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方孝孺,你竟敢弃书于地,视典籍如草芥?(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最新章节。

方孝孺凝神静听。

齐泰、练子宁屏息以待。

刘三吾缓缓睁眼。

连朱允炆也不自觉望向朱允熥。

太祖与太子朱标嘴角微扬,眼中满是骄傲。

“不错,四民之制贯穿天下。”

“但有一处,从不限制出身,亦少受四民束缚——”

“正是科举取士!”

“朝廷选才,面向的是全体黎民。”

“正因如此,除商贾之外,人人皆可登科入仕。”

“于是,读书、功名,成了万民向往的荣光。”

“可如今呢——”

“难道朝中诸公,竟要以四民之名,亲手堵死这条上升之路?”

“在选拔人才之时——”

“还能分什么士农工商?”

朱允熥厉声质问,全场鸦雀无声。

他仰天一笑,再度直视方孝孺。

“方先生,最后一问,容我直言。”

“术算地理,凡不列于四书五经者,皆视为虚掷光阴?”

“荒唐!”

“可还记得!”

“当年大儒宋濂,您亲授业之师,在辞官归里之时,偶遇东阳马生——同乡后学——”

“亲笔写下《送东阳马生序》一篇。”

“字字如刀,刻出少年苦读之景。”

“我年少嗜书,家贫无卷可阅,每每向藏书人家借取,亲手抄录,按日归还……寒冬时节,砚台结冰,墨不能磨,手指冻僵难屈……”

“求学之路,肩挑书箱,脚踏破履,穿行于深谷峻岭之间。凛冬狂风怒号,积雪没膝,双脚皲裂流血,浑然不觉。抵宿处时,四肢僵冷,动弹不得……”

暮色渐浓。

当朱允熥一字一句,诵出那段铭刻于士林心间的文字时,方孝孺面色骤变,唇齿微颤,眼底泛起赤红。

殿中诸多文臣,亦纷纷垂首,似见旧影浮空,忆起寒窗孤灯、雪夜执卷之往事。

“而今呢?”

“当今诸生入太学读书,朝廷每日供给粮米,父母岁岁送来冬衣夏服,再无饥寒之忧;高堂广厦之下朗朗诵读,免去跋涉之苦;有司业博士执教,凡有所问,无不详解,所求皆应。”

“尚有一言——”

朱允熥停顿片刻。

方孝孺喉头滚动,却发不出声。

下一语出口,满殿寂然,鸦雀无声。

“宋公当年,踏冰雪、忍饥寒、冒风雨,只为一卷残书。”

“身为他的门人弟子,方孝孺,你竟敢弃书于地,视典籍如草芥?”

......

日影西斜。

自午后起,京城百姓便觉异样。

街巷静候,朝官未散。

原该飞传全城的北境捷报,八百里加急文书,竟如沉江之石,杳无音信。

“怎会如此?官员进宫都快一个时辰了,怎还不退?我还等着听战况定论。”

“是啊!北疆告捷,高丽请降,皆为大庆之事。依往例,早该颁诏庆贺。”

“大明向来不掩功过,但凡军情回京,不过半日,茶楼酒肆早已传遍。”

“今日为何封口如铁?”

居于帝都之人,熟知朝政运转之道。

尤以洪武年间为甚。

大明铁骑所向披靡,鲜有败绩。每有捷音至,朝廷从不遮掩,迅即布告天下,与民共庆,已成惯例。

可今日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