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三皇孙VS满朝文官!大道与理念的交锋!(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最新章节。

那位提出变革的三皇孙,此刻正站在风暴中心,与满朝文官对峙。

而天子本人,只会于紧要关头出手定局。

眼下群臣怒形于色,气势如潮。

显然,这场较量,允熥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朱标默默蓄势,准备随时出言调停。

这些年,他在朝堂两端辗转周旋,早已练就一副化解纷争的本领。

或许,这一次也能稳住局势?

正思忖间。

见皇帝仍未表态,方孝孺以为犹有转圜余地。

几位大臣眼神交汇,心意相通。

他再度上前,语气坚定:“皇上,儒家之道,敬天地,忠君父,尊师长,传孝悌。自汉武帝独尊儒术,至今一千五百载。”

“隋唐始行科举,寒门子弟得以晋身庙堂。”

“天下读书人皆知,笔墨可通青云。”

“家国一体,忠孝两全,此乃我华夏正道。”

“若今日动摇此基,将何以立国?”

“忠孝二字,贯穿古今,才有了无数舍生取义、以身许国的豪杰。”

“大明开国仅二十五载,北方民心何以归附?天下何以安宁?黎民何以安居乐业?”

“答案在于我们这些读书人。”

“在于这二十多年来,万千儒生跋涉千里,不惧风霜,将忠君爱民之道播撒于北地城乡。”

“在于那些相信科举可通仕途,能为苍生谋利,怀揣赤诚奔赴考场的年轻士子。”

话音落下。

方孝孺的声音如裂帛穿云,字字发自肺腑,令人动容。

此人确有威望。

当年姚广孝曾再三劝诫朱棣:“彼虽逆命,不可杀也。”

只因他在士林之中声望如山,加之其师宋濂昔日德行垂范,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此刻纷纷出言呼应。

太祖目睹此景,眉心紧蹙。

这般阵势,十四、五岁的朱允熥如何应对?

恐怕一语未竟,便已退避三舍。

一旦退让,今日朝堂之上,文臣气势必将更盛!

除非——

是太祖亲自出手,以雷霆手段,破除阻力。

否则,孙儿所提“十二年基础教育”终将化为泡影。

若只能靠工部寥寥数人研习典籍?

可官员心中所念,多为前程升迁,朱元璋深知其弊。

那些藏于内府的天工秘录、前代遗书,何时才能破解?

难道真要寄望于家族私授,一代传一代的偶然觉醒?

坐拥宝藏却无力开启?

绝不可以!

“方先生,今日之争若求定论,便当摒弃偏执与傲慢!”

“既皆言为国为民,”

“那我今便代大哥之志,陈其所思,与众卿共辩是非!”

“且看最终——”

“何者,方为真正利国福民之举?”

“如此,可否?”

就在这一瞬,令朱元璋、朱标、朱允熥、刘三吾、方孝孺、孔讷乃至满殿大臣皆惊的是……

那位素来沉默怯弱、近来才稍显沉稳的三皇孙,竟全无愠色,亦无慌乱。

反而——

语气平静,目光清明。

但其言外之意,清晰可辨:

好。

你们不是满口仁义道德,动辄代表万民、千士、天下苍生吗?

那么现在,我一人在此,愿与诸公一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