉,显然对于卫东这种不按流程、带有明显个人情绪的插话不太满意,他敲了敲桌子:“注意发言纪律!就事论事,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和毫无根据的猜测!”
于卫东被噎得满脸通红,悻悻地闭上了嘴,但眼中的怨毒更盛。
廖奎平静地坐了下来。谢薇在桌下轻轻握了握他的手,掌心一片冰凉。
这一关,暂时算是过去了。但“回头看”的阴影已经笼罩下来,学习班的“回马枪”明确地告诉他们,高压从未远离,任何的松懈,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成为致命的破绽。他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对这随时可能再次收紧的绞索。
大礼堂里,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刚刚站起身的廖奎身上。于卫东和周子强的眼神如同淬了毒的芒刺,台上改造队成员的目光则带着审视与衡量,而更多普通的学员眼中,则混杂着紧张、同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廖奎站定,身姿如青松般挺拔,却并无咄咄逼人之势。他目光平静地扫过主席台,声音沉稳地开口,没有慷慨激昂,也没有畏缩怯懦,如同在叙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工作:
“各位领导,同志们。近期回到生产岗位,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我对思想改造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我认识到,思想改造不能空对空,必须扎根于实际,落实在行动上。对我而言,改造思想,就是要用手中掌握的技术,全心全意为畜牧生产服务,保障场里的集体财产不受损失,这就是我对‘为人民服务’最直接的理解。”
他开门见山,将宏大的“思想改造”主题,牢牢锚定在“技术”与“生产”这个坚实的基础上。
“就拿前段时间制定夏季防疫方案来说,”廖奎话锋一转,切入具体案例,“当时面临天气骤热、蚊虫滋生、牲畜容易爆发疫情的风险。我查阅资料,结合我们农场畜牧科的实际情况,重点考虑了中草药熏蒸和饲料配比调整。比如,在饲料里适当增加车前草、马齿苋这类清热解毒的野生植物,既能节省精料成本,又能有效预防牲畜因内热引发的肠道疾病。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所谓的技术,不是孤芳自赏,更不能脱离实际,它必须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服务于生产大局。这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的磨练,是摒弃个人主义、树立集体观念的过程。”
他的叙述朴实无华,没有华丽辞藻,全是扎扎实实的工作细节。他用“节省成本”、“预防疾病”、“保障集体财产”这些无可指摘的词汇,将技术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正确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