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出现的日子,也快到了!(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最新章节。

而新学所追求的,不同以往,是眼前这片天地运行的客观法则。

作为一国之君,朱元璋很清楚,相比早已历经千年演变、不断增删修补的传统思想,这门探索天地规律的学问,还是一片未曾落笔的空白。

正因如此,在今日的决断之中,他不再轻易排斥,而是开始认真审视、思考。

朝中不少官员的态度也在悄然转变,显露出审慎接纳的迹象。

朝廷风气既已如此,民间百姓又怎会始终蒙昧不解,一味抗拒?

“好了,没别的事你就退下吧,各地动静记着便是,暂时不必干预。”

这时,老人收回思绪,朝门外说道。

“是,属下领命!”

脚步声渐行渐远,蒋琥离开了院落。

屋内恢复寂静,老皇帝轻轻揉着额角,缓缓坐下。

“咱也不知道,今后这京城要变成什么模样。但这些东西,总得拿出来见光,看看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

“若真能得到百姓认可,那么接下来……标儿……”

“这事就交给你去办。”

朱标当即应声,郑重点头。

“父皇,这些日子我也一直在想这件事。”

“方才,终于有了些主意。”

朱元璋微微颔首,“讲吧。”

朱标随即开口:“既然是要调整新的学问体系,而按照雄英的说法,先前的基础教育应当涵盖诸多领域。”

“等到进入太学之后……或者说,所谓‘大学’阶段——”

他稍作停顿,一时还未能完全理清国子监旧制与新构想之间的衔接。

大明初立之际,人才匮乏。

寻常秀才、举人,往往便能在吏部登记,外放为地方官吏。

若考中进士前列,譬如榜眼、探花之类,大多留于京师任职,日后委以重任实属常态。

至于国子监的太学生,虽名为学子,但在洪武朝极为受重视。

凡能顺利完成学业者,几乎皆纳入仕途储备。

其中才智出众者,常被重臣收入门下,前程自然不可小觑。

正因如此,国子监所出之士,牵动中枢脉络。

堪称精英中的精英。

“父皇,依雄英所言,基础之学之上设‘大学’,唯有进入此阶,方始专攻一门。”

“而欲入朝为官,尚需通过一项综合性考评。”

“这已全然不同于眼下科举之路。”

“旧时秀才、举人的选拔路径,又该如何安置?”

“更进一步说——”

“既然整套体制都将变革,就必须先让民间知晓这些新学的存在。”

“因此!”

“引导百姓议论、引发好奇是一方面。”

“但关键在于,必须迅速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证据。”

话至此处,朱标目光转向朱允熥。

“今日朝堂所议,允熥所陈之言,本就经过简化处理。”

“那些举例背后的答案,尚未有实际验证支撑。”

“如何令万民信服?这才是最棘手的问题。”

他说出了眼前的难题。

“允熥,你可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验证,将真实成果展现在众人眼前?”

这一问落下,朱允熥神色微凝。

他明白,这是长辈给予的机会。

可心中自知分量。

“父亲,我今日所述,皆出自那册手册原文。”

“若让我亲自推演求解——”

“就说那《两小儿辩日》一题,我也无法作答。”

朱标听罢,轻轻点头,继而望向朱元璋。

“父亲,这才是最难之处。”

“新学即便起步浅显,旨在激发民间兴趣,仍需确凿的实证支持。”

“然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