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省城求索,桑叶入药(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最新章节。
“没问题!”姜芸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希望,连日来的阴霾似乎被撕开了一道缝隙。她将那袋桑叶郑重地放在实验台上,“桑叶,我们合作社还有!关于金线,我知道的一切,都会告诉您!”
实验开始了。
李建国将桑叶洗净、烘干、研磨成粉,然后用不同的溶剂(水、乙醇、丙酮等)进行萃取,得到颜色深浅不一的桑叶提取液。他拿出实验室里常见的几种酸性固色剂(如单宁酸、醋酸等),开始进行配比实验。
姜芸和林晓则成了实验室里最专注的“学徒”。她们仔细观察着李建国的每一个操作步骤,记录下他说的每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很多听不懂),更详细地向他描述传统金线的特性:它的捻度、光泽来源、对湿度的敏感度、与丝线的结合方式……她们带来的,是几代绣娘积累下的、无法用数据量化的经验直觉。
最初的实验,结果令人沮丧。
李建国将一根从合作社带来的、品质上乘的金线,浸泡在纯酸性固色剂(单宁酸溶液)中。几分钟后取出,金线确实变得比以前更有韧性,用镊子弯折也不易断裂。然而,当姜芸拿起这根金线,对着实验室明亮的灯光时,她的心猛地一沉。
金线失去了光泽!
那原本温润内敛、如同融化的黄金般流动的光彩,变得暗淡、呆滞,甚至带着一种廉价的、金属的冷硬感。在灯光下,它不再闪烁,而是像一根生锈的铁丝,死气沉沉。
“不行!”姜芸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失望和心痛,“这根本不是苏绣用的金线!苏绣的金线,要有魂!要有光!这样暗淡的东西,绣出来的作品,是没有生命的!”她将那根失去光泽的金线扔在实验台上,发出一声清脆的碰撞声,像打碎了什么珍贵的东西。
李建国也皱着眉,拿起那根金线,对着灯光反复查看,又用仪器检测其表面的反射率。数据证实了姜芸的直观感受——光泽度大幅下降。
“酸性固色剂虽然能增强韧性,但会破坏金线表面的微观结构,导致光线散射紊乱,失去光泽。”李建国分析道,语气带着科研人员面对失败时的冷静,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挫败,“看来,单纯的酸性固色剂行不通。”
姜芸看着实验台上那几瓶不同浓度的桑叶提取液,又看看那根暗淡的金线,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李工程师,桑叶提取液呢?您刚才说桑叶里有些成分对蛋白质纤维有保护作用……能不能……把桑叶提取液加进去试试?”
李建国闻言,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一下。他立刻拿起一瓶桑叶水提液(颜色最深,呈深绿色),又拿起一瓶单宁酸溶液。他开始尝试不同的配比:先加少量提取液,再加固色剂;或者反过来;或者将两者混合后再浸泡金线。
时间在滴答的仪器声中流逝。姜芸和林晓屏息凝神,目光紧紧锁定在李建国手中那根被反复浸泡、冲洗、晾干的实验金线上。
终于,李建国停下了动作。他拿起一根刚刚用“桑叶水提液 + 低浓度单宁酸”混合液处理过的金线,递给姜芸。
“试试这个。”
姜芸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颤抖着接过那根金线,小心翼翼地举到眼前。
实验室明亮的灯光下,那根金线……
它没有恢复到最初灵泉浸润下的那种近乎灵动的、仿佛蕴含生命的光泽。但是,它也没有像之前那样彻底暗淡!它呈现出一种温润的、内敛的、如同被岁月打磨过的黄金般的质感!光线落在上面,不是刺眼的反射,而是柔和地晕开,带着一种沉静而持久的光芒!更重要的是,当姜芸用镊子轻轻弯折它时,能清晰地感受到,它的韧性比处理前提升了至少三倍!弯折后,它也能迅速恢复原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这……这……”姜芸的声音哽住了,巨大的惊喜和难以置信冲击着她。她反复转动着金线,从不同角度观察那温润的光泽,又用力弯折测试它的韧性。泪水毫无预兆地涌上眼眶,模糊了视线。她不是为这小小的技术突破而哭,而是为那几乎被绝望吞噬的苏绣,终于看到了一丝微弱却真实的光!
“光泽……韧性……”李建国也凑过来,眼中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桑叶提取液里的某些成分(可能是多酚或胶质),在金线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既中和了酸性固色剂对光泽的破坏,又协同增强了韧性!这个方向……可行!真的可行!”他激动地拍了下实验台,声音都提高了八度。
姜芸用力点头,泪水终于滑落,滴在实验台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她紧紧攥着那根承载着希望的“金线”,仿佛握住了苏绣的未来。然而,就在这巨大的喜悦几乎要将她淹没的瞬间,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李建国堆满实验报告和资料的办公桌一角。
那里,压在一叠《染料化学通讯》杂志下面的,露出了几页纸的边缘。那纸张的颜色、质地,与周围中文资料截然不同。更让她心头猛地一跳的是,那纸张边缘,印着几个清晰无比的、她曾在山崎雄一文件上见过的日文片假名字符!
「キンシ コウセイザイ」 (金线固色剂)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从姜芸的脚底窜上头顶,冲散了所有的喜悦!山崎!又是山崎!他不仅在国内搞破坏,他的触角,竟然已经伸到了省城化工厂!伸到了李建国的实验室里!那份日文资料……难道是山崎株式会社关于金线固色的研究?他们……他们也在研究同样的方向?!
姜芸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警惕和冰寒。她不动声色地移开目光,将那根承载着希望也埋藏着巨大危机的“金线”,更紧地攥在了手心。省城求索,初见曙光,但山崎的阴影,如同跗骨之蛆,已然悄然笼罩在这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