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周建军送还针法稿,姜芸传道授业初尝试(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最新章节。
“小娟,快叫姜芸姐姐。”周建军轻声催促。
小娟的头垂得更低了,喉咙里发出蚊子哼哼般的声音:“……姜……姜姐姐。”
姜芸温和地笑了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柔和:“小娟,别怕。来,坐这边。”她搬了张小凳子放在自己绣绷旁边,示意小娟坐下。
小娟怯生生地走过去,坐下,依旧低着头,目光却偷偷地、飞快地瞟向姜芸绣绷上那片栩栩如生的兰草。那眼神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渴望和一丝怯懦的羡慕。
姜芸看在眼里,心里微微一酸。她拿起一块素白的棉布手帕,又拿出一小捆颜色翠绿的丝线,放在小娟面前。
“咱们今天,先学最简单的‘平针绣’。”姜芸拿起一根针,穿好线,动作缓慢而清晰,“你看,这样,一针下去,再一针上来,针脚要匀,线要拉紧,但不能太用力,不然布会皱……”
她一边说,一边在手帕上绣出一道笔直的绿线。阳光照在她灵巧的手指上,那根小小的绣针仿佛有了生命,在布面上轻盈地跳跃。
小娟的眼睛亮了起来,紧紧盯着姜芸的手,忘记了紧张。她学着姜芸的样子,拿起针,笨拙地穿线。她的手指有些僵硬,动作很慢,好几次针尖都戳到了自己的手指,留下小小的红点。她疼得微微皱眉,却倔强地没有吭声,只是更用力地攥紧了针。
姜芸没有催促,只是耐心地在一旁看着,偶尔伸手轻轻扶正她拿针的姿势,或者帮她把打结的线理顺。
“别急,慢慢来。绣花,心要静,手要稳。”姜芸轻声说,“你看,这针脚就像走路,一步一步,稳稳当当,才能走出一条漂亮的线来。”
小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更加专注地盯着手中的针和布。阳光暖暖地照在她身上,驱散了她身上的寒意和怯懦。她绣得很慢,针脚歪歪扭扭,粗细不均,甚至有几处还绣错了地方。但她很认真,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长长的睫毛上沾着几缕碎发,也顾不上拂去。
姜芸看着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满足感。这感觉,不同于自己完成一件精美绣品时的成就感,而是一种……分享的喜悦。就像母亲当年握着她的手,把温暖和技艺一同传递过来一样。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鬓角,那里似乎又有一丝微弱的刺痛感,仿佛提醒着她灵泉的存在。但此刻,看着小娟那专注投入的侧脸,那点对寿命消耗的担忧,似乎被一种更温暖的东西冲淡了。
时间在专注中流逝。当小娟终于在那块白布上,用歪歪扭扭的绿色线条,绣出一个勉强能看出轮廓的、小小的“人”字时,她猛地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像落满了星星。
“姜姐姐!你看!我……我绣出来了!”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不再是之前那种蚊子哼哼。她小心翼翼地捧着手帕,像捧着一件稀世珍宝,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属于这个年纪的、纯粹的笑容。
姜芸的心被那笑容狠狠撞了一下。她看着那歪歪扭扭的“人”字,看着小娟眼中焕发的神采,突然觉得,这比她用灵泉修复出任何一件绝世珍品,都更让她感到充实和快乐。她笑着点点头:“绣得真好!小娟真聪明!下次,我们学绣小草,好不好?”
“好!”小娟用力地点头,笑容更大了,露出了两颗小小的虎牙。
周建军站在门口,看着女儿灿烂的笑脸,眼眶瞬间就红了。他背过身,悄悄抹了把眼睛,再转过来时,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和感激:“姜芸妹子,谢谢你……真的,谢谢你……”
送走周建军父女,绣房里恢复了安静。姜芸拿起桌上那张泛黄的针法稿,指尖再次抚过母亲熟悉的字迹。窗外,夕阳的余晖给远处的山峦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她轻轻叹了口气,却带着一丝释然。
教小娟绣花的过程,似乎触动了心底某个沉寂的角落。那种将技艺传递出去的满足感,那种看到他人因自己的手艺而焕发生机的喜悦,像一股暖流,冲淡了灵泉消耗带来的阴霾。她想起母亲常说的话:“手艺是根,扎得深,才能长得高。但根不是埋在地里自己闷着,是要让新芽从旁边长出来,根才能更深,树才能更壮。”
也许,灵泉的消耗,并非只有消耗寿命这一条路?她想起自己刚才教小娟时,当小娟终于绣出第一个歪扭的“人”字,自己掌心似乎传来一丝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的温热,像有一缕无形的气息,从掌心钻入,又迅速消散。是错觉吗?还是……与灵泉有关?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鬓角,那里的刺痛感似乎……真的淡了一点点?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快得抓不住,却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微小的、充满希望的种子。
她将针法稿小心翼翼地收好,放进一个带锁的小木盒里。目光落在墙角那个装着灵泉的旧陶罐上。罐身冰冷,里面深蓝色的泉水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微弱而神秘的光泽。它静静地待在那里,像一个沉睡的秘密,等待着被唤醒,也等待着被理解。
“传承……”姜芸喃喃自语,指尖轻轻拂过陶罐冰凉的表面。这一次,她的眼神里,除了守护的坚定,似乎多了一丝探索的微光。她拿起绣针,坐在窗边,夕阳的余晖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绣针在丝线上穿梭,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一首无声的歌谣,在寂静的绣房里轻轻回荡。
窗外,晚风拂过,带来了泥土和青草的湿润气息,也带来了远处隐约的、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声音。一个新的念头,如同破土的嫩芽,在姜芸的心底悄然萌发——也许,真正的“续命”,并非仅仅依赖那神秘莫测的灵泉,更在于这指尖流淌的技艺,在于将这份美与力量,传递给更多像小娟一样渴望光亮的眼睛?这念头让她心中一动,仿佛有什么无形的东西,正在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