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最新章节。

文官阵列中,许多人早已对方氏新政心生不满。

今日借机发难,实为表达对“重技轻儒”的不满。

而武将之中,常茂旗帜鲜明,支持征伐。

两股势力,泾渭分明。

文要安邦,武欲拓土。

朝堂看似争策,实则已成皇子之间角力的战场。

在场诸人,目光交错,心思翻涌。

皇子皇孙队列中,气氛悄然紧绷。

朱允炆嘴角微扬,眉宇间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欣喜。这场无声的较量,他早已洞悉其中玄机。

局势正朝着对他极为有利的方向倾斜!

方孝孺字字铿锵,声如洪钟,在大殿之上回荡不息。连太祖皇帝也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

这话说得并无差错。

眼下,太祖陷入了沉思。

朱允炆越看越是心喜。

齐泰此举,实乃神来之笔。

练子宁、方孝孺二人,俨然成了他手中最锋利的双刃剑!

若论朝堂争辩,那位传言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朱雄英,至今连影子都未露——他又凭何与我抗衡?

难道指望那些只知舞刀弄枪的武夫,凭着一股热血莽撞发言吗?

这一瞬,朱允炆几乎抑制不住内心的畅快,几欲仰天长笑。

就在这时——

“皇爷爷!”

一声清亮童音骤然响起,朱允炆脸上的笑意瞬间凝固。他猛地转头,望向那个突然开口的朱允熥。

只见那少年缓步上前,面容尚带稚气,却因多次随朝听政,神情已不似从前那般慌乱。

“孙儿另有见解。”

“讲。”

朱允熥目光炯炯,脑海中迅速闪过大哥此前叮嘱的每一句话。

破局之法,其实在大哥口中早已铺陈清楚。

只需稍加梳理,便能抓住要害!

“大哥先前所提两条国策,其一,正是根除北患的根本之计!”

“大军开道,商旅继进!”

“不出数月,大明北疆沿线必将因与草原互市而兴盛繁荣。届时,边地必崛起数座重镇!”

“更不必说,大哥献上的耐寒稻种。倘若真能在辽东广袤荒原上开垦出万顷良田——”

“北地将彻底摆脱贫瘠之困!”

“百姓饱食,城乡富庶,农商并举,百业兴旺!”

少年手臂一挥,气势如虹:

“如此要地,岂容外敌觊觎?卧榻之侧,安能任人酣眠!”

长久以来,朱允熥在众人眼中,始终是怯懦寡言、难当大任的模样。

曾经,大明诸多官员私下议论储位归属之时。

那时,朱雄英尚未现身。

吕氏之子朱允炆,身为太子妃所出,自然备受瞩目。

无人说得清,是他托了母亲的福,还是母亲沾了他的光。

但在洪武十五年朱雄英夭逝之后,朱允炆便成了上下公认的大明第三代继承人。

事实亦是如此。

自幼年起,他的培养规格便是最高密级,重中之重!

相较之下,朱允熥虽也曾受教于鸿儒硕学。

可惜,诸位大儒一致评断:不堪担当,性情柔弱。

在皇室寥寥无几的集会中,朱允熥的举止屡次令朱元璋与朱标眉头紧锁。

时间流转。

十载光阴悄然逝去。

朱允炆在诸孙之中,逐渐崭露头角,锋芒毕露。

而朱允熥,尽管母族势力根深叶茂,堪称大明最庞大的政治支柱,却日渐被边缘化,形同弃子。

倘若一切照旧。

多年之后,他或许仅能承袭“吴王”之位,待太祖驾崩,便难逃被朱允炆幽禁的命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